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杜甫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一位前辈评论秋色繁华①。前两联是“因秋而兴”,后两联是“触景生情”。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怎么理解作者的感受?

这两句话是时秋的评语(详见杜诗注释)。应该说这首诗对结构和意境的把握是对的,但太简略了。诗歌的前两副对联不能理解为仅仅是为了“宣扬快乐”,写风景本身也很重要;后两句对联不能理解为模糊的抒情,诗人还是选择了典型的事物,如“从菊”“孤舟”等作为陪衬。

二、《丰碑颂》(三)关于王昭君的咏,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中间两副对联主要用什么表达?

他对王昭君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满足,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失望。中间两副对联主要运用对比、对照的手法,写王昭君的悲剧。去和留是有对比的:离开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离开的沙漠;生与死的对比:活着可以“知”,活着不能“知”。你死了,回不去了,灵魂却回来了。通过这些对比,反映出昭君出塞的悲剧命运。

第三宋罗大靖指出《登山行》诗和《我已来三千里。悲凉今秋,百年愁苦,我独自攀此高峰”包含了八层含义。你能读懂多少意思?试着具体分析一下。

南宋罗大靖曾在《和林宇录》中分析了这两首诗的八种含义。原文是:“筑‘万里’远;‘秋’,当伤心也;‘一客’,行也;一个常客,一个漫长的旅程;‘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病也;‘台’,高处也;一个人在舞台上,没有亲戚朋友。十四字之间有八义,对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