中国古诗和古文的节奏如何划分?

读句子清晰,停顿正确,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种是句间停顿,即根据标点符号确定句间停顿的长短和语调;第二种是句子中的短停顿,是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词或短语划分的阅读停顿。从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考查的重点是后者,即句子中的停顿。

正确的句子停顿是建立在掌握词义和句子语法结构的基础上的。解这类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翻译出来,把意义联系紧密的词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单位”和“单位”之间往往有停顿;其次,在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时,可以先找出动词,然后把动词前后的词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观察句子,前面找主语,后面找宾语,再参考其他成分,从而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而确定句子中的停顿。

在线真题:

1.读下列句子时,用“/”标出停顿。

秦从河东回来了。

(2007年江西卷)

用“/”标出下列句子中两个最明显的停顿。

如果你是对的,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捣乱。

(宁夏卷2006)

下列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

毛大怒,命令手下用他诬告忠臣的罪名捆绑起来。

(广东卷2006)

4.读下列句子时,用“/”标出两个停顿。

其实味道不一样。

(四川成都,2007年)

分析以上问题,要求标出句子中的停顿。从题目来看,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来划分阅读中的停顿,就不容易出错。

答案是1。秦王剑/河东人。2.如果是/是,可以闹/如果不是。3.太祖大怒/指责他诬害忠臣/命他入朝/处置自己。4.它的/真正的味道/不同。

答题技巧:

首先,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阅读停顿。

一般来说,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文言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或者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比如:

①以/尝/古仁者心。(岳阳楼的故事)

2率/妻/人/来此绝境。(桃花源)

二、根据句首语气词确定阅读停顿。

有些文言句子开头含有语气词,表示会作出评论或提示原因,如“盖”、“伏”。在这种情况下,单词说出后通常会有一个停顿。比如:

(1)掩护/追始皇帝/特殊遭遇。(“模型”)

(2)丈夫/环而攻/而败。(“得到的帮助多,失去的帮助就少”)

第三,根据起舒缓作用的句子中的“之”来确定阅读停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非常复杂,其中起抚慰作用的“之”帮助我们确定阅读中的停顿:停顿往往在“之”之后。这样大声朗读,句子的语气就不会显得急促,而是急迫。比如:

医疗/好的治疗不是病/邀功。(《扁鹊遇上蔡桓公》)

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词确定阅读停顿。

如果句首有“如果”、“但是”、“然而”等连词,或者句首有“因此”、“是因此”等词,往往需要在这些词后停顿。比如:

(1)如果/没有宣扬美德的话。(“模型”)

(2)和/或山不增加。(《愚公忆山》)

(3)那么/什么时候去玩?(岳阳楼的故事)

④故/自号曰酒鬼也。(醉翁亭)

第五,根据句子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阅读停顿。

初中选的文言文里有个典型的例子:前面坐着一只狗。(狼)为了正确划分这句话的阅读停顿,“狗”的理解是最关键的:“像狗一样”,“狗”是名词作状语。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面前。根据句意,在“一”后停顿是正确的,即一个/狗坐在前面。

其实划分文言文阅读停顿的方法远不止五种,而且这五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要具体分析。

我得在哪里停下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在哪里停顿。

1.停在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词之后。比如:

(1)虽然/鸡犬不宁。

②因此,君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3)盖/死者一岁有罪。

虽然例(1)和例(2)中的古是连词,例(3)中的盖是语气词。

2.句首状语后停顿。

(4)已经日落了。

(5)与我祖先生活在一起的人。

(6)China/中国就是小屋。

在例(4)和例(5)中,“及”和“诸”是状语,表示时间,在例(6)中,“中”也是状语,表示方位。

主语和谓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7〕腾/陈守巴陵郡。

(8)如果/中毒?

我父亲去世了。

例(7)中的“腾紫晶”是名词,带主语;If在例(8)中是代词和主语;例(9)中的“我的父亲”是一个偏旁短语,带主语。

4.谓语、宾语和补语之间要有停顿。

(10)重修/岳阳楼。

(11)尝一尝,求/向人民表示善意。

(12)给将要起诉/参加活动的人。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用作“修”的宾语;例中(11)“古之仁人之心”为偏旁短语,用作“求”的对象;例(12)“参加活动的人”是宾语—宾语短语,是“高”的补语。

5.平行短语之间停顿。

(13)山货/野生鳊鱼。

(14)属良田/梅池/桑葚。

例(13)“山菜”“野鸡”,例(14)“良田”“美塘”“桑葚”都是并列短语。

哪里不能停?

一般来说,下面两个短语之间不能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汉语的本义。

1.部分短语

(15)和/邻居/天。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鸟儿知道/喜欢森林。

例中的“邻居的学生”(15),例中的“开悟者”(16),例中的“森林中的幸福”(17)都是偏短语,是句子的主语,所以都要连读。

2.宾宾短语

(18)不足/为他人人道。

(19)是什么样的?

例(18)“为外人”是宾语-宾语短语,充当“人生”的补语;例(19)在“如……他”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那……呢”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句子意思后灵活运用。这样才能顺利找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