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扬州音乐真题
《阳关三记》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歌,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诗《寄元二十岸》所作。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故又称“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层》的谱子失传了。目前古曲《阳关三层》是改编自一首钢琴曲。《阳关三绝》最早的钢琴曲是明朝弘治四年(1491)出版的《尹哲史·秦子谱》,而现在的流行音乐最初是在明朝(1530)的《发明秦谱》中记载的,后来被改编记录在清朝张合编的《秦雪传》(中。新中国成立后,王振亚将其改编为混合合唱。
现存“阳关三层”
原诗充满了浓浓的离别之情,放入钢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强化了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朋友无限怀念的真挚情感。乐谱最早见于渐变色演绎的钢琴谱(1491年前),还有1530出版的《发明钢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乐谱。据清代张合编《秦雪传》(1864)记载,全曲分为三段,原诗以一个基本调反复唱三遍。故称“三叠”。每个栈分为前后两段。在《秦颂》的开头,加了一句“何晴街当春”作为引语,其余都是王伟源写的诗。后半部分增加了新的歌词,每一叠都不一样,带有合唱性质,分别渲染了告别、悲伤、期待的感情。旋律以五声音阶调式为主,音色朴实,充满激情,尤其是旅途后期的八度跳跃和“历尽艰辛”处的反复呈现,真挚、激动、压抑,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朋友无限牵挂和怀念的真挚情感。在歌曲的结尾,逐渐放缓,减弱,表达一种叹息的情绪。
《扬州慢》是南宋诗人、音乐家姜夔自导自演的一首曲子,而用这个曲子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诗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怀作名都》。此外,赵一浮、郑觉斋等诗人也用此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