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研究
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1一、案例描述
今天早上看的活动是托班的体育游戏“蝴蝶飞舞”。
目标是:1。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学做蝶飞。
2.孩子能听到信号,飞到指定的地方。
3.巩固对红色和黄色的理解。
老师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但是她很努力,这也是她为这次活动做了很多准备的原因:她为每个孩子做了一个精致的蝴蝶头饰(红色和黄色),还在现场布置了两个漂亮的花园(红色花园和黄色花园)。
活动开始了,因为活动前老师已经戴上了蝴蝶头饰,所以老师直接问孩子:“我是谁?”孩子们争着说:“蝴蝶妈妈,蝴蝶妈妈……”“那你就是我的小蝴蝶。”可能是因为很多老师看了,很明显老师有点紧张。她匆匆介绍了游戏的名字和规则:今天我带你去玩一个叫蝴蝶飞舞的游戏,待会儿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吗?“我知道。”于是老师送头饰,组织游戏:“春天来了,公园里的美言花开了。小蝴蝶会和我一起去花园里采花采蜜。”于是孩子们跟着老师,一个接一个飞向会场。“这里有两个花园。你看,一个是红园,一个是什么园?”“黄花园。”"小蝴蝶会先和妈妈一起去红花园采蜂蜜."孩子们立刻飞到红色的花园去采花和蜂蜜。摘了一会儿,老师说:“蝴蝶宝宝,听说黄花园的花很香。跟我去黄花园采花蜜。”孩子们立即飞到黄花花园去采集花蜜。游戏重复了两三遍后,老师说:“现在请红蝴蝶飞到红花园采蜜,黄蝴蝶到黄花花园采蜜。”最后老师说:“天快黑了。我们马上就要回家了。”游戏就这样结束了。我从大多数孩子的表情中发现,孩子对这个游戏并不是很感兴趣。
第二,分析
应该说这个活动的目标是比较合适的,活动的内容也是符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的。一开始,老师创造了一个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游戏场景。(老师是蝴蝶妈妈,孩子是蝴蝶宝宝。),同时老师还准备了能唤起孩子参与活动的材料(蝴蝶头饰、美丽的园林场景)。
但由于是新老师,缺乏一定的组织经验,在游戏组织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考虑到幼儿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此时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较弱,依赖大人造成的想象情境。)所以孩子的兴趣不高,孩子对游戏的投入也不高。
第三,反思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学习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孩子们喜欢游戏,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可以说,幼儿园的孩子通过游戏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无知,形成经验。但是幼儿园小朋友参与游戏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特点,不了解这些特点是老师在这项活动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1)幼儿园的儿童游戏一定很有情境性。
幼儿园的幼儿游戏一定要有很强的情境性,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适当的材料,用教师自己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诱导幼儿进入游戏场景,注重幼儿对游戏过程的体验,让幼儿感受游戏,促进发展,不要过分追求游戏的结果。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独立玩耍的能力很弱,依赖大人造成的想象情境。游戏中,虽然老师准备了材料,也创造了蝴蝶妈妈带着蝴蝶宝宝去花园采蜜的场景,但她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冲淡了这些场景:今天,我带大家玩一个游戏,叫┈ ┈.如果这时老师说,蝴蝶正飞进教室,今天天气多好啊。妈妈在花园里看到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花采蜜好吗?这样从活动一开始就能很好的诱导孩子的想象力。飞入场地后,老师不需要介绍游戏的名称和规则,只需要用夸张的语气说:哇,有两个花园,一个红色的花园,一个黄色的花园。宝贝们,我的肚子饿了。你饿了吗?“你喜欢在哪个花园采集蜂蜜?给孩子游戏的自主权,把游戏的规则渗透到场景中:过一会儿,老师可以说:唉,X园的甘露已经点燃了,我的肚子还没吃饱。我们去X花园采些蜂蜜吧。当孩子采蜜兴趣下降时,蝴蝶妈妈可以焦急地喊:不行,不行,雨下得很大,躲在花丛里,红蝴蝶躲在红花园里,黄蝴蝶躲在黄花园里。很自然的对孩子提出要求,让外在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孩子的需求。
2)孩子的游戏也很随意。
孩子们的游戏也很随意,经常根据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换玩法。这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幼儿游戏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策略,灵活地引导游戏。
在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个总是在蝴蝶蹲着的时候趴在地上采蜜的孩子。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个孩子,于是老师先简单的介入:不要躺在地上采蜜,要像妈妈一样采蜜。当干预不起作用时,老师不予理会,听之任之: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像他一样躺在地上采蜜。其实这个时候,我觉得孩子一定有他好的理由。我猜他一定是在地上摘花。因为幼儿园小朋友的很多假设和奇思妙想,有时候不合逻辑,但即便如此,小朋友也会乐在其中。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采取不限制,不支持,不关心的态度,任由孩子的心血来潮,孩子的兴趣就死了。但是,如果老师这时候顺应他的需求,巧妙地利用他的需求:豆豆的眼睛真的很亮,在地上找到了一朵花,但是这样采蜜,他漂亮的衣服就会脏了。这样既鼓励了孩子的新变化,让孩子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又间接对孩子施加了影响,效果一定不错。
3)儿童游戏具有很强的从众性。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这使得他们在游戏中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就像看到孩子躺在地上摘蜂蜜一样,很多人也跟着他。这时,教师可以采取玩伴干预的策略,用情感语言来影响儿童游戏的方向,帮助儿童积累积极的游戏经验。老师们看着这些孩子的衣服,着急地说:不行,不行,你的衣服脏了,你的翅膀也脏了。我相信这些孩子也会在你的情绪感染下改变游戏的内容,所以不会有那么多孩子盲从。
另外,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老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发掘孩子内在的、有意义的教育价值。比如在采蜜情节中增强同伴合作意识;进行情感教育尊重长辈等等。
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2的设计思路;
民间游戏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跳房子”是广为流传的经典民间游戏。游戏玩起来很好玩,材料简单,不受环境和材料的限制。孩子们永远不会厌倦玩它。在儿童游戏中,我发现游戏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数字和形状的知识。基于新大纲提出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整合的新理念,我对这一优秀的本土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将其与健康、科学等领域进行了有机合理的整合,为民间游戏“跳房子”注入了整合教育的活力,让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大胆尝试迁移和再创造游戏性,从而做出这一民间游戏的游戏性。
活动目标:
1.我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探索和创造活动,体验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2.能够调动和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建造经验,大胆再造民间游戏的玩法。
3.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到和同龄人一起玩的快乐,愿意和他们一起玩。
5.通过活动学会玩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施工经验。
2.材料准备:筷子、吸管、棍子、PC管、羊毛针、呼啦圈、平衡板、平衡砖、沙袋等户外活动用品。从1到10的数字卡;纸、笔、作业托盘等。
活动流程:
第一,争房子
1,引发了孩子玩民间游戏“跳房子”的体验。
老师:最近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在玩跳房子。能告诉我玩这个游戏需要什么材料吗?怎么玩?
杨:老师要提前帮我们在工地上画房子。
老师:今天,我们玩跳房子,但是今天,老师不会帮你画房子。让你自己想办法准备房子。
2.引导孩子讨论建造房子的材料和方法。
老师:想想吧,孩子们。除了粉刷,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准备房子?
杨:可以拼一下。
杨:这么说吧。
老师:是的,这些方法都很好,那么用什么材料来拼和装修房子呢?
杨:可以用塑料制品。孩子们很自然地使用构建游戏的经验。)
杨:可以用木棍。
杨:用气球棒。
杨:用树枝。
杨:用筷子。
杨:用毛线针。
(孩子们之间相互启发,调动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老师:孩子们有这么多的思考方式。没错,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拼“房子”。但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想拼什么样的房子?
杨:(毫不犹豫)就是那种跳房子的。
杨:就是老师画的那种。
老师:我只能在这样的房子里玩游戏吗?除了老师画的房子,你还能想到别的房子吗?
杨:你可以有一个三角形的屋顶。
杨:你可以有一个梯形屋顶。
你也可以有一个半圆形的屋顶。
老师:房子的屋顶是可以变化的。房子的主体呢?
杨:房子的主体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
年轻:底部可以宽一点,顶部可以窄一点。
杨:我也见过像钟楼这样又细又高的建筑。
3.鼓励孩子自己选择伴侣和经营材料,尝试拼房子。
老师: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你尽快把房子拼起来?是自己拼还是几个人一起拼?
杨:几个好朋友帮忙是最快的方法。
老师: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你觉得几个人一起盖房子要注意什么,才能减少纠纷,尽快把事情办好?
杨:我们应该好好讨论一下。
年轻:分工。
老师:是的,看起来孩子有很多合作经验。现在,请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建造一栋10层高的房子。让我们看看谁能最快最好地拼出房子。
幼儿自由合作建房,教师综合观察幼儿合作建房的情况。因为孩子们有丰富的搭建游戏和合作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活动有条不紊,很顺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干预,很快,形状各异的房子就被盖了起来。
老师:哇,孩子们真了不起。他们很快就把房子组装好了。现在请互相拜访。
第二,跳房子
1,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玩跳房子。
老师:房子完工了。现在,请用你自己的房子做游戏。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和他们的伙伴玩跳房子。
2.引导孩子综合运用多种体育动作,创新跳房子玩法。
(1)启发孩子尝试多种“跳”的动作,大胆创新玩法。
老师:你刚才是怎么玩跳房子的?谁来跳给大家看?
我让一个孩子上台演示跳房子的动作,他很自然地用默认的双脚并拢跳跃的方法玩游戏。我请大家观察他的玩法,并提出质疑。
老师:想想吧,孩子们。只能这样玩跳房子吗?除了这样跳,还能怎么跳?
我们学了很多跳跃动作。
杨:你可以单脚跳。
老师:单脚跳一定很有趣。你能演示一下吗?
孩子上台演示跳房子的方法。他摇摇晃晃,所有其他的孩子都被逗乐了。他还没跳完,另一个孩子马上举起了手。
杨:我可以倒着跳。
老师:那你也试试。孩子2迫不及待的上台演示向后跳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新颖,其他小朋友更是跃跃欲试。
司;那很有趣。孩子当然可以想出更多的办法。你们都试试看谁能玩得最开心,玩得最尽兴。
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忍无可忍,纷纷想出新的玩法。
(2)提供辅助材料,支持孩子进一步拓展游戏性。
老师:老师在会场周围给你准备了很多资料。你有什么?
杨:有平衡块和沙袋...
老师:如果让这些素材帮忙,谁能玩出不同的方式?
青年(迅速举手):老师,我有个主意。
老师:好的,你可以演示一下。
孩子边跑边搬棒,放在“地板”的线上,玩障碍跳跃。随着难度的增加,他跳起了劲舞。
老师:真聪明。你把我们体育活动中的所有动作都用上了。我们再试一次,找到你需要的材料,看看谁能玩出更有趣的游戏。
有了辅助材料的帮助,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了,思维也开阔了。有些孩子搬了一些平衡块放在房子上,在上面跳。还有一个孩子头上顶着沙袋跳过房子,其他孩子也跟着跳。
3.引导孩子迁移数学经验,进一步修改游戏玩法。
(1)展示1—10的数字卡,用倒数的方法启发孩子玩跳房子。
老师: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玩的跳房子的方法。请先数数。你的房子有几层?
杨:10楼
老师:会场旁边有一些数字卡。请用这些数字卡标出你房子的楼层。孩子们在每层楼自己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司;我的新方法是让孩子从下往上再从上往下跳,边跳边读数字。谁想试试?一个孩子上台演示了一遍。
司;你发现了吗?他从下往上跳的时候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从上往下跳的时候数字定律怎么了?
年轻;数字自下而上越来越大,自上而下越来越小。
老师:对,这个游戏方法就是用我们在数学里学过的序贯倒数法,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新游戏命名为序贯倒数法。
(2)启发孩子进一步发散思维,探索利用各种数学经验创造不同的玩法。
老师:还有哪些数学知识可以用来创造不同的玩法?
杨:可以用奇数和偶数。
老师:真聪明,但是这种奇偶法怎么玩呢?
孩子沉默了一会儿,但显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老师:我们一起想想。奇偶法应该怎么玩?比如:玩这个游戏需要几个人?
杨:可以两个人玩。
老师:怎么玩?
杨:他说单数,或者双数,我就跳。
老师:他的方法不错。别的孩子可以帮他想想,为此可以玩什么游戏规则。比如:如何输赢?输的结果是什么?赢了的结果是什么?
杨:你可以用石头、剪刀和布来决定谁报数,谁跳。
杨:输的跳,赢的报数。
老师:谁有什么要补充的?举报的人到底怎么算?
杨:你可以说奇,让他找奇跳,说偶,让他找偶跳。
老师:对,这个方法不错,有点像考试。
你也可以像我们考试的时候一样,报个单数或者双数,让他下一个跳。比如我报1,他就跳到3,5,7。
老师:哇,这个方法真好,也很细致。让我们给他一些掌声。这样吧,要不你找个朋友上来试试?
两个孩子的演示游戏非常有趣,进一步激发了其他孩子的创作欲望。
老师:这个游戏很有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都是孩子们自己编的。嗯,除了奇偶法和互易法,你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
几个孩子立刻举起了手。
杨:有加减法。
杨:邻数法。
Young:成分分解法。
孩子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我觉得这个时候,更多尝试的时间和机会应该留给大多数孩子。
老师: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已经想到了,所以请你们自己找伙伴一起尝试一下。记住,每编一个新游戏,都要先和朋友商量怎么玩。规则是什么?
孩子们又一次自由分散去寻找同伴,协商游戏玩法去玩。其中一组孩子尝试了相邻数字的方法,两个人一起玩,一个报数字,另一个跳进对应的两个相邻数字。另一组孩子尝试数字的构成,一个孩子报出数字,另一个孩子跳到两个分解数字。
三、引导幼儿整理创作经验,交流和分享创作成果。
老师:刚才孩子们编了很多有趣的玩法。我觉得应该邀请大家互相介绍展示一下我们创造的新方式。
杨:我说,我说。
老师: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想谈论它。有一个办法大家说说。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有笔和纸。随后,每组的孩子们可以用图案展示你今天创造的所有新游戏,然后画完后粘贴在展示板上。
孩子们开始用图形的方法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有的用简单的符号,有的用简笔画,有的在纸上列出一个数学组合。我帮助孩子们把他们的作品贴在展板上,参与其中,鼓励他们自由独立地介绍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游戏。
老师:孩子们真聪明,他们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方法来玩跳房子。以后可以编更多更好的方法玩跳房子,比如节奏法,音阶法。我们可以把这些创造性的成果装订成一本书,名字叫《跳房子游戏方法大全》。让别的幼儿园,别的班的孩子过来玩。
活动反映: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情绪活跃,创作热情高涨。他们不断地与活动资料、同伴、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在活动结束时依然流连忘返。通过反思,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活动过程中凸显的几个亮点:
亮点一:善于发现和利用民间游戏潜在的教育价值,使其充满活力。
民间游戏“跳房子”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既有趣又为孩子们所熟悉,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教师可以在儿童游戏中仔细观察,发现游戏中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并以此为生长点,将民间游戏的趣味性与健康、科学、艺术等领域进行有机合理的融合,让儿童利用已有的经验不断创新游戏玩法,赋予民间游戏新的生命力。不断丰富和拓展的游戏玩法,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整个活动中一次次以激昂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和创造中。整个活动集趣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身,让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经验,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协商和交流。
亮点二:自主合作探究贯穿于幼儿的活动中,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在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立足于《纲要》中“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育目标的制定到每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独立、合作、探索的教育精神。教师在活动中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孩子自主选择材料和伙伴,自主思考和创造,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充分把握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学会探索、与同伴协商、讨论,并及时组织有益的集体交流和分享活动,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纠正和补充自己的错误,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享受游戏的乐趣。在这种体验中,孩子得到的远比得到一些结论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但是,在反思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的一些不足:
未能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提供不同难度的探索内容。
个别孩子在活动中大胆创造表现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要更加注重对个别孩子的鼓励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