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考研好还是就业好?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经考虑通过考研来降低和规避就业风险。一项初步意向统计显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考虑过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人”队伍,就业指导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不容乐观。他们解释说,虽然自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但如此快速的增长并不能满足考研队伍更快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水平的精英教育,无法成为普及的义务教育。这意味着必然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一心考研,最终考不上,从而错失就业机会。
再者,即使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后他们专业的就业形式还会一样吗?事物总是在变化的,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这种变化。
第三,即使毕业后起点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也会比就业几年的人薄,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就业。
2003年全国十所著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节选);
复旦大学:2003年本科生3019人,其中20%考研,11%出国深造,约65%参加就业。
浙江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6600人,其中3%考研,5%出国深造,92%参加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507人,其中15%当年考上研究生。大概3%是准备明年考研,剩下82%是就业。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上述高校的研究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个比例在其他非重点院校可以达到60%-70%,有的甚至达到8%、90%之多。
所以,要说出身,光是数字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如果名校的学生考上研究生,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些大的研究所,中科院或者十几个名校可以选择。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基本事实。
这样,最后的录取结果似乎是家属收家属,名校收名校生。但这个过程是公正公平的,结果也会是公正公平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自身的正确努力和合理努力。而不是这些借口或者看似正当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