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4期末考试试题
(一)关于课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工具生产到器皿生产,实用与欣赏,物质与精神,它们之间的融合与升华往往很精彩。在《诗经》中,骨器、象牙、玉器的加工被形象地描述为“削如木块”、“削如磨”,工匠的精雕细琢、出神入化跃然于诗间。
神器制造崇尚“工匠精神”,艺术创作也是如此。曾侯乙编钟以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近乎完美的演奏被载入世界音乐史册。北宋惠宗的汝瓷,其釉色似“雨破苍穹,蓝云破空”,“绿浪自千峰来”,至高的追求将中国瓷器艺术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这些都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艺术表现。
要理解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工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工匠也是木匠;工,巧装修。”南唐训诂学家徐恺说:“要聪明,就要守规矩,守法度,然后干活。”以上解释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工匠制作的物品来自生活,用于生活;其次,这件物品要“巧”和“饰”,既要符合实用需要,又要有欣赏的品质,这需要匠人的心、脑、情;另外,工匠的劳动是有规矩、有法度的,应该追求精致而不是匠心,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素质和专业要求。
说到中国现代艺术的“工匠精神”,齐白石先生就是一个鲜活的典型。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艺术评论曾这样描述:“他(齐白石)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曾经是一个乡村木匠。他因为痴迷而爱上了艺术。在他的画笔下,花鸟鱼虾都有了生命。”艺术家徐炳指出,白石先生善于观察各种动植物,勤于实践,潜心钻研,他的画作融入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做一个匠人很容易,要做一个有灵性的匠人,要不断的求心性,长期的修行。齐白石先生堪称具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大师。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典型的“文化工匠”群体。14岁,太行山王俊川学会唱湘源鼓书,持续了60多年。平遥推光漆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其光泽和金漆手掌而闻名。为了不让这门手艺失去味道,传承人薛60多年来一直秉承传统,用天然漆制作工艺品,先后培养了200多名学生和10多名徒弟。王风扇厂创建于清光绪元年,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檀香扇的核心技术是“拉花”技艺,传承人孙亚青于13年入厂。他说学这门手艺很辛苦。他每天都像锯子一样用钢丝反复锯木屑,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技巧。这些传承人虽然经历不同,但对文化技艺的理解却惊人的相似:先是热爱,然后是苦练,然后是责任,因为他们肩负着把传承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传统技艺保留下来的使命。
在当下的艺术环境中,“工匠精神”的提出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这种精神诉求受到了现实的压抑和冲击。“不是在美术馆,而是在去美术馆的路上”这句话之前在艺术圈刷屏,从某个侧面反映出部分艺术家忙于艺术社交,而忽略了专心创作。对照“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如果追求功利,不能静心凝神,更谈不上追求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那就很难说很难创作。即使你的作品被命名为艺术,也很难名副其实。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精益求精、认真严谨、敬业执着等。,而艺术精品的创作不能抛弃这些要求。
“工匠精神”的建立也需要全社会对工匠的尊重。只有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艺术创作者受到社会和大众的欣赏和推崇,“艺术匠人”才会大量涌现。
“工匠精神”的普及需要传统,需要文化习俗,需要机制和政策。在艺术领域,对创作者和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都是以真正的人才和精品为导向的,艺术家会专心致力于艺术的提升。
从古至今,中国的文化艺术创作从来不缺乏“工匠精神”。所谓“匠人”是为了生存而奋斗,所谓“精神”是为了品质而执着。中国的艺术繁荣需要大量脚踏实地的“艺术家”。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精通道和技术时,他们将创造一批真正的艺术家,诞生真正的时代艺术作品。
(摘自《匠人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小船编辑,有所删减)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艺术创作“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技艺非凡,精益求精。他亲自打磨了中国第一代大飞机的很多零件,打磨出来的飞机零件100%合格,就像精美的艺术品一样。
B.郭沫若先生的戏剧《屈原》中,单鹃骂宋玉说:“你是个没骨气的书生!”排练的时候郭老师在台下听,不够。一位演员建议把句子中的“yes”改为“this”。郭先生觉得这样改比较合适。一个字的差异足以表达它。
C.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无论我们描述什么,只有一个名词来表达它;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为了突出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努力思考,找到这个独特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D.唐代诗人贾岛在驴上作诗,说“飞鸟栖池边树,和尚敲月门”。“叩”字原意是“推”,于是他用手在驴上做了仔细的研究,不自觉地与韩愈的骑兵发生了碰撞。韩愈见此,问他为什么,劝他用“叩”字。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
A.《纽约时报》曾高度评价齐白石的画,而艺术家徐冰解释了齐白石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大师——他具有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
b许慎的《说文解字》字面解释的是“工匠”的意思,而许凯讲的是“工匠”工作的要求。本文作者对许慎和许凯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解读。
C.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其铸造技术高超,演奏完美。
D.《诗经》中对工匠们“削如石”、“削如磨”的工作场景的形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工匠们的精雕细琢和出神入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
A.目前艺术创作领域很难提倡“工匠精神”。问题的根源在于艺术创作者的浮躁情绪,追逐名利,无法专心创作。结果他们的作品名不副实。
b .唱湘元鼓的王俊川,土广漆艺传承人薛,檀香扇“拉花”技艺传承人孙亚青,职业不同,但他们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是一致的。
C.艺术创作和器皿的制造一样,需要“工匠精神”。无论是作为乐器的曾侯乙编钟,作为瓷器的汝瓷,还是齐白石的绘画,都是“工匠精神”的艺术表现。
D.艺术精品的创作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尊重工匠的良好氛围、传统、文化习俗、评价机制、政策等诸多因素。
(2)阅读文学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6。
王志焕与鹳楼的完美实现
文/郭俊苹
鹳塔果然名不虚传。在地势平坦如岩石的黄河岸边,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高楼耸立,气象雄伟。一层一层的台阶,仿佛把月亮捧在云端,让游客在攀爬中感受到一种尊重。当年王志焕就是这么爬楼梯的!
1000多年前的周浦是京畿重地,是三省通衢。高大的城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店铺,络绎不绝的人群——小贩和小卒,达官贵人,才子佳人,普通百姓等等。——曾经繁华一时,使这座黄河之滨的历史名城成为名士云集、兵家必争之地。王志焕是这样进来的。他来的时候大概四十多岁。此时的他,在当时的诗坛已经小有名气。据说当时旗亭在墙上作画,记录了他的诗名。他与七大奇迹大师王昌龄、边塞诗人高适齐名。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三个在艺妓的陪同下一起喝酒。当时歌妓们纷纷弹唱自己的诗,三人为诗而战,为美而唱(看谁的诗能被一个最美的歌妓唱出),但王之涣的《黄河远在白云之上,孤城是万仞》胜出。这段文人逸事,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王之涣的诗歌才华在当时是非凡的。而这一次,战斗诗也让我们看到了王之涣豪迈洒脱的性格。
三省通衢和京城地方的繁华再次吸引了王之涣的到来。此时,这座高大宏伟的黄河岸边的鹳楼,似乎在等待着他。王志焕觉得自己的人生需要一个提升,而鹳楼就像他生命中的知音一样,为他提供了一个解决莫名其妙的人生问题的机会。
饭后,王之涣照例总要请几个知心的文学朋友来谈诗谈论文,谈臂膀,指点迷津。他们边走边聊,聊得很开心。不知不觉中,我登上了这座远远就能看到的‘鹳楼’。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河水奔流,气势汹涌。曾经是军事要塞的鹳塔,在唐朝盛世时已经开放。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施展才华的乐土。王志焕一直以来都是奔放,妩媚,洒脱。他与文学朋友散步谈心,吟诗作赋。他多不开心啊!
永恒的文章在脑海里。思路高就高,思路不高就把文章进行下去。这是王志焕苦苦思索的问题。他在寻找突破口。是的,文学朋友在鹳雀楼上留下了很多墨宝,古代文人的作品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这些都让他很不满意。他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攀登这些充满陈词滥调的山峰。他在苦苦思索...当他看着文学朋友们指点着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色时,他突然醒悟了,然后吟诵着“山遮白日,海泄金河。但是你只要上一层楼梯,就可以开阔三百英里的视野。”听到他响亮的歌声,文艺界的朋友们顿时鸦雀无声,随即鼓掌。马上有人拿来笔墨,让大诗人现场书写。王之焕哈哈大笑了几声,毫不客气地,趁着龙蛇之际,一时冲动写了四句二十字的《望鹭楼》。
很快,这首诗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周浦的大街小巷,飞遍了黄河两岸,飞遍了唐朝的方悦,飞遍了全国。至今,历史的天空都留下了这感人的一幕,鹳塔也从此在史书中生根发芽。“上一层楼,视野开阔三百里”已经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努力和进步的名言。而这个伟大的声音,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中。毫无疑问,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民族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原太原日报已删除)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不正确的是(3分) ()
A.文章开头我起了个名字,结合现实和现实,写出了我对攀登雄伟高大的鹳楼的赞叹,引发了下面一连串的遐想。
B.作者引用了《旗亭画壁三才子》的诗句来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用美女来衬托才子,只是用来润色和吸引读者。
C.如果鹳楼没能遇到王志焕,它可能会像其他建筑一样永远被埋没在黄土里。作者用拟人化来形容他们是知心朋友,因为王之涣也需要一个生命的提升。
D.“上一层楼,眼界大开三百里”,这是王之涣在爬楼梯与攀登心灵的完美结合之间吟诵的千古绝唱,可谓物我合一,物我交融。
5.结合全文,《鹳楼》的美在哪里?(4分)
6.这篇刊登在《太原日报》上的文章标题是《一座楼的传奇》,后来《山西发展导报》编辑改成了《王志焕与鹳楼的完美完成》。你觉得哪个题目好?告诉我原因。(5分)
二、古诗词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苏武传》中的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起初,吴和李陵都是仆人。匈奴将被武力逼,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力。很长一段时间,可汗把陵寝让给了大海,为吴的酒配乐。因为吴说,“可汗文灵和都是憨厚的,所以灵是先一步想虚心相待的。最终不归汉,空自苦死之地。信宜安看到了什么?前车长为了伺候车,帮着把战车从杨勇宫挪开,摸柱折轴,失礼了。他落刀自尽,赐他二百万安葬。汝青与黄门徐争得祠堂东边一条船,将徐推下河淹死,官骑至死,命汝青将他一一捉拿。不,他是因为害怕喝药而死的。太夫人来时不幸,陵葬杨陵。青子的妻子很年轻,她结婚了。只有两个女兄弟,两女一男。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死未卜。人生如朝露,何苦呢?陵墓开始陷落,突然变得疯狂,韩痛苦万分,老母亲负责护宫。青子不想投降,那他为什么要穿越陵墓呢?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常亡,几十个大臣死了又死了,安危不明。谁在乎青子是否还在康复中?我愿意听纪灵的,我不想要一片云。”说:“吴父子之死,是陛下的功劳。他们排在将军之列,排在王子之列,彼此接近。他们总是愿意把脑浆涂得满地都是。今天,我要自杀,要有效。虽然我被斧头和汤打过,但我真心为之高兴。我效忠君主,我仍然效忠我的父亲。儿子为父而死,为父之死而恨。希望不要再说什么了!"
7.下列附加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
A.山雨温岭和青子苏厚苏:通常,总是。
B.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第二年。
C.陛下的所有成就:完成
D.有两个独特的女性兄弟,两个女性和一个男性女性兄弟:姐妹。
8.下列句子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3分)()。
答:①为吴志久设置音乐;②这些成就都是陛下的功劳。
B: ①所以,是凌的第一步;②因此,用绳子系住时,木头是直的。
C.①很长一段时间,可汗把陵寝让给了大海②第二种选择,他宁愿让给秦渠负。
这个说法虽然小,但可以说是大。
9.以下对全文的分析不正确的(3分)()。
A.苏武的自杀,既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B.魏律使出浑身解数恐吓、诱导、迫害,却始终没有动摇苏武对国家和民族的崇高忠诚。
C.苏武出使匈奴,正值汉与匈奴关系改善,两国矛盾缓和的时期。而苏武却因为张胜私自支持于昌等人抢劫,被匈奴扣留了19。
d越王苟被贬为匈奴,却不忘汉朝。他在伏弩射杀魏律的行为是他爱国精神的真实表现。
10.翻译句子(6分)
(1)永不复汉,自苦死之地空。信宜安看到了什么?(3分)
(2)我是大臣,我是做父亲的儿子;儿子为父而死,也没什么好恨的。希望不要再说什么了!(3分)
(2)读古诗(8分)
1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这个问题。
山神庙在夜晚升起
姜腾
月亮升到岩石顶上,一股烟在下面闪耀。
烟白如云,流到野庙前。
开门惜夜景,霜天注意。
看到无家可归的人,谁也不能一个人睡在山里。
注姜昆(shí)(1818 ~ 1866)清代诗人。
(1)三四句中的“烟”字有什么特点?诗人是怎么描述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3)名篇名句听写(8分)
12.在下列句子中填空。
(1)在句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以一杯清酒向英雄致敬并祭月,以表达其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2)在《定风波》中,一语双关地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时刻的顿悟和开悟:大自然的阴晴圆缺,人生的政局不值一提。
(3)在“京口长乐,顾北亭怀古”的结尾,作者叹了一口气“,”,这是与廉颇的比较,以表达他渴望报国却无人问津的心情。
(4)《声慢》中的开篇句“,,”使用了一系列重叠的词语,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三、语言运用(18分)
13.下列句子中下划线成语的用法都是正确的(3分)()。
(1)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苍穹无边,觉得自己渺小,自卑之心油然而生。
(2)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死抱着余孽不放,满脑子的丑恶,最后不得不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在很多学校,虽然没有公开的“重点班”“普通班”“快班”“慢班”,但其实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很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4)如果学术研究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那就是死羊,很难出成果。
⑤我以为他去了北京就可以“裸辞”了,结果他念稿很稳,真的赢得了大众的敬佩。
⑥如果每个人都能遇到圣人思齐,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那么我们就会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更好。
A.①④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14.以下句子中,选得不差的是(3分)()。
A.最近,许多网民抱怨“中国校服太丑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回应说,统一的校服可以防止学生穿名牌以互相攀比。
B.“低碳”——这个曾经有些陌生和别扭的词,开始走进大众生活。“我为世界减碳”的口号得到了公众的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时尚,风靡全球。
C.面对电子商务领域投诉的激增,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子商务平台应及时联手,严厉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展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追求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5.依次用横线填空,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
千百年后,盯着王羲之的《兰亭序》,十年间能体会到的内涵,一点也不过分。
(1)在纸上触摸纤维并轻微转动。
(2)单鞭蓄势待发,继续慢慢向左推...
(3)太极沉右如云手,劲不竭。
④你还能感受到王羲之笔尖的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5)雍和九岁桂畴,“雍”字凌空而来。
A.④②①⑤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④②③① D.④⑤①③②
16.在下一段的横线处写适当的句子,使整段内容完整,意思连贯,内容恰当,逻辑严密。每个地方不超过15字。(5分)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出门后总是担心门是不是忘了锁,煤气电器是不是关了,甚至回家还要检查。如果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①。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前者表现为对一些观念的反复思考,如怀疑、记忆、疲惫等。;(2)、如反复检查、反复清点、反复洗手等。(3)、以至于手上有一股浓浓的肥皂味,有的人甚至洗手出血。
17.写两个句子组成一套排比句,保持意思连贯。(4分)
一年四季,中文相伴。中国人是画家,“碧玉扮作树,万缕青丝挂毯垂”,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充满生命的春柳画卷;中国人是音乐家,①;中国人是诗人。"晴空鹤排云,为蓝天带来诗意."她以大胆的才华吟诵着秋天的壮丽。中国人是摄影师,②。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天下午五点,一对老夫妻会在南京盐仓桥附近搬凳子,“人肉”占车位,等着儿女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晚了,就轮流坐,直到孩子回来。
针对此事,各方反应不一。有人叹,穷承风;附近的车主又气又无奈:这是公共车位,不是他的私人车位,但他不能对两个人怎么样吧?老两口的孩子也很委屈:附近的车位确实太紧张了,但是他们也劝父母不要那么风雨无阻,但是又打不过两位老人。
你怎么看待以上这些事情?请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表现的看法。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意思,选好角度,确定概念,自己拟好题目,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