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与测量管理课程试题

(1)针对计量检定员(常用玻璃量规)的专业试题。

普通玻璃量具试题(A卷)

单位名称,绩效考核教师

一、填空:

1.液体在静止时没有固定的形状,总是趋向于()运动。

2.在容器中,液体总是完全占据下部空间,其形状由()的形状决定。

3.目前,我国的能力验证有三种方法,即计量法、能力比较法和()。

4.计量器具的分类基本上是根据其制造材料,分为玻璃计量器具和测量器具。

5.容积测量是用测量装置测量各种液体的数量。

2.多项选择问题:

1.能力比较法验证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简单,验证快速,工作效率高。

(2)由于所用设备的精密性,环境必须处于恒温状态,操作过程复杂。

(3)电表测得的容量值直接刻在电表壁上,明显直观。

(4)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常温下室温就够了。

(5)检定精度高,能满足实际需要。

三。问题和答案

1.什么是容量验证和容量校准?

2.验证周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容量测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使用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4.计算问题:

1.在21的恒温下校准100容量瓶。两次验证的平均值为99.83(g),表值为99.695(g)。计算容量瓶指示值的误差,是否合格。

2.1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是多少毫升?

普通玻璃量具试题(B卷)

单位名称,绩效考核教师

首先,填空:

1、玻璃计量器具基本分为标准计量器具和工作量器具两大类,又分为普通玻璃计量器具和专用()。

2、测量装置误差均匀分布,其校准值取决于不同的装置有不同的误差,而不同的()测量装置是由不同的误差大小决定的。

3.工作量表中常用的玻璃表是()、()、()、()和()等实验室常用的玻璃表。

4、对于小容量,测量值所用的()的误差来源于残液,即测量装置内壁上的液体。

5、秤的计量方法,目前只有检定和校准的()工作量大。

二、选择题:

称重法是通过称量质量来测量仪表的容量,其特点有几项()

a、工作效率高,使用测量设备的时间更少,更简单,可以检定大容量值的测量仪器。

b、由于使用精密设备,环境必须恒温,操作过程复杂。

c、由于天平和砝码的高精度,可以保证检定结果的可靠性。

d、称重法仅用于标准量规和工作量量规的校准,允许误差小于0.005ml

e、测量方法采用蒸馏水,所以测量误差小。

三、问答:

1.标准量表和工作量量表之间有什么区别?

2.玻璃量具容量的检定方法有几种?原理是什么?错误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3.如何正确读取液位?水溶液表面的读数位置在哪里?

四、计算题:

1.在环境温度不变(< 24.5℃)的情况下,单线移液器标定为1.0ml,两次平均称量值为0.9952(g),查表为0.99618(g)。这个移液器的示值误差是多少?

2.1升和1立方分米水的容量单位被转换为法定计量单位。两者之和是多少?

⑵有没有关于计量管理体系管理的软件?谁能给我出个主意?

有软件可以做到这一点。建议你看一下北京国联企业管理中心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

该软件类似于测量仪器的管理,但它涵盖了测量过程管理、测量需求管理、系统分析和改进的功能。

个人认为计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的计量管理方法。实际上,该软件并不是一个管理型的计量管理系统,而是根据计量管理系统的管理思路设计的软件的业务流程和核心功能点。核心目的是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提供科学有利的数据支持。

北京国联企业管理中心制作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专业的。这家公司是一家计量管理体系的咨询公司,专业性很强,其软件被很多大型制造企业使用。抽象软件介绍如下:

计量管理信息系统(MMIS)以ISO10012:2003计量管理体系需求为设计指导思想,以计量设备管理为核心基础应用,以计量需求管理为贯穿整个计量业务的主线。MMIS以标准化、科学化的测量设备管理为基础,帮助企业提升测量过程管理。

经过多年的客户应用,MMIS系统集成了烟草、钢铁、有色金属、港口、机械制造、生物化学等行业领先企业的最佳商业实践,是一款在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成熟产品。该系统涵盖了测量设备管理、设备检定、证书管理、测量过程管理、测量需求导出、系统档案管理、测量管理系统分析与改进、数据智能分析等一系列与企业测量实际业务深度结合的业务流程。

MMIS不仅是一个软件系统,更是一个管理辅助工具,使我们的计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全面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产品质量。当然,MMIS体系本身也包含了许多代表行业最佳实践的管理理念、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可以让企业更快地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计量管理,为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持。

设备管理

设备到期自动提醒——避免设备漏检;

清晰的设备状态管理-所有状态管理,如使用中、停止使用、限制使用、重新使用、维护、报废、转移、验证、待确认和密封;

设备历史信息追溯——追溯检定、计量确认、维护、重新调试、转移、报废、停用的历史信息;

批量生成验证计划——可以根据部门的批量生成验证计划;

检定计划自动分发-各部门可自行查询需要送检的设备;

批量上缴验证后的设备账目——对于验证通过的设备,可以批量填写验证信息;

自动调整生效日期——系统会自动计算设备的生效日期,自动调整验证提醒时间;

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周检率、合格率、受控率、ABC分类统计等。

检定费用的统计和预测——统计分析设备历史上发生的检定费用,根据未来的设备检定计划预测未来的费用;

。。。。。。

测量要求输出和测量过程管理

测量需求导出——以生产经营的关键控制点为主线,设置工艺需求和设备需求的相关参数,自动生成《测量需求导出表》

高度控制台帐——建立高度控制台帐,包括参数量值范围、允许误差、过程规范、测量目的、不确定度、监控规范、检定溯源性等信息,可自由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和打印。

测量过程的有效性确认——设置检定有效期报警,自动统计有效期并提醒用户确认有效期,自动生成明细表,可分类、查询、导出、打印。

验证(监控)历史-自动生产验证(监控)历史和可分类查询历史。

。。。。。。

系统文件管理

提供标准模板——为体系文件提供标准模板,帮助企业将体系需求转化为自己的管理体系;

自顶向下的文件结构——系统的系统文件的建立采用自顶向下的垂直结构,符合系统要求;

发布流程很明确——文档的发布必须经过审核;

享受企业内部-远程上传、快速检索、在线浏览和支持下载;

知识管理平台——形成企业计量管理的知识库,鼓励员工享受和学习知识。

外部供应商管理

对外部供应商进行严格把关,通过评审后才能成为企业合格的外部供应商;

形成企业外部供应商账户,便于日常工作管理;

系统分析和改进等功能。。。。。。

⑶如何在质量体系中定义和区分检测设备与生产设备和测量仪器?

从ISO9001:2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对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进行了重新定位。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生产设备,即修改后的基础设施运行所必需的一套设施、设备和服务:基础设施:组织>组织(3.3.1)。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6.1基础设施规定组织应确定、提供和保持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在适用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包括: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c)支持* * *(如交通或通讯)。

从上面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包括了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一切设施,取消了以前单独提出生产设备的说法。目的是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发展,很多生产设备都配备了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设备。

二、基础设施的管理方法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定期保养;2.损坏修复;3.定期确定是否能够满足过程能力。

三、关于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

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机构应确定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满足所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本标准将原始计量器具归类为“监视和测量装置”。那么,什么是监控装置呢?什么是测量设备?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直接检测产品的检测设备、量具、仪器都是监测装置,大家都可以理解。是不与产品接触而间接控制过程的测量装置,换句话说,就是连续监测生产过程设备的仪表,如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安装在设备上,其中一些在购买设备时可用。

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方法

为了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按照可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使用前,进行校准或验证。当上述标准不存在时,应记录校准或验证的依据;b)必要时调整或再次调整;c)被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无效的调整;e)防止搬运、维护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坏或故障;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评价并记录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组织应对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当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规定的要求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目的的能力。初次使用前应进行确认,必要时再进行确认。可见他们的定位不一样,管理方式也不一样。

(4)谁能告诉我如何建立计量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哪些计量管理程序文件?

建立计量管理体系是许多企业继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之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体系在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和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测量管理体系是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6月5日+2004年2月6日+3日发布的《测量管理体系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9022-2003/ISO 10012:2003)建立的。2005年初,国内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始按照这一标准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审核机构为中企计量体系认证中心,中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负责现场审核工作,中心负责审核资料并颁发计量管理体系证书。证书分为AAA、AA、a三个等级,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标准建立制度,取得相应证书。标准《测量管理体系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包括:总体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过程的测量确认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分析和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完成测量确认和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该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测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组成。应对系统中的测量过程进行控制,并确认测量设备。企业刚建立计量管理体系时,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下手和有所作为。主要介绍了建立计量管理体系需要做的关键工作,包括组织管理框架、体系文件、人员培训、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关键测量过程的识别、体系审核和监视,以帮助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各类企业建立计量管理体系。一、组织管理的结构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结构是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工作。企业应建立内部计量管理网络,计量管理自上而下层次清晰,职责明确。体系推进者应包括最高领导、管理者代表、部门负责人、特殊计量管理人员、关键测量过程操作人员、产品检验员等。对于计量管理薄弱的企业尤为重要,需要各级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明确要求,各司其职,在体系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二、体系文件的编制是计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体现,是实施计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根据企业的管理状况,依据标准和相关法规、规范,编制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关键测量过程的控制规范、大型或精密测量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方法。在各级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体系的整合和兼容,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检验规范等。,可按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实施。三。人员培训纳入计量管理体系的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和计量操作人员(包括计量设备检定/校准/验证人员、原材料检验人员、半成品检验人员、成品出厂检验人员、生产过程监控人员、其他分析测试人员等。).培训内容应包括《测量管理体系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企业正式颁布的《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以及与测量过程有关的各种标准、法规和规章。培训形式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课堂理论讲座、现场实践演示等。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做到“实战”。要明确培训考核要求,抓好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做到“知会合一”,提高各级人员的计量意识和计量能力。四。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一个企业中有很多种测量设备。如果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必然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效果也未必好,难以有效发挥计量设备管理的相应作用。由于各种测量设备的应用场合和测量参数不同,可以对测量设备实施分类管理。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是各企业系统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管理难度最大的薄弱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场所、测量参数的技术要求以及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进行A类、B类、C类的分类管理。分类原则是:1。a测量设备,包括国家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主要用于贸易。

5]测量设备的检定步骤有哪些?

计量能力的验证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其检测能力。所谓实验室间比对,就是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室,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对相同或相似的样品进行检测或测定,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能力验证计划包括六种类型:测量比对计划、实验室间测试计划、分裂样本测试计划、定性计划、已知值计划和部分过程计划。当认证机构、法定机构和其他组织在检测领域应用能力验证时,它们通常采用实验室间检测计划。这些步骤是:

1

能力验证方案设计

2

样品制备

能力验证操作

能力验证数据的统计处理

能力验证结果报告

[6]测量管理系统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