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成都都江堰作文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去天府之国成都旅游。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我们游览了青城山和都江堰。

参观了大熊猫基地,三星堆遗址,四川博物馆和杜甫草堂。在这次文化美食之旅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都江堰,一座建在大江上的千年堰。

听着导游介绍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我脑海里闪过我们今天会看到一座高高的大坝。进入景区后,根据导游的讲解,我才知道都江堰原本是早在公元前256年修建的无坝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当时岷江泛滥,农作物年年歉收。为了解决百姓的贫困生活,时任蜀县令的李冰带领助手考察三年,制定了科学独特的治水方案,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瓶口、鱼嘴、飞沙堰三部分组成。只有通过观看和聆听,我才知道这项伟大工程的卓越之处。

当时挖宝瓶口是为了分流岷江被雷宇山阻断造成的洪水,河水通过宝瓶口排到东海岸的成都平原。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所以切瓶口是最难的。李冰和工匠们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先燃烧岩石,然后浇冷水使它们爆裂来切割雷宇山。因为山口的形状酷似瓶口,所以得名“瓶口”。

由于岷江地势东高西低,很难将岷江的水引入东岸的宝瓶口。李冰还带领工匠们在离雷宇山不远的岷江出口转弯处,利用河中央原有的沙洲,修建了一座引水堰,形似鱼嘴,称为“鱼嘴”。为了防止堰体被湍急的河水席卷,人们用当地盛产的竹子编织大型竹笼,里面放上鹅卵石,然后筑堤。鱼口建成后,汹涌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河泄洪,内河水流向成都平原。余醉是都江堰的主要引水动脉。内江河床低,江面窄,外江河床高,江面宽。在枯水期和汛期,可以通过调整河床高度来调节流入内江的水量。流入内江的水用于灌溉,灌溉用水需要控制。为了进一步疏导洪水,李冰率人。

余醉引水堰修建了200米长的飞沙堰。飞沙堰有两个作用。第一个功能是泄洪。飞沙堰坝比内江河床高2米左右。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口的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自动从飞沙堰溢出。遇到特大洪水,飞沙堰会自动崩塌,让河水回归岷江正流。第二个作用是除砂。鱼嘴除沙后,流入内江的水中仍会有一定量的沙子。飞沙堰是利用堰前弯道的惯性离心力将沙子抛入外河,以保持内江水的顺畅流动。

听着导游简单的讲解,看到这个充满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伟大工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有了它,旱涝多变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有了它,我们就有了诸葛亮和刘备的大才,有了李白和杜甫的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