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生总分300多到400多,主要是数学和英语太差,只能考30分左右,但文综三门勉强及格。

语言:

语文基础:《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语文能力素质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赢了,反复背。好好练字。

阅读:社科阅读采用“十年高考”,分析题目,巧记。直接用文言文读《史记》、《汉书》,做笔记,分实词、虚词、句法、翻译。

诗歌与语言运用:十年高考,总结。

语文阅读理解和诗词鉴赏,建议你看王大绩的讲座(网上,自行搜索);

其实文言文阅读书籍的实词量是足够的,也可以只看古文。

怎么背古文?没有捷径,重复多次。

作文:每天练习写作10分钟,200字,坚持一年,文笔如神。

作文最容易提高。建议你买近几年的高考满分,模仿上面的形式,先背(只记得大概),再模仿,按照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正反议论文、平行议论文四篇进行。关注小说、诗歌、戏剧等。不要读也不要写,否则得不偿失。

提高语文作文很容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熟悉模式,模仿完美作文。

“只要你肯努力,把《梦回唐朝》《登山家的精神选择》《选择永恒》等高考满分都背下来,让它们融入你的血液,然后每天写日记,5分钟100字,写100遍。”

总结起来只有一点:适应考试,迎合阅卷老师。

语言类手册见语音附录1至7、汉字附录1至4、所有标点符号、单词附录1和2、所有病句、所有古诗词和现代文学阅读。

也可以使用新概念。至于阅读,我们必须完全理解,而格式塔必须依靠语感。

新版的知识体系图可以煮,但一定要主动,不能盲目接受。

文言文中的虚词不仅要记住其意义,还要记住例句。内容词可以通过《史记选读》等教材快速积累,大纲要求的100以上内容词也可以直接背下来。在翻译中应用以下原则:单词实现、单音词转换成双音词、句型和通假字被识别。

数学:

其实只要掌握了教材,普通的数学题都可以做。但我们往往对“精通”这个词理解不够。所谓“精通”,就是这些知识技能你都烂熟于心。没有任何矛盾和疑问,你会在脑海中看到他们清晰的影像。教材很基础很简单,但最基础的最重要,最简单的最强大。

做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自己没有概念问题,然后才是技术问题。这两个方面在课本上都可以找到,我们要学会了解。

几点建议:根据教学大纲,按课本推导四遍所需知识内容;再算一遍例题,注意总结每道题。然后做高考题(不要买那些乱七八糟的辅导书,都是垃圾),反复练习。说白了,高考就是熟练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数学几乎是文科。

数学“十年高考”要认真做五遍;

第一遍:先做题目,再做真题,全面检查知识漏洞。如果不能,看答案。不要勉强,那是自欺欺人;

第二遍,细细品味练习,一题解决多题。这一步是最关键的;

第三遍,浏览全书,回忆,熟练即时反应解法(1秒内);

第四遍,重点看这本书,发散思维,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考了哪些知识或思想;然后回忆这些知识是如何根据章前的考试要求进行命题的;

第五遍,随意练习,随意做题。这个时候,题就不再难了。自己出题。想象你已经是提议者了。你害怕什么?

我算了一下时间,从十年高考中选了200多种不同的题型。第一次40小时,第二次10小时,第三次5小时,第四次2小时,没时间找偷懒的理由。

英语:

1.单选:随便买一种专题辅导,然后半天就把答案全抄了。小心不要做!否则,除了失败感和错误体验,你什么也得不到。然后你一遍又一遍的看这些问题,直到看的都顺眼为止。

2.格式塔与阅读:除了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勾出长句(指第一遍没听懂的句子)和生词,记在你的书上,反复记忆,别无他法。

3.英语能力和素养用英语代替中文思考,即使速度慢;每天用英语写150个单词,用今天学的新单词。

作为语文学科,“找技巧”“找捷径”是完全不可取的。你一定读了很多书。想象一下,一个英语国家的小学生,参加我们的高考,答案会超过140,这是因为他(她)惊人的泛读。

在剩下的70天里,你必须做:

1)熟悉听觉。每天听原版磁带,CD或者看30分钟cctv9。不懂也没关系。只要有感觉,多听就会建立语言习惯。

2)熟悉语法。这是单项选择。做法是找一个习题集,最短时间做完题(建议一天500题。如果看到问题犹豫不决,说明根本不会),然后反复重复记忆,高考前至少50遍。

3)熟悉习惯用法中的权利和权利分配。这是完形填空。我发现完形填空基本上都是用法和不定式。既然备选的一定是我们学过的单词,那就可以采用品味的做法。即每天抽出20分钟,查10高频词(如incidentaccidentevent等。)并阅读字典提供的例句。

4)增加阅读,每天至少输入10000字,这是最少的。每天看《中国日报》,先略读,然后找出生词再读一遍。我算了一下,10000字大概是四版文章。

5)熟悉沟通方式这是为了写作,也就是用对词;准确地说;造句习惯表达;;练习就是每天说英语。一开始你会发现很多你听不懂或者是按照中国人习惯做的表达。这就需要你不断积累搭配和句型,直到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

在英语电台填完答案后,可以看一下解释,不必死记硬背;注重语感。所以我强调,那本英语广播书我要看很多遍,注意语感是建立在大量信息输入的基础上的。

格式塔、语感、主题意识很重要。二是积累常用动词的差异(其实只有几个,但不能一整天都积累)。语感的建立可以通过短时间内大量阅读来实现。建议仔细阅读课文,不要背诵。完成后做10-20完形,记住:语感是建立在自信和冷静的基础上的。

每天练习一篇英语作文,20分钟完成。在动笔之前记住两个好词好句,会事半功倍。

问:第二次做数学时如何细细品味练习,是分析这道题的本质还是熟悉这道题的解题技巧?如何解决一个以上的问题?(我最多只能想到1种做题方法。)第五次做的时候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我现在不擅长。)我对物理很熟悉。你用的是没有数学的五次法吗?化学和生物不需要做太多题吧?我是一名大二学生。谢谢你。

答:推敲练习就是分析本题的知识本质,熟悉本题的解题技巧,两者不可偏废;

如果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可以看看资料或者让老师同学选择两三种最简单自然的解法。

如果你能背出考试大纲上的知识,它的关系和推导,我随便讲一道高考题你不用动笔就能想出解答,那你自己就能解出题了;

物理熟练度,其实每章20种方法完全可以涵盖所有解题技巧,反复研究也是必须的;

化学是要熟悉高考真题,生物是要熟悉课本。

不疯狂,但很好。要边做边总结,边思考,边延伸,边推广。(前两次是为了熟悉知识和方法。其实这个时候发散思维是低效的。因为此时你对基本内容还不熟悉,所以第三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彻底做一道题,不如看一本书。”天才的一个特点就是能时刻保持高度的理性,“疯狂的做”就失去了这种精神。

十年高考真的需要认真对待,可以同书同写,写的认真,步骤有序,态度严谨,否则没有效果。

10做了5次高考,就可以直接做卷子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注意总结。

大海除了溺死人,没有其他功能。在初期,你必须先对课本非常精通,然后再看碑文才有效。

怎样做才能更有效率?你不是靠直觉来判断你会不会。如果能直接把步骤想清楚,这就叫开会;不然就写,就做!

1题怎么过?你不仅要解出题目,还要回答“你为什么这样做?”只有那时。

解题没有突破,最有可能是数学大结局,因为这样的题目是创新的。

除了这个问题,数学物理应该没有“突破”现象。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些题都是考基础,不是考能力。

加快解题速度源于对知识的高度熟悉和正确的经验。建议你赶紧开始计算基础题(同类只练一次)。

每次都怕选错,不敢多选,说明基础极不健全,要巩固;树立信心。

高考题:

光做一万套不总结是没用的。如果你精心制作的话(其实有成分可以查缺补漏),8套就够了。

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就能提高的,但是高考不考能力,只考技术。语文题要总结的问题很多,10套不够。基础好的话,不用做一套,不然做一万套也没用。

初级阶段不需要限制时间,熟练后定期练习。

九关于总结:

同类题只做一道,但一定要总结,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同类概念是:此题考查的是相同的知识点,相同的数学思想,相同的数学方法。然后你就可以按照这个原则自己编题了。

应该挑自己不会也不擅长的题。

所谓总结就是问自己(以及类似的问题):我是怎么做到的?你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考的?还有怎么考?你全试卷考了什么?什么都没检测到?我在考试中什么都知道了吗?没有,我该怎么办?诸如此类,可以直接写在试卷上。

不需要总结语言,只需要培养一种感觉。针对你现在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条一条翻译,有个大概就行,不要太详细。做习题没用,看答案更没用。多读书才是王道。

数学满分得主:我的备考“简单计划”

如果笨拙——似乎很多聪明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质。苗惠玲也不例外。

乍一看,去年高考文科数学满分得主的复习策略并不独到,于是她开玩笑说自己的复习计划是“简单计划”,很多同学都能轻松做到。但仔细反刍,可以发现她对试题异常敏感,她的“备考”计划也是以题目训练为中心。

“简单计划”:跟上老师的步伐

这是很多文科生的“通病”:高一的时候,苗的数学并不突出,甚至一度成为拖她学习成绩后腿的科目,所以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她就暗暗给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数学上有所突破。

这个突破的策略很简单:尽量跟上老师的步伐。每天,苗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复习)任务。

——把复习课当成“新课”。这样做,你就能像在新课中一样,在复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对于本身就比较弱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说错了也没关系。说对了,得到老师的肯定,才能获得自信。

——来自《战例》的金。“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但是没有记录知识点和考点,而是记录了例题,从例题入手,掌握每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复习中我会紧扣例题,掌握的题目我会看一遍。遇到问题,我会研究几遍,直到理解为止。”苗惠玲对例子异常敏感。从高一开始,她就开始有计划地做训练,抄了厚厚的两套例题。这种做法直到后来她对数学有所感悟才停止。

——记笔记作为复习。“课堂上的笔记经常很乱,需要整理。其实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过程。”

不是原创,但希望对你有用。我也是文科生。我是一名大二学生。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