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台宫墙两首诗赏析

这组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宫时即兴创作的,题刻在墙上。两首诗都有落叶归根的意味,也有转瞬即逝的青春的叹息和夕阳的惆怅。第一首诗是从眼前美丽的夏日景色联想到故乡江南的景色,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写得很和谐。第二首诗回忆了第一次去西太宫的情景,表现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眷恋,以叙事的方式通过今昔对比传达诗意,感人至深。

第一首歌中的“柳叶青黑,荷花红艳艳,夕阳西下”两句,巧妙组合了纯名词,色彩鲜明。“绿”是“暗”的意思,形容柳叶的疏密,柳叶的浓艳。蝉是唱歌的蝉。在“柳叶”与“绿暗”之间加“唱”,可以看到那些躲在浓绿里,却只闻其声的蝉,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融为一体,栩栩如生。“红”“汉”拟人化的荷花,让人以为美人醉了,满脸通红。在“莲花”和“红颜”之间加上“晚霞”,既指出了时间,又说明了本来就很娇艳的莲花,因为晚霞的斜照而更加美丽。

第三句“三十六恶春水”与池水相得益彰,但不仅仅是眼中的水,更重要的是记忆中江南的春水。最后一句“白石想看江南”,是由眼前的风景联想到家乡的。三四句话,有进退之美。也就是说,看完了《白石想看江南》,还要看《三十六恶春水》。现在是夏天,但眼前的狠毒的水却像江南的泉水一样清澈,所以和江南的泉水联系在一起,含蓄地表现出缅怀过去,思念亲人的感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柳叶”“荷花”来写夏天的景色之美,用了“青涩”“红艳”等词,色彩非常丰富,很美。这个“红”和“绿”是对比的。因为对比,“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风景更动人。第四句中的“光头”也与“绿暗”和“红颜”的美景形成对比,但这种对比在“光头”们心中引起了无限波澜,我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全诗由真入幻,触景生情,寓意凝练含蓄。

第二首《三十年前在这里,父兄捧着我的东西》,回忆第一次去西太宫。三十年意味着当他年初访问这个地方时,他还年轻,他的父亲和哥哥王安仁拉着他的手,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时光荏苒,30多年过去了,父亲早已过世,哥哥也不在身边。真的是“我喜欢的,都成为过去。”

于是我从第一次巡演回来重游,写了下面两句话:“今天,我又要回到白寿,想找回过去的我迷失了。”——《寻找过去》表现了对和爸爸哥哥一起旅行的快乐的无限眷恋。然而,连“过去的痕迹”都找不到了。四首诗,从初访与重访的对比中,展现了今昔的变化——人事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个人心境的变化。文字浅显深刻,文字说不完,感情说不完。比“来月戏人何处去,风景依稀似去年”(赵薇《江楼感旧》)表现的内容更多。

这一组中第一首诗最受关注,其色彩、意象、寓意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读者不能忽视第二首歌。这两首诗讲的是同一个东西,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完成的。只有把这两首诗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一首。第一首是以意象的形式传达诗歌,既有意境,又有意味;第二首没有第一首的色彩美和形象美。它以叙事的方式传达了诗意,但也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