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阅读中态度问题的技巧。
这类问题常以询问作者对某事物的态度的形式出现,一般有以下几种主观感受:主观或客观;正面或负面;赞成或反对,等等。这就需要大家把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了解作者对文章的看法和态度。
一般来说,很多朋友会觉得这个题目很难,很混乱。主要原因是命题专家对整篇文章进行提问,导致我们很难找到具体对应的语言点,所以对整篇文章的把握非常重要。
比如作者谈到一件事,是讽刺还是赞成?语气,这类问题给出的答案选项一般是四个形容词。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把握这四个形容词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回到文章中去找资料。
我特别提醒大家记住构成作者态度问题的每一个形容词。做这类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态度揉进文章里,同时要注意把作者自己的态度和作者引用的观点态度区分开来。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一直是近年来考试的热门话题。做这类题时,要把握这样的判断原则:既要看全文,又要注意文章的措辞,把握文章的基调或大意,区分文章的话语场和方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看作者在文章中用什么样的语气。如果用褒义词,明显是赞成;如果用贬义词,明显是反对;如果是客观陈述,就是中立立场,不偏不倚。
注:作者的态度往往是在转折之后表现出来的,所以but这个词很重要(还有类似的yet,反正,虽然,不过等。)
不满作为标记,反映了作者对一种现象的态度,从情感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评价。因此,我们不仅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前提,还要注意作者的措辞,尤其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
在平时的单词理解中,要结合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文章体裁,综合理解意思,才能透彻理解作者的意图。
另外,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不仅要注意作者的措辞,还要注意作者的举例角度和解释角度来判断作者的态度倾向:如果作者一直在讨论某件事情的积极方面,那么他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乐观的;如果作者在论证某一观点时给出了正面的例子,那么我们也可以判断作者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如果作者的论述有好有坏,有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基本可以判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同样,我们通过具体的真实案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最后,我们以1997的第54题为例进行分析:
最终投票是在凌晨3:45进行的。经过六个月的争论和最后16小时激烈的议会辩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医生结束希望死去的绝症病人生命的法律当局。这项措施以令人信服的15票对10票获得通过。几乎同时,这个消息在互联网上闪现,并被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加拿大死亡权利协会的执行董事约翰·霍夫塞斯收到。他通过该组织的在线服务“死亡网”将它发送出去。霍夫塞斯说:“我们整天都在发布公告,因为这当然不仅仅是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事情。这是世界历史。”
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理解这一点。《北部地区晚期病人权利法》让医生和市民都试图处理它的道德和实际影响。一些人松了一口气,其他人,包括教堂,生命权团体和澳大利亚医学协会,尖锐地抨击该法案及其通过的仓促性。但是潮流不太可能逆转。在澳大利亚——人口老龄化、延长寿命的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态度都在发挥作用——其他州也将考虑制定类似的关于安乐死的法律。在美国和加拿大,死亡权利运动正在壮大,观察家们正在等待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
根据新的北领地法律,一个成年病人可以请求死亡——可能通过致命的注射或药丸——来结束痛苦。这个病人必须由两位医生诊断为绝症。在七天的“冷静”期后,病人可以签署一份申请证书。48小时后,死亡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对于患有肺癌的54岁达尔文居民劳埃德·尼克森(Lloyd Nickson)来说,北部地区晚期癌症权利法意味着他可以继续生活,而不用担心他的痛苦:因呼吸状况而可怕地死亡。“从精神的角度来看,我并不害怕死亡,但我害怕的是我将如何死去,因为我看到人们在医院里死于争夺氧气和抓着他们的面罩,”他说。
54、作者对安乐死的态度似乎是______。
反对意见
怀疑
C .批准
漠不关心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第一段描述了安乐死法案的通过以及当时的全球反响。第一段,作者用“这是世界历史”来表达对事件的态度,意义重大。然后在第二段中,作者首先讨论了世界对它有不同的态度,但作者指出这种趋势不太可能通过一个转折点来逆转。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一个肺癌患者为例。病人认为安乐死法案的通过意味着他可以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不用担心死前的折磨。很明显,这个例子是为了明白安乐死法案的通过是一件好事。那么作者态度命题的答案肯定是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