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艺术真题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年画都受其影响。其特点是色泽精致,色泽丰富鲜艳,牢度持久,对比强烈,古拙粗糙,丰满紧实,通用性强。用传统手法构图,画面有自己的题材和时间,对象明显,场景人物安排巧妙,呈现出均匀对称的美感。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以南10公里处。虽然是个小镇,但在古代就被列为中国四大古镇之一。尤其是北宋末年,岳飞在这里率军打败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了纪念岳家军的功绩,朱仙镇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王越庙,现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坐落在这座古庙里。北宋时期,每逢春节,尤其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门已成为一种时尚。为了祈求长命百岁,吉祥如意,辟邪。后来北宋衰落灭亡,几经战乱,木版年画衰落。到了明代,开封年画复兴,但逐渐移至朱仙镇。明末,洪水淹没开封,万物荒芜,朱仙镇成为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有300多家,其作品畅销全国,所以开封地区的年画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个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构图饱满对称;四、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第五,门神多典,严肃端庄。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门神最多,其中秦琼和尉迟敬德是两位武将。在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的穿着或不同,或造型各异:脱鞭、骑马、回鞭、持鞭、竖刀、穿袍等。,款式不少于20种。此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人五子,九莲花灯,福禄寿。武门神在戏曲中往往是忠臣、义士、各种英雄。不同人的门上往往贴着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的门上贴着仙女、偶儿、三娘;中年人贴在家门上,步步为营;老人们的门上贴着松鹤,延年益寿;孩子们的卧室门上贴着五个儿子夺冠,刘海打金蟾等等。中国中原的一幅民间木刻。因产于河南朱仙镇而得名。《东京梦中华》记载,北宋年间,汴京地区的木版年画已经相当繁荣,每到元旦,厨马、门神都被印制出来,在街上叫卖。从明代中期到清初,朱仙镇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生产门神和红纸。风格粗犷浑厚,构图饱满,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品种有巫门神、文门神、神像图、花絮、挂笺等。巫门神分为将军、武财神、武士等。文人神祗分福、童子、邪神。印刷方式以雕版和水彩套印为主,一般一套六版,有的多达九版。颜色以暖色为主。大部分人物使用白脸红眼皮,这是其独特的装饰手法。透明水彩用于印刷。套印后,木纹在色彩上略有显现,突出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现在朱仙镇成立了木版年画社。“门童门童骑着红马贴在门上守着房子;看门的看门的拿着大刀,大鬼小子进不去……”这是一首历史悠久的民歌。而“门神”就是年画!当一颗心随着“门神”骑着红马从远方来,我感动!被她悠久的历史和艰辛所感动。我骄傲!以她的出生地在开封为荣。说起木刻门神的由来,我们来听听长辈们讲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年,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攻占了开封。当地的长辈向他诉苦:连年战乱,城里晚上闹鬼,百姓无法生活。那天晚上,李世民多次被噩梦惊醒,无法入睡。秦琼将军和尉迟敬德知道这一点,就威严地站在门边,一手拿着双锏,一手拿着金鞭,夜里什么事也没有。李世民灵机一动,让谋士画了秦琼和景德的雕像,贴在两个城门上,以保护人民的安全。朱仙镇一个聪明的木匠来到开封,在城门口看到了将军的画像。回来后,他把这两个人的肖像刻在一块梨木板上,印成门神。木匠的门神供不应求,后来门神发展成喜庆节日用的年画。从此,朱仙镇年画一举成名。传奇归传奇。历史表明,中国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开封。《东京梦中华》记载:在首都开封,“大年初一,门神印制,街上叫卖,钟馗、桃板、桃符、财门钝驴,折回鹿马,贴于天上……”门神在宋代被称为“纸马”、“纸画”。翻开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王纸马店”门前的门神画像清晰可辨。北宋的门神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岳飞与朱仙镇》载:“红纸门神是过年的东西,是镇上最有名的特产。在过去的鼎盛时期,这个行业有300多人……”当年朱仙镇有300多家店铺,年画产量高峰年达到400万张。每年冬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在一起。《守门人,守门人,骑着红马》,朱仙镇木版年画坐着载粮河的船走遍了全省,去了山东、江苏、湖北、福建、甘肃、宁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清朝中期以后,黄河多次泛滥中原,朱仙镇受灾严重。到20世纪初,镇上只有70多家年画公司。民国初年,朱仙镇经济萧条,生意锐减,只剩下40多家年画作坊。抗战前夕,为了生存,年画业搬迁到开封市的书店街、南门巷、西街、东街、土街。1938年,日军占领开封,使得古城内各行各业萎靡不振,年画行纷纷倒闭或转行。解放前夕,开封的年画作坊所剩无几...1949 * * *共和国成立了。一群艺术家和年画艺术家创作了赞美和平和胜利的年画。20世纪60年代初,开封组织了一批老艺术家,开始收集古代年画,创作雕版年画。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文学艺术遭到破坏,许多木版年画和旧版本被放火焚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封、朱仙镇先后成立了木版年画社、研究会,恢复了几个知名品牌。2004年9月,“中国朱仙镇年画博物馆”的大牌子挂在朱仙镇关帝庙的大门旁...朱仙镇一幅木刻年画的历史,折射出中国历史的沧桑。千百年来,随着岁月沉浮,让后人的思念如此久远...作家冯骥才先生说:“中国的农耕文明与大自然的节奏有关。过年的时候,更多的理想和愿望会进入人们的内心,这体现在过年的文化中。中国的年画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尽可能地把生活理想化,让理想更加生活化,这一点在年画中有所体现。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有很多吉祥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文化符号很多,这方面的中国艺术没有一个可以和年画相比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粗犷的线条、简练的情节概括、饱满匀称的构图、简洁生动的形象、丰富浓郁的色彩,在中国众多的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常见的门神是两位武将秦琼和尉迟敬德。《马背上的鞭子》中的两位将军一手拿着鞭子和狼牙棒,一手勒着缰绳,形象威严、威严。新年伊始,成千上万的家庭装饰庭院的大门,以避免灾难和驱邪。以秦琼和景德为主题的门神画有20多种不同规格和风格,是朱仙镇最好的木刻门神画,最受群众喜爱。《钟馗》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又一杰作。根据钟南山道士钟馗驱鬼的故事改编。画中钟馗张牙舞爪,蓄满胡须,装饰效果十足,俗称首席。有人说这种人物可以降伏恶灵威赫的心魔,保护家宅不受恶灵侵害,所以被称为“镇宅中的钟馗”。《钟馗,镇宅》在中国民间有着独特的知名度!如今,各种版本、不同包装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不断问世。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中原孕育,充满了泥土气息和纯正的民俗风情,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河南朱仙镇的年画...线条粗而有力...都不沾粉,人物也不撒娇,很有地方特色,有北方年画独有的特点。”鲁迅先生的话很准,应该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精髓。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千百年来,它们代代相传,师徒相传...木版年画雕刻是非常重要的。一幅好的木刻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线描的风格和力度,又体现了木刻年画的木质。好的篆刻主线是独立的艺术品,普通的年画是用黑、黄、红、丹、绿、紫,先淡后浓,再依次套印而成。高级年画、偶像的眼睛、胡须、服饰,最多需要用墨水、金粉、颜色涂满9次。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刀与板、色与纸、艺术家与年画传承、人与年的对话...“沙沙,沙沙”的印刷声催着染好的年画翻页...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信仰一脉相承。据统计,开封和朱仙镇的年画艺人创作的旧年画约有500种。至今留存下来的历史版本有100多个。许多著名的历史商店和商号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二合永、天成德、二天成、天意德、万通、景德永、天顺德、高德隆、天信德、纪昀、汇川和运通。他们非常重视印刷年画。毕竟这个源于民间的吉祥物是不可替代的。民间艺人不能说实话,但他们都在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而努力,默默耕耘。我们在朱仙镇腰铺村遇到了一个叫辛四辉的老艺术家。90岁的他是朱仙镇在世最老的木刻年画艺人。一提到印了一辈子的门神,老人就清醒过来,给我们讲了他因为印得快,被作坊圈里称为“火车头”的故事。开封府有个画家叫郭太云,13岁,在“纪昀”老店当学徒。听他讲木刻年画里的样子,让你觉得很神秘。看他印年画的利索劲儿,真的感觉不出郭师傅已经76岁了。张出生在朱仙镇的一个木版年画世家。10年来,他雕刻、临摹、创新了200多组年画。张师傅家里的一把两尺长的祖传切纸刀让游客大开眼界,但看到他刻年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只见他手里的刻刀“砍”、“跟”、“撑”、“挑”,像极了敌人的岳家枪法。还有张纪中、姚景棠、任鹤林、刘、尹...让我们也记住这些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做出贡献的人。他们印制的年画不仅装点了祖国,也走向了世界。但是他们担心如何将年画的技艺传承下去!开封和朱仙镇从事木版年画印刷的民间艺人只有20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后继乏人沉重地压在他们的心上,也压在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朱仙镇人民的心上。2002年6月5日至10月,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联展在古都开封和历史名镇朱仙举行。这项活动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历史性开始和启动。木版年画抢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项目。2004年6月,河南省第一个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性工程——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开封启动。笔者有幸成为《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编辑组和电视摄制组的一员,在兴奋之余也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和压力。在古城、名镇、街巷、村落里,执着地追寻着中国“门神”神秘而沉重的足迹。感受年画作坊工艺流程中的质朴;欣赏行业习俗和韵脚中的神奇;我们在习俗和岁月之间慢慢行走;我们在年画作品和故事中流连忘返...我们用一年的时间,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视觉记录。今年6月,已完成6万字手稿、近1000张图片、100分钟的电视片。带着家乡人民的重托,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被送往北京。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源头。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传递人类长久以来的文化记忆和信息的功能。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性项目,需要抢救人才,抢救老木刻,抢救原汁原味的手工艺技艺。但往深处说,保存下来最重要的还是解读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涵!就是对待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理念!历史城市文化第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名片——张珍贵。当然,它们也是开封发展文化产业的无价之宝!“门童骑红马”,朱仙镇木版年画任重道远...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这项遗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河南省开封市郭太云被文化部确定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今临汾市),自宋金至明清时期广泛流传。宋代,自毕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以来,中国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北宋灭亡后,金人在汴梁掳到平阳的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地区的印刷业。平阳在金代成为雕版印刷的中心。官方在此设立出版机构,管理私人书店和书坊,逐渐繁荣了这里的雕版印刷。木版年画是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画。平阳木版年画的雕刻者大多是农民。他们通常在业余时间耕种和创作年画出售,这成为了一种副业。平阳木版年画与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地一起,是我国一直以年画闻名的产区之一。平阳木版年画的主题大多是关于人民的习俗,神话传说,花卉人物,鱼类,昆虫,鸟类和动物。因为木版年画通常是在过年或喜庆节日时张贴和使用,内容以欢乐吉祥为主,维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画的形式随着实用性和需要而变化。木版年画包括中堂画、门画、影画、门画、窗画、屏风画、灶龛、桌裙等。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经过漫长的历史延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力。平阳木版年画不受自然现象和客观文物的束缚,采用集中浪漫的表现方式。运用注重人物传神、寓意象征的手法,力求画面完整、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在色彩的运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限制,注重色彩对比,艳丽明亮,给人一种豪放、健康、洒脱的感觉。明末清初是平阳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当时这里的年画远销华北、西北、内蒙、东北。仅在临汾市,有利顺画店、德龙画店、兴昌画店。洪洞县瑞兰斋天台画局和曲沃县桐城纸品局常年雇佣许多工人印制木版年画。在农村,自制的木版年画印制在全国各地。每年腊月,晋南城乡市场都有地摊和书画、窗花、对联,随处可见,相当繁荣。近年来,平阳木版年画越来越繁荣,并已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更加关注平阳木版年画,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山西文化的一个窗口。【编辑本段】2。佛山木版年画佛山木版年画的主要品种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至民国初年、抗日战争前达到鼎盛。远销华南、西南、东南亚,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成为中国四大著名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佛山木刻门画可分为工笔、意笔、木刻套印、木刻印线手绘等。具有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浓烈、线条简洁苍劲、粗犷凝练、极具装饰性的独特风格。其色彩以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尤其是填丹是佛山门画所特有的(即以丹色为底色),经得起日晒雨淋而不变色。佛山木刻门画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省区、地域特点、风俗喜好印制不同题材、不同色彩的门画。人们根据大门、门等不同的地方,挂上不同主题的门画,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编辑本段】3。新兴的红色木刻年画起源于北宋,兴盛于清代中叶。它是在传统雕刻和印刷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其绘画和刀雕线条细腻,技法独特。印刷的年画色彩鲜艳,人物生动。它的内容和主题与传统的春节习俗密切相关。千百年来,它赋予了人们祈福驱邪的美好。今年65438+10月17是寒冷的一天,山西南部漫天飘雪。然而,新绛县木版年画传承人郭全生心中却有一个热切的希望。他刚刚参加了在河南举行的全国木版年画研讨会。他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好朋友、老木刻年画家天府城的传人苏廷生请到家里来讨论。新绛县制作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新绛县是西周荀国所在地,春秋时称为新疆故里。千百年来一直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七十二行之誉。北宋时期,由于雕版印刷业的繁荣,木版年画开始兴起,并在清代中期达到顶峰,当时的新疆木版年画和天津杨柳青。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新绛县的木版年画老字号包括七大名门和八小名门。加上散落在农村的十几家画院,全县共有30多家老字号,老字号京基书店的后人至今还流传着他们祖上创业时的故事。新姜木年画的雕刻和印刷技术非常复杂和精美。从画图到最后印出一幅年画,需要十几道工序,包括高超的绘画水平,良好的雕刻技艺,以及掌握套印的窍门。成为一幅成熟的新姜木年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新姜木年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题材和形式。新疆木刻年画有神仙、财马、戏曲、美人、门画、四屏等十余种。绘画技法既工笔又写意。印刷方法包括单行印刷和套印印刷。使用的颜色是简单的红色和黄色,也有黑色,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其内容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特征。然而到了80年代,随着工业印刷的快速发展,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年画迅速占领市场,手工制作的新绛木版年画因为成本过高而淡出历史舞台。那段时期流散在民间的画基本都被破坏了,很多都被国内外的文物贩子买走了。当时,作为县博物馆的馆长,林永茂出于一种历史责任感,尽力购买和收藏了170多幅画,并参观和记录了其工艺和方法,从而保存了这一珍贵的民间工艺。令人欣慰的是,当时还是农村小木匠的郭全生,在一村一村制作家具的过程中,偶然看到一些木刻年画,被这种古老而精致的艺术深深吸引,从开始的好奇临摹,走上了木刻年画的传承创新之路。十几年来,郭全生迷上了绘画和篆刻技艺,花了几万元收集画板,购买原料。但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郭全生却执迷不悟。他觉得这么好的艺术又会被世人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越来越重视,新绛县的江州鼓乐、程尼岩等古老艺术不仅得到了抢救和保护,而且走向了市场,形成了产业化,带来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可观的经济效应,而木版年画却长期不受重视。2008年以前,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关于木版年画的有12项,但新疆县木版年画榜上无名。2007年,新绛县对全县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木版年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今年6月5438+10月65438+5月,县里推荐郭全生参加全国木版年画研讨会,诚邀冯继才来此参观。冯骥才指出,当务之急是抢救和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和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一起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新绛县政府正在努力进行普查,收集木版年画的相关资料,并提出一些保护意见。对于有识之士来说,更有信心继承和创新这项古老的技艺。中华民族独特的想象力和典型性所创造的新绛木版年画,犹如一颗明珠,曾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在岁月的轮回和有识之士的保护下,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美丽的容颜。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正以自觉、清醒、全面的精神,对这一遗产进行科学的挖掘和整理,相信会得到更好的延续和传承。

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个主要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们被外国藏家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被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收藏。凤翔木刻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画、窗花六大类。最多的时候有600多种,现在经过木板年画第20代传人邰丽萍的复原、挖掘、整理和创新,已经有300多种。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图文结合,具有漫画故事风格。木刻套印在生产中使用时间较长,采用相对简单的手工方法,有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在无数雕版印刷工人的精心制作下,苏州年画不仅色彩斑斓,而且构图精美,形象突出,主次分明,装饰丰富,形成了精美、细腻、工整的民族艺术独特风格。桃花坞木刻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门画、农民画、童画、美女画、装饰图案、历史故事、中国传说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画有门神、灶神、所谓“邪神”等。包含致富和获利内容的绘画有《和谐》、《玩偶获得》、《刘海玩钱》、《年画》等。关于农耕,有《春牛图》、《丰收图》、《鱼与柴》、《大庆的收获》等。山水画有各地山水,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长门图等。雍正以后出现的故事、戏曲、图画,范围很广,从古到今都有,有单篇性、连续性,如《宋武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神秘庙会》《苏州内外三百六十行图》。风土人情历历在目,今天已成为宝贵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画充满了爱国主义色彩,比如《法人平安》《刘军门败法军》。他们歌颂中法战争中的爱国将领刘永福,这是早期的政治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