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50个关于生物遗传的问题
(额。我只能先在网上找到这些。我承认。问题: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独立遗传实验中,F2代稳定个体的比例是多少?2.如果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稻瘟病抗性(R)对感病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一个纯合的感病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的抗病高秆品种(抗倒伏)杂交,F2代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有哪些?3.众所周知,黑尿症是由隐性遗传因素控制的。丈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姐姐都是黑尿症患者。表现正常的夫妇会有一个黑尿症患者的概率是多少?4.长秆抗锈水稻(ddtt)与短秆抗锈水稻(DDTT)杂交,与F1自交后,第二代有多少株达到生产要求?5.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患白化病的色盲儿子。理论上,他们的孩子和母亲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有多大?6.正常情况下,色盲男孩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答案: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7.在一个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碱基总数的46%,知道A和C分别占该DNA分子一条链碱基数的28%和22%后,另一个DNA分子。8.一个基因包含1200个碱基对,那么由它控制的包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包含多少个肽键?9.大麦的基因组有七条染色体。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以观察到多少条染色体?答案:1.1/4因为性状是独立遗传的,所以可以分别考虑两个性状,先利用分离现象,再自由组合。一对性状的F2分离比是双显性:杂合性:双隐性= 1: 2: 1,所以一对性状中纯和的比例是1/2,那两对是1/4。2.ddR_ 3/16,所以不解释基因型。在此计算。从题意来看,F1就是DdRr,可以用1中提到的方法计算。dd产生Dd的概率为1/4 Rr产生RR: RR: RR = 1: 2: 1,说明抗倒伏为显性,即基因型为RR Rr,根据自由组合规律,比值为3/16 3.1/9。在这里,我们只能靠记忆。尿痛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因为题目中提到丈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姐姐都是尿痛患者,说明更有可能与性别无关,这也是题目的暗示)。因为往往是隐性的,按照题目的意思,兄弟姐妹都是患者,也就是说父母双方都是杂合子(这里控制疾病的等位基因是A a),也就是Aa。那么双方都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因为两个表型都正常,所以只能是AA Aa的两种基因型,而AA: AA = 1: 2)。但是Aa的后代是Aa(患者)的概率是1/4。所以生下黑尿症患者的概率是2/3 * 2/3 * 1/4 = 1/94.200。这个题目的类型和2类似,方法和这里简单介绍下的2类似。首先要明确,符合生产要求,即后代不会产生性状分离。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F2中需要的植株基因型是ddTT,然后就可以计算了。产生dd的概率为1/4 TT,F2中所需性状占配子总数的比例为1/16,即200株。5.1/8提到了两种疾病,白化病和色盲。首先明确白化病往往是隐性的,色盲伴随着X隐性,然后进行分析(这里设控制白化病的等位基因为A,色盲为B b)。同样的,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分开来看。先看白化病:既然儿子是患者,说明父母双方都是杂合子,基因型都是Aa,那么后代和母亲(Aa)一样的概率是1/2。再看色盲:儿子是患者,父亲表型正常,说明父亲正常,母亲是携带者(XBXb),后代肯定和母亲一样,肯定是女孩的携带者。首先,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题目指的是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肯定是没有同源染色体(减I分离),但同一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是分离的。7.A 26% C 24%碱基互补配对原理的应用。既然整个DNA分子中C+G=46%,那么A+T=54%,每条链的C+G A+T就是46% 54%。在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的28%和22%,所以对应的T和G链分别占碱基的28%和22%,而A和C占(54±8.398)提到最多的题目是基因的全转录。即生成的mRNA有1200个碱基。而三个碱基序列对应一个氨基酸,就是400个氨基酸。注意题目说有两条链,也就是说有四个氨基酸(每条链的两端)不能形成肽键,也就是398个肽键。PS:肽键的简单计算方法,产生的氨基酸数——肽链数(适合链状肽链)为9.56。一、四倍体大麦正常体细胞有28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即56条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