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机考试题。

2009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全是真的。

一、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是实践工作者在真实情境中独立进行的一种反思性探索,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融合,让实践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既定的教育目标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

3.教学:是尊重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自由意志,把学生作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流对话中发展个体智慧潜能,培养个体品德,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4.课程目标:课程本身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德、智、体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它规定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5.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他们的地位、作用和对彼此的态度。

6.学校生活: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7.班级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任务和规章制度,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和教育职能的正式小团体。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和活动的集体单位,还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根据被评价对象在一定时期内自身的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一种评价方法。

9.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他们的地位、作用和对彼此的态度。

10.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素质的发展过程,即从一个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

11.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一个人所接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2.教学策略:是在对教学活动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的一系列实施过程。

13.学生道德行为:指学生在一定道德知识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14.教育国际化:一是教育为社会的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二是教育本身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加强。

15.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16.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依法保障的国民教育。

17.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8.学生发展:指在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自我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19.个体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具有一定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20.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教育的规模、布局、比例、结构要合理。第二,教育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关照学校教育。

21.学生道德认知评价:是基于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评价,即个体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理解。

22.教育信息化:一是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第二,教育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和科研。

23.国家课程:由中央政府编制、实施和评估的自上而下的课程。

24.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教师理顺班级教育条件,采取适当的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从而有效促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25.全民教育:第一,是经济发展和道德发展的需要;第二,综合教育是广义的,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无限期教育。学校应该结合丰富的学习环境。第三,新的社会责任,赞助商,家庭和非政府组织应该执行这一政策。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优点和缺点。

答:(1)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编写、实施和评价的课程。2分(2)优势: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办学特色;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可以使教师获得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公众的参与。4分(3)弊端:课程编制下放到教师和学生手中后,必然会扩大学校之间的差异,加剧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消耗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要;在教师流动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不能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和质量跟踪,必然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4分

2.你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包括什么?

答案:(1)设计教学的能力(2)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能力(4)教学机智(5)反思能力(6)教学研究能力(7)创新能力。

3.解释并分析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答案:(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2)分析问题(3)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4)实践和尝试行动策略(5)反馈和评估行动结果(6)总结。

4.举例说明误用叙事行为的表现和策略。

答案:描述策略误用的表现:(1)短时间内呈现了太多新知识。(2)讲课时间过长,超出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限制。(3)叙事内容缺乏组织性和逻辑性。(4)叙述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者假设了学生的知识准备。(5)讲故事时,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没有被激发出来。教育策略:(1)意思准确,用词恰当,语速适中。(2)教师在讲述学生不熟悉的新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以明确知识的内部结构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5.试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观点。

答案:(1)教学目标(2)无监督教学过程(3)有意义学习和无监督学习(4)师生关系质量。

6.试论实现教育目标的策略。

答案:(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教育之间的关系;(4)防止教育目的的实际缺失。

7.结合实例分析当代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答案:(1)生理成熟度提前;(2)思维活跃,但对学习不感兴趣;(3)本人价值观多元化,职业理想高,人生观务实;(4)本人增强了自我意识和一定的社交能力;(5)我心理问题比较多。

8.试论确立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答:(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2)适应与超越;(3)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4)民族性和世界性。

9.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答案:(1)学校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理解创新与教育全面发展目的的关系。第二,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第三,正确认识创新与保守的辩证关系。第四,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2)在学校教育中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要达到以下目标:5分第一,培养科学精神。第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案:(1)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和国民素质的功能1;(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2.简述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答案:(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可持续发展(5)教育个性化

3.班主任建设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答案(1)创造性设计班级集体目标1;(2)合理确定班级角色位置1;(3)协调课内外各种关系1;(4)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1;(5)创造健康向上的趋势。

4.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2分。(2)青少年色情严重。1分。(3)失足少年比例最高,为1分。(4)未成年学生违法新倾向1分。

5.简述教育在促进文化和发展中的作用。

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2)激活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6.简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案:(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只能通过其社会功能来衡量。没有社会需求,教育就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教育的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2分(2)孔德和涂尔干,主要代表,1分(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但是,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把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割裂开来,很容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看到社会中的人单纯地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当作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性发展的严重制约和压抑。

7.描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1)序列和阶段(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5)完整性。

8.简述当代教学观念的变化趋势。

答案:(1)从重视老师到重视学生的转变(2)从重视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转变(3)从重视教学方法到学习方法的转变(4)从重视认知到发展的转变(5)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的转变(6)从重视继承到重视创新的转变。

9.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0.简述中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回答:(1)社会主义是中国教育性质的本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1.简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

答案:(1)师范教育(2)新教师定向(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

12.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

答案:(1)从目的上看,学科课程主要是传达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的民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个人教育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2)在安排上,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化,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化。(3)在教学方法上,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了解人类种族经验;活动课程主要着眼于学生的独立实践交流,以获得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13.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案:(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3)学生心灵的陶冶(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14.简述活动指导的策略应用。

回答(1)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2)学生活动基本条件的提供(3)自主活动的介绍(4)自主活动的推广(5)成果交流的组织。

15.浅析班级组织结构。

答案:(1)班级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4)班级组织的规模。

16.简述当代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趋势。

答案:(1)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学生评价体系;(2)用定性评价模型代替定量评价模型;(3)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17.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答案:(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交流,善于与学生沟通;(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人格。

18.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答案:(1)职业理想的确立(2)职业知识的拓展(3)职业能力的发展(4)职业自我的形成。

19.解释并分析核心课程的优缺点。

答:(1)核心课程的主要优势包括:3分。首先,它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有很强的内在动力。第三,以积极的方式理解和改造社会。(2)核心课程的主要缺陷:2分。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界定,学习内容可能比较杂乱、锁定或肤浅。二是学习单元可能会碎片化,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统一性会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底蕴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也可能偏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校对课程的要求。

20.简述道德理解模型。

答:道德理解模型是由英国学校道德教育专家麦克菲尔首创的。这种模式以道德情感的培养为中心。该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其理论假设是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教材也取自对学生的调查。这种模式假设与人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责任。它以一系列人际关系和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理解。

21.试比较相关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之间的异同。

答:①相关课程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学科组成的课程。在编写相关课程时,各学科的教学顺序要协调、相互联系、穿插,既保持原有的学科界限,又要确定学科间的联系点。比如物理、化学科目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需要提前在数学课上教授。②综合课程又称综合课程,是由若干相关学科组成的一门新学科。整合比联想更进一步,就是把相关学科的内容整合成一门学科。比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都融入到生物学中。(3)广域课程将几个相邻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门综合课程。例如,在一些国家,地理和历史被纳入“社会研究”课程。

22.分析美国进步主义衰落的原因。

答:“进步教育”是美国的一种教育创新思潮,起源于19年底,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也叫“进步教育运动”。从65438年到0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了衰落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进步教育运动跟不上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其次,进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存在诸多矛盾和局限,如过分强调儿童的个人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最后,改良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攻击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进步教育的要害,从而加速了它的衰落。

23.试分析参与式观察研究的利弊。

答:所谓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被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不暴露研究者的真实身份,在参与的活动中进行隐蔽的研究和观察。它的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被观察对象原有的结构和内部关系,因此可以获得关于更深层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处理不当容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24.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三个封闭式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书面提问来收集信息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中的封闭式问卷,也称结构化问卷,事先对问题的答案进行限制,只允许你在问卷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封闭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是否,列举两种极端情况下问题的可能答案,从中选择一个,“是”和“否”,“同意”和“不同意”比如关于学生自主性的调查,别人很难让我改变主意。①是、②否、②选择:从多种答案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或多个答案,并标记出来。比如在儿童性格特征的调查中,总会观察到一些物体,摆弄着,拆开来玩:①不是这样的;②偶尔这样;③有时这样;④经常这样;⑵总是这样;⑵判断:每道题后都列有多个答案,要求被试按重要性排序,所以答案要按数字顺序排列。比如,请根据你的喜好,从1到4排列列出的电视节目: ()动物世界()天地之间,七巧板()文化生活()儿童故事片。

25.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基本观点。

答: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谓的教育心理学:第一,要把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建立在儿童自然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第二,教育的心理学,就是必须做出适合孩子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心理学习规律的准备,也就是教学内容的心理学。第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第四,裴斯泰洛齐认为孩子应该是自己的教育者。

四、分析题:

1.教师专业化是指取得教师资格证。

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被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拓展自己的职业内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逐步达到职业成熟的境界。可见,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专业成熟,即成为一名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只是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并不能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标。

2.有的老师认为,不一定要抓教育目的,只要抓教学目标就可以了。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变化的结果,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标为基础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可见,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是建立在教育目标的把握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3.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对知识建构的看法没有区别。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皮亚杰认为,知识是通过两个过程完成的:同化和适应。“同化”是外部因素融入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适应”是同化因素影响下同化结构的变化。维果茨基认为,知识的建构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是各种活动和社会交往不断内化的结果。来源:考试大学

4.材料:(1)老师为班上部分同学提问(无意识)。⑵教师更容易关注和鼓励一些学生。(3)老师只关注班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不自觉地向班里的一些同学提问,虽然看似平等民主,但实际上这种“不自觉”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动性结合起来。老师更容易关注和鼓励一些学生。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学生在校表现好,老师因为升学率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关注这些学生。(3)只关注班里的少数人,也许是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这种情况下,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只关注和鼓励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大量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民主化,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初任教师要转变观念。第一,要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认识到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发展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来衡量,而应该建立多种衡量维度。(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因为一些学生不主动参与而忽视他们。这恰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学生群体。③学生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因为教学过程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完成的,忽略任何一科都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④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⑤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向师生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让师生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5.严与乡村教育思想异同比较。本文来源:考试网

答:上个世纪,一大批教育家提出了建设农村的教育思潮,其中以严、为代表。⑴严通过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农村状况的调查分析,认识到农村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根本问题归结为愚昧、软弱和贫困。为了解决这四个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四大教育,即文学艺术教育、生活教育、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①在严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理论中,“整体性”和“系统性”是重要的思想。在他看来,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乡村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个项目时,我们应该“统筹规划”,而不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搞”。在长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四育”“三模”为基本内容的系统的农村平民教育体系,使新文化运动以来兴起的平民教育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谓“四大教育”,就是文学教育、民生教育、健康教育、公民教育。文艺教育从文字艺术教育开始,使人认识基本的文字,获得知识的工具,促进文化生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有相当的欣赏和了解。民生教育是从就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产业等方面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把被动治疗和主动预防结合起来;另一个是试图建立一个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保健系统。公民教育,按照颜的说法:“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们的公共精神和合作精神,从根本上训练他们的团结,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生活和团结生活。②三种形式:一是学校式教育,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流动生计训练学校;二是社会办学,是以平民学校毕业生为对象,以同学会的形式组织成继续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第三种是家庭式教育,即以各种形式的“家庭会议”组织农民接受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如家长会、家庭主妇会、青年会、女童会、儿童会等。严指出,教育的实施模式是以教育青年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式,因为青年是当今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同时要照顾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是民族复兴的后备军。除了校风,还有社风、家风,其目的是让整个社会充满教育环境,避免一曝十寒的弊端。⑵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精神遗产。(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行查阅《中国教育史》中的相关章节,由于资料原因,我在这里不做讨论。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处理大磁铁的时候不要那么直白,而是要对比讨论一下颜和的相关思想,主要集中在他们“不一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