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去过他的家乡?你为什么来?
12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南阳人殷先敦认识了著名作家莫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昨日,看完莫言的“诺奖”感言,殷先敦联系本报,揭秘一位南阳草根文化工作者与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间的真实故事。
与莫言先生的友谊
□本报记者刘娜
65438+2月65438+2月,看了一遍又一遍本报关于莫言关于诺奖演讲的报道后,中国书协会员、南阳书协副主席殷先敦翻出了莫言12年前送给他的三本书。
这三本书的扉页上,都有几行铿锵有力、雍容华贵的题字,署名盖章的都是同一个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我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但我愿意告诉你这个真实的故事。因为这体现了莫言对南阳深厚文化的敬仰,对南阳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热爱。”看着扉页上的题词,殷先敦真诚地说。
□相识是遇到莫言的天赐良机
日历转到2000年的10月。
当时,南阳书法家殷先敦还是内乡县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作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展览,多次赴海外国家展出,被国内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堪称“享誉中国书法界的南阳人”。
莫言,一个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作家,已经在文坛上呆了20年。他的小说《红高粱》因为搬上银幕而家喻户晓,《丰乳肥臀》曾获中国历史最高奖(奖金高达65438+万元),从部队调到检察日报社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所三年。
如果没有机缘巧合,一个南阳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一个中国著名作家的人生几乎不会有交集,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天半。
“有一天,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县检察院的电话。”12年前的往事,在殷先敦的记忆中开始一点点恢复。“在电话里,我得知莫言先生作为《检察日报》的工作人员,曾来到内乡县检察院体验生活、采风。”由于殷先敦当时是宣传部副部长,对内乡的文化颇有见地。检察院希望莫言在内乡期间能够陪伴。
当时,放下电话,尹显敦感到“一阵喜悦”。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他早就听说过莫言,也读过他的很多作品。“如果我们能相互了解,那将是天赐良机。”“第一次见到莫言先生,感觉他身材不高,但气场十足。眼睛不大,总是面带微笑,很善良随和,对一切事物都有敏锐的洞察力,让人第一次看到就忘不了。”殷先敦这样描述自己对莫言的第一印象。
会后,殷先敦陪同莫言参观了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县政府——内乡县政府。在拜访县政府时,莫言向他询问了很多南阳和内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他谈到南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汉文化的代表地,孕育了诸葛亮、张仲景、张衡、范蠡、姜子牙等一代先贤时,莫言连连称赞“南阳是潜龙之地”。
“我们聊了很多南阳文化,很多细节都记不清楚了。最深的感受是,莫言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南阳楚汉文化的向往和敬仰。”殷先敦感慨道。
□两个老兵互相认识,聊得很开心。
65438+2月65438+2月,有记者问莫言最深的印象,殷先敦脱口而出“简单”。
他记得,他们见面的第二天晚上,在内乡县检察院人员的陪同下,他和莫言在内乡一家名叫郭亮的穆斯林小餐馆吃了顿便饭。“那时候他已经是有名的大作家了,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从不摆架子,在饭桌上也能和大家相处得很好。”殷先敦笑着说,这或许可以用莫言的诺奖获奖感言来解释,因为“我是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一个农民的儿子”。
在那个小饭馆里,殷先敦发现自己和莫言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出生在50年代,那个一切都是废墟,新旧交替的年代。两个人都是怀着“保家卫国”的忠诚参军的,两个人都有着难忘的、终生难忘的军旅生活,两个人都有着对文化的邪教般的热爱。
“相似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谈得非常多。莫言老师热爱书法,毛笔和钢笔都很擅长。我们还一起互相学习书法。莫言老师夸我书法好。”殷先敦自豪地说,莫言在得知内乡县是全国少数几个获得“中国书法之乡”称号的县之后,鼓励他要注意培养后代,让书法之乡有接班人。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文人,莫言非常关注内乡文联这个草根文联的生存状态。当殷先敦向他介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乡文联为了健康生存和发展,不仅探索出了文艺结合的路子,还聚集了当地老中青四代文艺作家,组成爱心艺术团,帮助老弱病残,真正回报社会,莫言鼓励他说:“老战友,你从部队回来,可以。
“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当代作家,莫言先生关注基层文艺界,热爱基层文化工作者。”时隔12年,殷先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无不感慨地说,莫言发自内心的肯定给了他无尽的动力。
思念对方十二年。
因为行程紧迫,莫言在老家待了一天半就匆匆赶回北京。分手时,莫言和殷先敦互留了电话号码。莫言说,为了纪念这段短暂而深厚的友谊,他会在回京后把自己新出版的作品送给殷先敦。
一周后,殷先敦收到了莫言的一本书:“我打开一看,是他刚刚出版的三部莫言小说选,分别是《苍蝇的门牙》、《初恋的魔镖》、《老枪的宝刀》。”他特别感动的是莫言在三本书扉页上认真的题词和印章。
记者看到,在其中一幅碑文中,莫言写道:“南阳是藏龙之地,内城是卧虎之地。仙敦先生是人中的龙虎。莫言2000 165438+10月3日。”“从这个题词里,可以看出莫言对南阳文化的推崇,对我们友谊的肯定。”殷先敦抚着扉页上的题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收到书后,他给莫言打电话表示感谢,并约好“保持联系”。从12开始,两位“老战友”因为工作、生活繁忙,一直没有联系。但殷先敦一直在关注莫言的消息。
有一次,在一本专业的书法报纸上,他得知莫言加入了中国书协,和自己一样成为了中国书协的会员,于是高兴地收藏了这份报纸。两个月前,他从报纸上得知莫言因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现代与魔幻现实主义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恭喜你,老朋友。”
“我把演讲稿忘在酒店了,但我想说的话在心里……”“在这样一个大厅里获得如此巨大的奖项,就像是童话故事,但无疑是事实……”媒体上,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感言铺天盖地。殷先敦逐字读完,指着那些讲究分寸的俏皮灵动的句子说:“嗯。这种莫言式的幽默和记忆中一模一样。”(线索提供人:叶,稿酬:50元)
引用网站/space.php?uid=160504。do =博客& ampid=326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