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概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由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5个学院组建,以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1998教育部学科调整后新设立的一级学科,分属于矿产调查与勘查、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吉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1998)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除了涵盖以上三个二级学科外,学校还独立开设了地球信息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专业。属于本学科的两个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国家评估。同时,两个学科,一个地质工程学科也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因此,吉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成功成为一流的国家重点学科。

地球物理学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学学科创建于1993,涵盖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和空间物理学硕士点。2010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09年建立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探索和信息技术

学科创建于1952,包括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数学地质)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学科的主要特点是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齐全,综合研究实力突出,与院内其他学科结合紧密。1952年9月,山东大学地质矿产系、东北理工大学地质物理系部分师生,大连理工大学基础课、长春地质学院部分教师合并组建长春地质学院,同时成立地球物理系。首任主任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院士。第二任院长是著名物理学家于院士;第三任系主任是著名地质学家支正院士。

固体地球物理学

吉林省重点学科。1979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地壳结构研究,建立了深部地球物理教研室,将应用地球物理学科拓展到地球物理测深研究。1981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深部地球物理学教材;1993,固体地球物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立;1998经教育部批准,长春理工大学设立地球物理学本科专业。2000年新增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顺利通过吉林省重点学科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吉林大学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该学科以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物探化探信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3S技术的开发与集成为重点,有力支撑了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

空间物理

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与吉林气象学院合作,新增空间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点主要利用地球物理和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气象变化与灾害、环境变化与灾害形成,并监测其发展与危害,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灾害与环境变化的成因,从而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形成对灾害和重大环境变化的早期预测能力。

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

硕士学位授权点成立于2003年。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1,遥感制图及其技术应用,包括:(1)遥感信息机理与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2)遥感信息科学在资源调查、监测分析、地学研究、农林、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领域的测绘与应用研究;2.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以遥感等空间信息为信息源,将综合信息应用于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的管理、关联、转换(交换规律),以及相关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研究。研究地学综合信息的特点,将地学问题纳入定量范畴进行分析处理。3.地球系统过程和地表参数反演。以地球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数学方法为手段,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遥感、地球物理等地球观测信息,模拟地球系统变化的物理变化过程,建立地球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数学物理模型。以遥感物理学为基础,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可见光、热红外等数据信息,反演地表参数和大气化学成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点成立于2005年。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1,3S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包括:空间信息获取、存取管理、更新、数据传输与共享、分析与应用;2.现代工程测量方法技术与变形监测。对重要工程的移动和变形进行实时、准确、连续的监测和预报,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预报,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和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大地测量学发展的支柱,大地测量学已被用于监测各种尺度的许多地球物理现象。这个方向使得我院的地球物理与测量工程课程形成了强强联合,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制图学和地理信息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立于1990。该硕士学位的前身是遥感地质学硕士学位。1998年,国家调整学科专业,取消遥感地质学学科,将遥感地质学部分调整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将另一部分调整为新成立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地图制图学和地理信息工程两个学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被国家重新认定。目前由测绘工程系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系共同负责这个硕士点的建设。

核技术及其应用

硕士学位授权点成立于2005年。放射性矿产资源和其他非放射性矿产资源主要通过(1)核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研究,包括钻孔核调查与勘探、核环境监测与评价、核技术利用与开发。(2)运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在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富集,为核素在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应用、资源勘探、矿山环境评价、城市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核辐射和环境保护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3)运用地热和地球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模拟核素迁移转化的机理,建立核素迁移评价的数学模型,为放射性废物处理和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