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处理社会现象的技巧

采访中处理社会现象的技巧

众所周知,社会现象是面试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克服的问题。每个考生都希望在面试中熟练地征服这类问题,答案的内容会引起考官的注意,真正能唤醒考官的耳朵,触动考官的心弦,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下是如何攻克这类试题的分步讲解:

首先,要充分熟悉这类题的素材来源。

面试中社会现象话题的素材一般来源于考前半年左右发生的热点话题,人们广泛关注。命题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尤其是民生问题。

其次,敏锐判断此类题型的命题方式。

判断社会现象问题的一个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看提问方式,一般如下: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问题;谈谈你对××××现象的看法;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理解;你觉得XXX怎么样,等等。

再次,重点介绍此类题型的分类和基本答题思路。

目前,通过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公务员考试、政法干警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公共服务考试面试题目的分析,根据题目考察的内容,可以将社会现象题目分为积极类、消极类和辩证类。

积极的社会现象问题,顾名思义,即试题所反映的现象是积极的,对整个社会有积极的意义。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阐明观点,指出这种现象的本质;其次,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负面社会现象问题,顾名思义,即试题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是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比如不良的文化现象。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们应该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这种社会现象的发生。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所以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是:先阐明观点,指出本质,再分析危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辩证法也被称为“中性的或有争议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一般是没有明确结论的现象。所以我们把这种社会现象定义为中性的或者有争议的,比如城管执法和小摊贩的冲突,公交车上不让座。回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鲜明的观点+二分法分析(积极意义+消极影响)+完善措施。

最后,巧妙地利用此类问题的亮点进行创作。

掌握回答有关社会现象问题的基本思路只是回答好这类问题的前提。一定要保证基本思路完整清晰,然后学会巧妙运用亮点的营造,以提升回答此类问题的精彩程度。

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给应聘者一个亮点:

第一,合理恰当的报价。在面试考场上,考生如果能在答题过程中正确运用名言警句,不仅能使自己的答案听起来铿锵有力,还能使考生的答案锦上添花,有效提高答题的理论水平。当然,引用也不能太多。如果整个回答全是名言和领导讲话,那就有堆砌句子和炫耀知识的嫌疑。

第二,合理调整答题顺序。这就要求考生切记不要死记硬背模板中的答案,而是要适当调整习惯性的答题顺序。比如先分析问题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再转向题目或材料的叙述背景。比如没有找到合适的升华语言,可以去掉升华。记住不要画蛇添足。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这类考试重在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如果能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就会成为一个亮点。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之前做过质检或者实习期间从事过类似工作的考生,可以从相关专业角度回答问题。如果考生曾在媒体工作过,也可以联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这些都是考生的个性化回答,突出了答题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