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真题语文

【江苏南京2011中考】(2)阅读以下文章,完成13 ~ 16题。(12分)

从“几何书”到“伊妹儿”

①“远道而来的客人,留给我一对鲤鱼;胡二煮鲤鱼,有书在其中。”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的鲤鱼,肚子里藏着一封用丝绸写的家书,带给你很多惊喜。在古代,人们习惯将织锦、丝绸制成的书信放在鲤鱼形的信盒中,这就是“双鲤”而不是古诗中的书信,即所谓“尺牍书”的由来。

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是用实物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也就是“实物信”。在中国古代,所谓“古之以结治”,就是用结来传递信息。“大事大,绳索大;事小,总结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有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简和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字,以便记录和交流。其中,木简和竹简被用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统称为“脚简”。“脚信”以及后来的“脚信”是中国早期交流的主要方式。

(3)然而“信书”很重。西汉的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3000多根竹简,用了两个壮士才送到宫里。“尺子书”虽轻,但所用材料昂贵,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把字母带入了一个新阶段。纸质信件价格便宜,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期间,石昊的贫苦妇女仍能借助“一人附书”得知孩子上战场的消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非常流行。各种免费的电子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电子邮件服务,但人类交流的发展并没有停止,更新的交流方式如短信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人们的交流更加随意和便捷。在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测传统的信件将被新的通信方式所取代。然而,我们惊讶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信件仍在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并在当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为什么信息时代仍然有很多人热爱传统的沟通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尊人”的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让和对他人的尊重。比如称自己为“我”是谦虚的称呼;称呼别人为“阁下”是一种尊称。所以,纸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历久弥新的传统,它传递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浪漫的情怀,更是人与人之间不被浮躁所掩盖的天然“爱”。

此外,传统信件具有历史价值。当人们到了晚年,他们读他们年轻时的信。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常有“家信一条,抵得上千斤黄金”的礼物,所以觉得弥足珍贵。据说徐悲鸿的书信在拍卖会上拍出了566,5438+0,000元的高价,而孙中山给叶恭绰的书信拍出了65,438+0,654,38+0,000元。这些名人书信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收藏者的追捧并卖出高价,重要原因是写在纸上的书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写信人的笔迹一样,是不可“复制”的。

1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传播方式的演变:不同时期出现的传播方式。

书写发明之前的实体信件

改进后的写作材料(1)

尺子书

纸发明后(2)

(3)电子邮件

短信等。

14.在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强调“据考证”?(2分)

15.根据第③段回答问题。(4分)

(1)东方朔给汉武帝的信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这是什么意思?(2分)

(2)引用“一人附书于”的表达效果如何?(2分)

16.下列说法中有一项不恰当的是()(3分)

A.在标题《从《脚元素之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替电子邮件,很形象。

B.第一段引用鲤鱼传家宝中的古诗,既能引起阅读兴趣,又能增添文化韵味。

C.第(5)段表明,传统信函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体现人与人之间自然朴素的尊重。

D.在第6段中,名人信件被高价出售,表明传统的信件被电子邮件取代,它们又获得了新生。

(3)阅读以下文章,完成17 ~ 21题。(15分)

雪烤红薯

周海亮

那人蜷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停地把烤好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熟的红薯放进去,一打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生意,男人有点心慌。

(2) (a)天空飘着雪花,薄薄的一层雪落在男人的头上和肩上。正是放学的时间,留校的学生匆匆忙忙回家,留校的学生匆匆忙忙回宿舍。每个人都在雪中匆匆走过。这个男人手里拿着一个最成功的烤红薯,他张着嘴,但他没有喊。

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活跃起来,从旁边拿起一个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在秤盘里,拉起吊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接着掉落在雪地上。那人急忙从烤箱里拿出两个红薯,但学生已经走远了。

他一下午没卖出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难过。现在除了他,还有谁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那天,吵着要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又黄又细,蜷曲扭曲。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尝一个,就知道只是炸薯片了。他说:“这能和烤红薯比吗?”儿子笑着喝可乐。他还尝了可乐,味道不好,让他麻木。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它们去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你不需要咀嚼它们,它们直接变成了蜂蜜。如果再加一碗玉米糁,一盘腌萝卜条,那味道对一个皇帝来说也不会变!

⑤他又把小秤放在身旁,转过头,眼睛盯着校门。这时,有同学出来说笑了。那人眼睛一亮,清了清嗓子,喊道:“卖烤红薯的!””声音很小,又哑又沙,好像被掺了沙子。声音吸引了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只是投去了非常冷漠的一瞥,转身继续说笑。

⑥于是,那人提高嗓门喊道:“烤红薯免费!”这时,一个长脖子的年轻人停下脚步,转身朝男子走去。旁边那个平头的男生拉了拉他的胳膊,却没能拉住他。长脖子的男生走到那人面前问:“烤红薯免费?”

⑦男人傻乎乎地笑着挑了四个红薯,问长颈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颈男孩说:“四个。”那人接着问:“那剪平头的也是吗?”长颈男孩说:“还不错。”那人说:“那给你多带点!”所以我又选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装进两个袋子里,递给长颈男孩。

天渐渐黑了。这个人看着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这个人仍然没有卖出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借着昏暗的路灯,从炉子里拿出一个烧焦的烤红薯。他小心翼翼地剥掉皮,开始慢慢地吃。他静静地吃了一个,拿出了第二个。他一口气吃了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箱里剩下的所有烤红薯。吃完饭,他停止剥皮,把烤好的红薯从烤箱里拿出来,直接塞进嘴里。那人认为他的嘴唇一定是起泡了,因为现在,有一种可怕的疼痛...

⑨长颈男生回到宿舍,把两袋烤红薯放在床头柜上。没有人对烤红薯感兴趣,即使免费赠送也不想吃一口。终于,灯灭了,平头男孩打开一个袋子,拿出一个烤红薯,捧在手里,仔细端详。长颈男孩提醒他:“都烧焦了。”平头男孩低头不理他,闭上眼睛闻着烤红薯。灯就在这一刻熄灭了,平头男孩把凉了的烤红薯凑近嘴边,在黑暗的瞬间狠狠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而是感受到了红薯的涩味和甜味。

⑩长颈男孩突然说:“你长得像卖烤红薯的人。”

⑾黑暗中,平头男孩偷偷流下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之窗,编号1,2011,有删减)

17.根据文中男子的行为完成下列空格。(2分)

着急-地瓜-振作起来说地瓜-大声喊-地瓜-安静的吃地瓜。

18.男方对儿子(平头男孩)的父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19.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4段儿子“边喝可乐边笑”中的“笑”字,体现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

B.第五段,男子“眼望校门”中的“凝视”二字,说明他在盼望有人来买红薯,他更渴望见到儿子。

C.第6段,平头男生拽着长脖子男生的胳膊,因为不想让长脖子男生靠近那个男的。

D.第七段,男人说:“那就多给你带点。”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是有爱心的,是慷慨的。

20.这篇文章中有两个关于雪的环境的描述。说说这种描述的好处。(3分)

(a)天空飘着雪花,薄薄的一层雪落在男人的头上和肩上。

这个人看着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

21.第九段“他没有剥,却感受到了烤红薯的苦和甜”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请试着找出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3分)

平头男孩想:

13.(3分)(1)字母(2)纸质字母(3)信息时代(1分每空格)

14.(2分)因为“考证”准确地说明了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实物字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意思没错)

15.(4分)(1)举例(列出数字)说明“书信本”繁琐不方便。(2)充分说明纸质书信已被广泛使用,增添了文学趣味。(每道小题2分,恰到好处的意思)

16.(3分)d

(三)(15分)

17.(2分)烤送(65438+每格0分)

18.(4分)生活上关心儿子,比如送人,多给长颈少年烤红薯,就是让儿子吃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和包容你的儿子,如果考虑到你儿子的自尊心,你就不认可你的儿子。(每点2分,意思没错)

19.(3分)d

20.(3分)暗示时间的流逝;说明天气变冷了;衬托出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出一种苍凉凝重的氛围。(回答三点,意思是对的。)

21.(3分)举例:我为什么不和爸爸打招呼?这不是烤地瓜,这显然是爸爸的一颗沉重的心。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丰江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