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导论
个体心理极其复杂,可以概括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性格三个方面。
认知是指获取或应用知识或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
人通过知觉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刺激停止作用后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仍然保留在人脑中,需要时可以再生。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叫做记忆。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活动并使其朝着某一目标前进的内在动机。动机是基于人的需要,即个体的生理或心理不平衡。
人们在处理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可以知道事物的属性、特征和关系,还可以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感。情绪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认知有很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内在因素。
在心理学中,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并为达到目的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规范行为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人们在获取和应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心理特征,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有的心理特征是暂时的、偶然的,有的是稳定的、经常的。这些稳定而频繁的心理特征被称为人格心理特征,或者叫性格。
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是体现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三个方面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行为是指生物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组成。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发生的,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称为刺激。
从外部行为推断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规律,心理学常被称为“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感、情绪、欲望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心世界。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
意识也叫觉知。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感知外界事物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能够区分“自我”与“非我”、“主体”、“客体”。人是有自我意识的。自我意识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特征,只有在个体发展阶段才会出现。
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专注。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感知并有意识调节控制的心理现象。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态度,都有不同的社会需求、社会规范、社会舆论和社会目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仅有不同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也有相同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是性和人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