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哪个好?

东华理工学院

学校简介

东华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学院(原华东地质学院)位于南昌和福州两地(现主校区在南昌),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医院占地2000亩。校舍占地74万平方米。经过50年的办学历程,东华理工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管为主,文、经、法、教并重的多科性高等学府。1999军队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东华理工由国防科工委管理调整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建立的管理体制。2001和2006年,连续两次签订了省级厅(委)关于组建东华理工学院的协议。在国内开创了部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省级厅(委)实质性建设的新模式。学校设有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核工程技术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研究生部等教学单位。目前,东华理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超过24664人。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第四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学院获准开展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2年,他被批准进行工程硕士学位。近年来,与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培养四个专业的博士生。目前有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11个国防军工专业(含5个国家管理类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江西品牌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是该学院的名誉院长。专任教师1064。教师队伍中,博导8人,双聘院士10人,副高学历以上497人,其中教授170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70多人;拥有硕士学位330余人,兼职教授40余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34人,省级骨干教师4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7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部级劳动模范4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十佳青年3人。新世纪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级1人,三级43人。科技楼东华理工学院被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铀地质与同位素水文高级培训中心,我校国家“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参考实验室。江西省空间信息与数字国家实验室依托核设施数字工程实验中心和地理信息与数字成像技术研究中心,于2004年2月被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下设核资源与环境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近五年派出专家、教师出国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 *出访20多个国家40多批170多人次。自1999以来,已有10名科学家被派往日本科学技术厅,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合作研究。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亚洲等国家或地区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我们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方面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学院还聘请了外国资深专家长期在学院任教。学院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风光广场办学理念,严格管理教育,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三。学院党建工作成绩突出,被江西省教育工委授予“2000-2003年度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东华理工自1956建校以来,在光辉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牢记办学使命,形成、维护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东华理工”:努力工作,报效国家,打造核军事学科群优势。随着祖国核工业的进步,该院已成为我国核工业的先锋——核燃料循环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院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稳定外延,注重内涵拓展和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知名、有点优势”。

[编辑本段]重点学科

部级重点学科:【1】名称和层次与单位批准的相匹配的重点学科本科优势专业放射性地质与勘查、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水文与水资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分析化学、部级核工业总公司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核技术与应用、部级核工业总公司、核工程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省江西省教育厅水文水资源工程大地测量与勘测工程省江西省教育厅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地质工程省江西省教育厅资源勘查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勘查与信息技术省江西省教育厅勘查技术与工程计算数学省江西省教育厅信息与计算科学企业管理省江西省教育厅营销与会计应用化学省江西省教育厅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过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省江西省教育厅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核技术与应用省江西省教育厅

鲁东大学

学校简介

鲁东大学【英国】鲁东大学(以下简称鲁大)鲁东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要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教育部直属的汉语言生物学科重点大学。位于

烟台,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它的校徽。学校目前占地2134亩,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4.38+6300万元;纸质图书191.5万册,电子图书1.8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9个,特色数据库4个。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馆等设施。这里,山势险峻,色彩斑斓;这里是海,海是壮丽的,是包容的。登上山峰,清晨看黄海晨曦,夜晚闻松涛声;俯瞰校园,有树有花,校舍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山东省花园校园”名副其实。中国前文化部部长、中国著名作家王蒙这样评价鲁东大学的“杰出人才”。

开拓发展历程1930学校创办于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老县莱阳,历经山东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燕京湖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院、烟台师范学院、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2003年,创建于1978的山东交通学院(烟台)并入烟台师范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路东门学校建校80年来,秉承“厚道、博学、创新、守信”的校训,弘扬爱岗敬业的红烛精神,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求真向善、务实做好”的校风,“严谨敬业、厚德育人”的教学精神和“求真务实、成人”的精神,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山东大学南门现有19个学院,2个教学部,61个本科专业,分属文、理、工、经、管、法、教、史、农9个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建设了14门省级精品课程。1998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4个,涉及6个学科15个一级学科。2005年成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734人,其中研究生1,000余人,专科生23005人,外国留学生1,47人。还有函授6027,在职研究生217。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适度控制办学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1997山东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1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2001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多年来,在可比考试和竞赛中成绩突出,其中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在70%以上,全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考一次性通过率在93%以上,应届毕业生校园风光录取率在30%以上。2005年获全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第五名。2006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奖顺序和数量均居山东省高校之首。外国语学院学生张海燕参加“第三届新时代全球华语青年文学奖”大赛,连续两届空缺后获得文学翻译组一等奖,得到评委王蒙和陆谷孙的高度评价。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王海强等三名学生在首届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5%以上。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现拥有汉语言文字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史、艺术美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运筹学与控制论、自然地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应用生物技术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其中,汉语言文字学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词汇学和词典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教育部汉语词典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全国首家汉语词典研究中心现已拥有3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从65438到0999开始培养第一批研究生以来,研究生共发表论文696篇,编著著作7部,有4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7项成果被评为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师资队伍日益优化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立“培养、引进、提高”并举的建设思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学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2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05人,博士、硕士817人。其中,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6人,山东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山东省名师4人,研究生导师167人,省级教学团队1人。此外,还有9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特聘教授院士。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不断增强科研实力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有教育部汉语词典研究中心、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清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建筑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心理教育研究咨询中心等9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其中,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隶属于山东省食用菌专家咨询组,十五以来承担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18项省级科研项目。17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获得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10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全省培育食用菌省级示范县12个,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0多亿元。2001以来,学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12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129项,局级项目83项,科技成果鉴定44项。出版学术专著129部,发表学术论文6976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284篇,被《新华文摘》、《NPC复印资料》转载或引用47篇;获得科研奖励448项,省部级以上43项。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原国家教委公布的首批200所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与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37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交流关系,在学生交流、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近十年来,* * *共接收各类外国留学生4042人。目前,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了本科教育“2+2”、“3+1”模式,拓展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对外交流,扩大了学校在国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社会影响经过80年的努力,鲁东大学如今桃李满天下,人才济济。7万多名毕业生遍布全社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地方基础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多年来,毕业生以其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中,有的已成为省市党政领导和著名企业家;有的成为学术精英,如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东方语言研究所所长袁伯平,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王志敏教授。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文学领袖,形成了以国际知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为代表的享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原文化部部长、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学校具有悠久的教师教育历史,形成了鲜明的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为山东省特别是胶东地区的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著名作家张炜。在接受培训的70,000多名毕业生中,有54,000多人从事基础教育。秉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他们在基础教育一线辛勤耕耘,化雨润物,育英反哺中国,成为烟台、威海基础教育的栋梁之才。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显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荣获各类荣誉称号。2004年被国家语委授予“普通话水平测试先进测试站”称号;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单位”称号。2007年被国家语委授予“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2002年,第三次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同年,被原山东省文化部部长王蒙题字教育部授予“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2002年以来,连续五次被共青团山东省委等五部门评为“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5年被山东省委工委评为“德育工作优秀高校”。2007年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同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直到退潮时河岸变宽,没有风吹动我孤独的帆"。进入新世纪,千帆竞争激烈,全校上下正集中力量做强学校,力争通过20年或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外有一定声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