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历史

冀州这一概念不仅有其地理含义,还有其行政区划含义,二者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公元前770年,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周朝将天下分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州和回鹘两州。

蓟县的土地,在并州地区属于先虞国管辖。

冼玉国姬的姓是狄,也叫,因为她喜欢穿白色的衣服。

公元前11世纪,西封其弟为并州先虞国唐侯,后改国号金。

周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先虞为金所灭。

蓟县也属晋国东阳地区(今太行山以东广大地区)管辖。

公元前475年,进入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先玉人在公元前414年建立了中山国,非常强大。中山国在蓟县境内设立复六一。

公元前296年,即二十年,赵以燕齐之师灭中山后,蓟县之地归赵(都城在今邯郸)管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封建,建立郡县,定天下为三十六郡。

冀州属巨鹿郡(辖河北、邢、衡、北,位于今平乡县)。

而现在的邢台,执信都县。

据史书记载,“新都”之名源于赵成侯,赵成侯野心勃勃。为了显示他“言出必行,言出必行,把话传遍天下”的决心和信心,邢改为“新都”。

西汉时期,全国各地郡县的管辖基本沿袭秦制。

但为了保卫皇族,刘邦也分封了少数同姓的子侄。西汉初,秦巨鹿县分为新都县、常山县、清河县。

汉高祖高第第六年(公元前201年),他开始信仰都城郡。

(因为常山王,王为,都城邢台改名为,新都之名移至蓟县。

)刘闲县位于该县西部。

新都、浮柳属新都县,新都县划归冀州。县外有16个县,分别是泌阳、富留、、长城、关津、东乡、昆、李、、坪地、武义、广川、南宫、东昌、西凉。县辖新都。

汉后吕雉第六年(公元前182年),王召张耳(刘邦长女鹿苑公主之子)之孙张仪,定为函谷关都城,函谷关县改为函谷关都城。

张骞犯朱禄之乱后,国家被排挤。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二年),第八世太子彭祖在河北被封为广川王,都城改为广川。

前二年(公元前153年)改为新都郡。

中原元年(公元前149),刘悦被封为广川王,恢复广川。

汉武帝五年(公元前106年),秦中央直辖四十郡,不方便。

于是在“郡”上增加了一级行政机构,除了靠近首都的李思部之外,又分为13个刺史部。

因为它是以愚公和李周所在的州命名的,所以也被称为十三州。

其中冀州辖四县六国,蓟县属广川。

冀州刺史包括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全部,衡水大部,保定西南部,沧州一小部分,河南省北端三四县,山东省西端三四县。

刺史部设刺史一人,“不必镇”。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刘启被封为广川王,汉帝宣帝四年(公元前70年),又为新都郡,调任冀州刺史部。

狄杰第四年(公元前66年),广川重新被封。

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成为新都县。

汉元帝赵建二年(公元前37年),立三皇子刘兴为都城王,广川改为都城。

汉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复置新都郡。

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被封为都城王,回到都城。

汉代以前,县(国)加刺史一级行政单位。

冀州刺史率十一郡(国)一百五十五郡,冀州刺史巡无常。

西汉的冀州和今天的蓟县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是从辖区还是管辖范围。

新朝(9年)王莽改新都郡为新博阁,新都郡为新博。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新都郡为长安国,管辖新都。

15年(72年),明帝永平,封其六皇子刘当为乐城王,改长安为乐城。

安元年(122),张之孙封为安平王。

改乐为安平之国,设冀州治此区,辖十三县(新都、府城、浮柳、南宫、荆、武义、官津、唐阳、武绥、、饶阳、安平、深泽)。

在冀州市,韩正在安平搞赵征纪念碑。

灵帝钟平元年(184),除国,改安平郡,郡治信都。

这时巨鹿人张角的黄巾军进攻冀州城。

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举以汉赋为冀州牧。

据《旧志》记载,谢介安说(引《汉书》)袁绍在汉,起兵,追汉赋,掌冀州牧。

当时是初平二年(191年),已知有青、幽、贺、冀四州。

带着儿子袁尚和二世,都在叶榛(今临漳县叶榛,今临漳西有邺城,袁绍墓所在地)。

冀州刺史下辖安平、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巨鹿、渤海、魏九郡,还有100多个侯国(县),治所在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

东汉冀州刺史比西汉广,增加了一小部分沧州、廊坊、天津。

魏晋时期,废除了汉代的“部”,设置了“州”的建制,成为州、郡、县三级行政单位。

建安九年(204),曹操击败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占领冀州,掌管冀州牧业。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封为魏公,有冀州、河东等十郡。

据《魏徵文帝纪》反映,东汉献帝于5438+00,220年6月退位,曹丕称帝,国号由延康改为,因曹操名,国号为魏。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冀州的管辖范围与东汉大致相同。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因邺城为五都(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之一,冀州府迁至新都,安平县也管新都。

信州都是三级管辖,冀州和蓟县从此联系在一起。

西晋司马燕元年(265),司马孚封为安平王,安平县改为安平州,仍采用汉制,州治都城。

冀州领13县国:安平、巨鹿、赵、平原、乐陵、渤海、彰武、河间、莱文、博陵、清河、常山、中山。

安平带领八个县:新都、浮柳、夏波、广宗、靖、官津、武义、武绥。

阜城县并入新都(据大庆县统志)。

据范雎记载,金太康五年(284年),王符的曾孙,前安平,立为长乐王,安平改为长乐。

怀永嘉三年(309)夏,冀州被桀部落首领赵攻陷,杀了冀州都城王彬,把冀州从都城迁到国。有三州,冀州治冀州都。

从317到420,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冀州地区有后赵、颜倩、前秦、后燕,行政区划基本沿袭西晋。

至吉隆,冀州辖昌乐县。

鲜卑族的颜倩、慕容荻并列冉闵。

李信再次迁都冀州。

苻坚,前秦帝国人,在慕容永,州迁曹真。

容垂自称侯,据中山(今河北万县),迁居冀州新都。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改北朝,与南朝形成对峙,史称“南北朝”。

北魏拓跋珪元年(396),设冀州,治新都,辖长乐、武义、渤海三县。昌乐县下辖八个县:灵新渡、富留、唐洋、枣强、梭罗、广川、南宫、夏波。

515,六月,宣武帝延长,北魏,道长法清在冀州造反。

531年,高欢领兵至京师,从此出发平定河北。

高欢主政东魏十六年,死后被尊为齐神武皇帝。

北齐(560年)复六并入新都,郡治新都,州治叶。

所以此时蓟县的管辖范围主要是新都县(《河北省郡县沿革简史》《晋书·蓟县通志》)。

隋文帝灭陈后,中国由割据走向统一。

由于地域辽阔,改州为县,实行郡县制。

当时全国有190个县,1255个县。

隋朝以后,冀州作为一级行政区,从史书记载中消失了。

隋朝的一级行政区是郡。

冀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窄。汉代冀州辖区在河北省中南部,隋唐时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县。583年,文帝开皇三年,罢郡为冀州,州治信都。

六年,分都县、昌乐县。16年,昌乐县划归泽城县(复流县治)。

杨迪大业三年(607),新都改称昌乐县,同年废为新都郡,辖昌乐、唐阳、衡水、枣强、武义、昆、南宫、武强、潞城、夏波、府城十一郡。

民国12年,改称新都县(见《蓟县志》、《周玑志》、《隋书》)。

据《范志》、《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年,郡改为州,郡太守改为州刺史。

四年(621),改新都郡为冀州,陵新都、唐阳、南宫、枣强、武义、衡水、府城、郡、武强九郡为治都。刘黑闼失陷冀州是在十二月。

西晋以后,冀州辖区缩小,唐朝只包括这九郡。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山川便利,天下分十路,路、州(郡、州)、县三级。

冀州属河北道(辖二十九州)。

当时“信皆望,郡皆盖”(《元和郡志》)。

“冀为上邦”(《唐书》)。

662年,唐高宗隆硕改冀州为潍州。

咸亨三年(672),改称冀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霸州为新都郡,领九郡。

唐肃宗甘源元年(758年),巴郡复归冀州,属河北道,领新都(户16023,人口72673)、南宫、唐阳、枣强、武义、衡水六郡。

唐哀帝天华二年(905),改杜尧郡(旺旺),隶冀州。

根据新选《汉和词典》第56版中的避讳表,五代梁朝的伟大始祖黄澍,因为怕自己的名字而改名为杜尧。

田萍四年取冀州。

五代十国时期,依唐制仍为杜尧郡,不久复为新都郡,隶属冀州,州治新都(据河北通志)。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后,宋太宗赵光义在道法二年(997),以“道”取代唐朝的道法,将天下分为十五道,冀州属冀东道。

河北东路治国,统领三州十一州。

熙宁元年(1068),枣强省入新都县为镇。

十年再析,新都郡仍属冀州,州治新都。

冀州市凌信都、南宫、枣强、武义、昆、衡水、阜城县。

宋仁宗庆八年(1048),晋升团练为吴安军节。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冀州属晋国,唐太宗天惠七年(1129),冀州仍为河北省会,属河间府,划归河北东路。

金章宗太和六年(1206),蒙古军攻陷冀州。

唐玄宗三年(1219),蒙古张柔领兵南下,元太祖八年取冀州(见《蓟县志》、《宋书》)。

元朝灭宋后,1271建立元帝国,全国行政区划改为路、州、县四级。

世祖元年至元朝(1264),新都郡并入冀州。

冀州属真定道,划归燕南河北道苏正廉访部,辖河北、深圳、山西、李四州。

冀州领新都、南宫、枣强、武义、新河五县,州治新都。

二年,新都郡平反(见《蓟县志》、《元史》)。

元顺帝郑萍二十七年,冀州被明朝攻占。

13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元璋弃道而立,明朝初年。

镇定府引河北、丁、金、赵、沈。

冀州领南宫、新河、枣强、武义四县。

洪武二年(1369),州治信都,弃信都郡,直属于冀州管辖,属于实府。

今年以来,山西洪洞、榆次、山东等地的人开始向我区移民。

据《旧志》记载,自明朝以来,冀州因援助京都而成为“几内亚巨州”。

冀州城是京城附近一座相当大的城市,素有“冀州第一雄都”、“古代大都会”之称。

清初,仍沿袭明制。

雍正元年(1723)改为正定府,冀州属正定府。

雍正二年六月,冀州改为直隶,直属于布政司管辖。

新都仍属废郡冀州管辖。

南宫、新河、枣强、武义、衡水五县之外,州辖信都。

这是历史上冀州辖区最小的时期。

民国三年(1914),内务部规定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为省、道、县三级。

弃州制,冀州改为蓟县,这是一条著名的道路。

民国十七年(1928),蓟县属河北省(见《蓟县志》、《周玑志》、《河北通志》)。

随着历史朝代的兴衰,冀州的行政区划范围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的发展演变过程。

汉朝时,河北中南部是冀州。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短命的朝代。它没来得及进行重大的政治变革,而是改州为县,而且还是在汉制之下。

唐代冀州属河北道,管辖范围大约相当于汉代的一个县。

宋朝时,冀州属河北东路。

唐宋时期的“道”与“道”性质相同,只是名称不同。

其下,唐朝为郡,宋朝为州。

在历史书上经常可以看到州名和县名的互换。

所辖县数略有不同。

元、明、清三代,直隶、河北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重要地方,都是都城。

清代冀州为直隶省管辖的直隶州。

1913年“冀州”二字换成了蓟县。

此后再也没有作为行政区划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