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和2005年高考有什么区别?
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对于如何学好高三语文仍然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第一个启示是注重概括能力的训练。
以前我们常说要坚持文章,在文中找答案,在答案里抄。坚持文章是好的,但是今年有几个问题不能从文章中轻易回答。比如高考第三题:纵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之所以如此
今年考生高考语文阅读成绩不理想,概括能力不足是原因之一。所以高三学生在阅读时,要有目的地多做这方面的训练,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个启示是重视迁移能力的训练。
因为高考语文一般不考课内的东西,过去学生到了高三,往往只注重课外训练,忽视了课内的学习。诚然,高考不会单纯考课堂上的哪篇文章,但高考考的大部分知识和内容其实都来自课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重在测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每年的高考,包括今年的文言文基础能力题,比如高考17、18、19题,对“知”、“平复往事”、“淡定”、“严厉”的解释,对“占便宜”的分析,以及以翻译题为重点的“短”的教训。另外,比如特殊句型的掌握等等。所以高三学生一定要把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结合起来,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启示三:注重比较能力的训练
从近两年语文试卷的古诗词内容来看,已经抽出了两首诗词,而今年增加了一首诗谈,测试你的比较鉴赏和评价能力,如高考第16题:“你赞同苏轼对李、徐的评价吗?请大家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建立在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这显然比往年更难,也让人感受到高三培养比较能力的紧迫性。其实不仅仅是古诗词的阅读,还有前几年的两段对比阅读,真正告诉我们高三学生一定要注重对比能力的训练,从现代文学到古诗词。
第四个启示是关注社会现实。
近年来,构成从“杂”“忙”变为“...对今天的文化生活做一个调查和分析,谈谈它们是如何影响你的成长的……”这种要求的变化,实际上很明显地表现出写作视角的变化,即从关注外部世界到既关注外部世界,又关注外部世界与自己的关系。这种变化反映了一种进步。因此,高三学生不仅要学会各种文体的写作,还要注意这种写作视角的变化,适当进行一些思辨训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内涵。
另外,要注意名篇名句的积累,这是老生常谈了。从今年考查的几个句子和6中4的要求来看,也体现了强调类的趋势,更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和把握。希望高三同学能把握住这种微妙的变化,努力更有效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