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验:不仅准备PISA,

国际教育论坛的另一位重量级发言人是来自上海PISA研究中心的阅读项目负责人邹一斌。他在上海的听课经历,给了台湾省一个震撼的教育。

坐在台北市兴亚初级中学新建的图书馆里,上海PISA研究中心阅读项目负责人邹一斌先生拿着随身携带的“听课笔记本”,认真记录着自己在台湾省的第一次听课。上课的时候,他时不时和我对一下时间。当时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课后讨论,我被邹一斌的第一个问题吓到了。邹一斌问这节英语课的老师:“你们用了六分半钟介绍ppt,一分半钟放歌曲,十一分钟让学生分组查资料...你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这背后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么准确的问题,真的让台湾省的老师们大吃一惊。我私下问他为什么把时间算得这么准,他告诉我,“这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

邹一斌,上海PISA研究中心阅读项目负责人,上海教研室教学研究员。他一个学期已经上了80多节课。他的主要工作是当老师的教练,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这次是应杂志邀请来台分享上海参加PISA的经验,并解释了为什么上海在2009年PISA竞赛中获得阅读、数学、科学三项第一名。

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是重点。

在台湾的几天里,他不断被台湾省的老师和媒体追问:“上海是怎么准备的?PISA怎么考的这么好?他总是苦笑着说:“我们完全没有准备,准备是不可能的。那时候我连PISA是什么都不知道。邹一斌一直跟台湾省的老师说不要准备PISA考试,因为上海的PISA成绩不是通过专门训练或者大量练习PISA题得来的。上海近20年的两次“课改”,尤其是第二次课改,是PISA成绩优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