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象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孜孜不倦的人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应该怎么写教案?下面是我给你整理的观察对象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察二年级数学教案1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鉴别、想象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或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细致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意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形状;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够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老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他们从未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着鼻子说:“大象就像一根弯曲的管子。”第二个人摸着尾巴说:“大象像一根细棍子。”第三个人摸了摸他的身体说:“大象就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了摸他的腿。他说:“大象就像一根粗大的柱子。”

同学们,同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说的话不一样?

(Biocommunication)其实结合四个人说的才是形象的真实面貌。看来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老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题目)。

第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一)正面、侧面、背面的初步感知。

1,老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前面、侧面、后面。

2.展示玩具恐龙,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2)从四个不同的侧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演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和思考。

b、请四名学生观察并报告“我在恐龙的()侧,我看到了恐龙的()侧”。

1.现场观察,交流,点名汇报。

2.就位观察:四个学生一次顺时针移动一个座位,直到回到原来的位置。每次换座位都要沟通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3.老师:同学们,老师上课前还拍了恐龙的照片。这张幻灯片依次展示了三张恐龙的照片。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它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4.尝试通过点名练习巩固报告,并由全班评价。

(3)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层次,认识上下感知的对象。

老师:除了前后左右,还有哪些方向?

生:上上下下。老师:猜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上下搭配一个练习。

第三,拓展问题,提高探究性

老师:通过观察恐龙和数学课本,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一样的。一定要这样吗?

老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老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杯子后,你有什么发现想和我们分享吗?

生:从不同的位置看水杯,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可能会得到相同或不同的结果。

巩固练习

1,摄影展,连中:

按照小猴子的说法是:

根据兔子的说法是:

2.你是从哪个方向看到以下图片的?

3.下面的数字是在哪里看到的?

一家又一家公司。

4.莲莲,说你是从哪个方向看电视的?

5.告诉我你从哪个方向看到电视的?

第四,全班总结,课后延伸

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老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黑板设计: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观察对象二年级数学教案2的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体验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物体,初步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不同角度,不同形状的物体,初步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玩具模型,有长方形盒子、杯子和三个涂有不同颜色的抽象杯子。

学生带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你暑假去旅游了吗?告诉我你去了哪里。

暑假期间,我们的三个孩子毛毛、淘气和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著名的动物是大象。这一天他们还看到了一头大象。(展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见一条尾巴挂在门上。”

淘气说:“我在一面墙上发现了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地说:“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大象,两只耳朵扇着风,长着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一头大象和三个孩子看到的画面完全不同?

回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没有看到整个大象。

要想全面的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观察它,学会观察它。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物体。(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第二,探索新知识

1,(展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

答案:长方体

仔细看这个长方体。每张脸的颜色都一样吗?(旋转一个长方体)它有什么颜色?

(黑板: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里拿着一个盒子,问相隔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多少种颜色?

把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按类别数分类。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孩子看到三种颜色,有的孩子看到两种甚至只有一种?

答:观察角度不同。

然后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能看到多少种颜色?

回答;三种

一个只看到一种颜色或两种颜色的孩子怎么能看到三种颜色?

回答:转动长方体或者改变视角。

3.现在拿出自己的玩具,自己体验观察的乐趣。

要求:四人一组,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部分,并思考: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是一样的吗?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观察物体)

我们刚才已经观察过我们的玩具了。谁能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

向小组成员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你的玩具去观察?转动玩具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角度不同导致观察结果不同(一起读)。

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是什么,自由讨论30秒。这四张图你的答案是什么?

其实这四张图是同一个对象。有些同学可能会疑惑,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张不同的图片呢?(视角不同)

然后把四张图放在一起想,答案是什么?

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展示杯子)来看看是不是杯子!

你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第一张照片的?第二张图,第三张图,第四张图?

三、练习巩固(教材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办恐龙展,梁肖、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你知道分别是谁看到了这些图片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批改)

2.如果你现在不把书放上去,你会做第二题吗?试试看。

第四,总结

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对象为二年级数学教案3的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初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识别从某一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丰富对真实空间和图形的理解。

教学过程

首先,创造一个情境

对话:孩子们,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门口的照片。你想看看吗?(课件展示校门照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

总结:同一个校门,里外看起来不一样。

对话:老师,这里有两张照片。你知道他们被带到哪里了吗?(课件展示了课堂前后的照片)

导读:仔细看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不同的观察位置导致不同的观点。

【点评: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门口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要说,兴趣高,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暴露:今天,我们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第二,合作探索

1,引导观察。

展示并介绍猴子。

示范:我们来观察小猴子。让孩子看看老师是怎么观察的。我先看看小猴子的正面。我这样看着小猴子的正面,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小猴子的正面)老师在这里看到了四幅图中的哪一幅?(展示四张图供学生选择)

让每组1的孩子像老师一样观察猴子的正面,老师和学生一起评价。

继续演示:再看小猴子的左边。(老师转向小猴子的左边。)老师这次看到的是哪张图片?(看,从四张图中找到对应的图)哦,是这张图。(举起小猴子左侧的图片)

对话:接下来,请每组四个孩子观察不同位置的猴子,并找到他们看到的猴子的图片。

学生根据要求表演,从四幅图片中找出他们看到的小猴子的图片。老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子的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你看到小猴子的哪一面?

让每组2,3,4的孩子举起他们看到的小猴子的图片,说他们看到哪一面。

对比:(举起每组2号和4号小朋友选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组2号和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分别是哪些孩子看到的吗?你怎么想呢?(当你看到猴子脸的右侧时,你是从猴子的右侧看到的;当你看到猴子的左边脸时,你是从猴子的左边看到的)

【点评: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所看到的猴子的图片,有助于学生理解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景色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猴子的左侧和右侧,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观察位置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2、换位观察。

谈:刚才每组四个孩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子,每个孩子观察的小猴子看起来都不一样。你想看看其他孩子看到的吗?让每组的孩子按这个顺序(手指顺时针)变换位置再观察一遍,在四张图中找出他们看到的小猴子的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让每个学生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子。

问题:刚才观察不同位置的小猴子,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就位观察并找到对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理解观察同一物体,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对话:小红、小云、小芳、小玉也为这只小猴子拍照(展示第二个例子的情况图)。你知道谁分别拍了下面的照片(展示了四张图)吗?

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接。(重点讲如何从左侧和右侧判断视图。比如,当学生说小云看到了第二张小猴子的图片,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点评:引导学生应用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象判断每张照片是谁拍的,使学生的理解水平从“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东西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位置与视图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概念。]

第三,交流活动

1,第二题“想做”。

对话:我们已经知道,当我们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时,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中经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校园里有一辆车。(展示“想一想,做一做”第二题)三个孩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汽车。你知道谁看到了右边的照片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思考和行动”问题3。

说话:让组长拿出这个茶壶,像这样放在桌子上。(放在一组的桌子上)你能指出你看到的是哪张图片吗?

学生走到黑板前,指出他们看到的观点。

问题:你能说出你们组的其他三个孩子看到的是哪张图片吗?(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手柄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右视图)

第四,课堂总结

问题: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