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量分析
(一)、命题体现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命题严格依据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
2.试题紧扣教材,不存在跑题、怪题、似是而非的问题。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再现能力,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科学规范,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综合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实生活。
4.试卷结构合理,试题数量适当,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设计了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灵活多变,如“非选择题,只要答案意义相近或有创意,均可酌情评分”。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5.试题体现了掌握初中历史知识和技能的三个层次要求:记忆、理解、综合运用,并在试题中占有适当的比重。
(二)、论文设计是否合理
1,问题结构:
历史题型及分值:第一题为历史判断,占50分;第二题是slim解读,占31分;第三题是历史探究,占19分,* * 100分。
2.内容结构:历史试题覆盖整个世界史(上册)。内容涉及面广,古今结合,中外结合。
第二部分:试卷分析与评价。
(一)、定量分析
学生答题卡基本情况
年级试卷总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通过率优秀率
三级100 100 32 80.62 92.9 60.65
学生成绩分布表(三年级历史成绩)
得分区间为30-59 60- 79 80-99.5 100。
学生人数11 60 82 2
占总数的% 7.09% 38.71% 52.9% 1.29%。
从抽样调查可以看出,试卷在把握考试内容、考试目标和控制试卷难度方面做得比较好。考试内容和目标的分配基本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次考试辨别力理想,整体控制好,历史成绩好。
(2)、试卷评价
(1)历史判断:选择题整体得分率高。失分情况如下:七年级学生最严重的问题依次是9题和20小题。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准确记忆、分析、比较的能力差,反映了学生阅读理解知识、获取有效信息和隐性知识的能力差。
(2)石林的讲解:27、28和历史探究29、30既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又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个问题有两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生得分最高的问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有:①审题能力差,粗心大意,不能准确理解题意。②综合分析能力差。③知识转移能力差。(4)表达能力差,答非所问,不善于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准确运用语言组词造句。分析归纳能力不强。这类题型反映出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揭示知识内在联系、以不同形式表达历史内涵和建构新知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部分:总体成绩和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从我们学校的成绩来看,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但是,这种好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是好的教学成绩。本文的难度值比较容易,说明命题人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
从答题卡来看,学生答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认真听课和做笔记仍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学生对试卷中简单的题一般得分较好,历史判断题中需要分析、辨别等能力的容易失分。在斯利姆的意义解读和历史探究中,记忆部分回答得好,开放式部分回答得差。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与教学中不够专业的教学行为有关,如重视显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隐性知识,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科思维方法、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教学等。
第四部分:对未来历史教学的建议。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课程意识。历史教师要明确,初中历史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既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要注意课堂知识量与思维能力的关系,改变教学方法与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关系。只有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真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学会如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考试改革的新形势。
2.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为主,同时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要改革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学客观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理解、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总结、考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用实践和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有些同学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这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态度极其不正确。因此,要结合历史教学实际,注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潜力,做到教书育人并重,提高教育质量。②注重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迁移、表达的培养。③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要抓基础,围绕重点、重点、热点,加强材料分析、活动设计等题型训练,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切实加强后进生辅导,避免漫无目的教学。
4、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与学。(1)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后进生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效果。(2)顺应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树立新的学科教育理念。③认真学习和体会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精神。顺应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更新调整知识结构,补充相关课程知识和历史理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由于没有监考改卷资质,本人能力有限,难免存在偏差和疏漏。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