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答案
填空
1,平原沿海城市
2.人口密度
3.劳动力迁移和智力迁移
4.战争和自然灾害
5.发展中国家不发达。
6.城市农民工劳务输出
第二,选择
1、D 2、C 3、B 4、AD 5、AB 6、BCD 7、ACD
第三,看图分析
省略
(3)高原山地的气候、水热条件随高度变化。该山为热带雨林区,环境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居住。
2.(1)大陆东部第二第三名;季风;外流;董重
(2)四川400发展早,繁衍时间长,自然条件好,农业发达,地势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塔里木比沙漠盆地大,边缘是绿洲。
(3)上海经济发达,老龄化严重,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河南省发展早,繁衍时间长,自然条件好。地形经济发展水平。
(4)胡焕勇黑河腾冲95 42.9
3、(1)
(2)非洲78.02%在发展。
(3)维持高出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老龄化和生育观念鼓励生育推迟退休。
4 、( 1)C A B
(2)市区郊区结构的调整;上海旧城改造;住房条件差;交通拥堵;绿色区域减少...
四、简答题
1.从影响人口容量的四个方面分析,特别是自然资源和环境。
2.人口容量随时间动态变化,资源利用能力随科技发展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容量是区域性的,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科技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不一样。
话题18人口素质
一、看图分析
(1)37农村低
(2)93 5 78高于
(3)从经济水平、人才、教育投入等方面分析说明原因。
二、简答题
1,从大城市和贫困地区儿童死亡率比较,以及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比较;本文从城乡教育机会差异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2.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人口素质包括人口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3.在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立足上海实际,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论述影响,从而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主题19城市空间结构
一、填空
1,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2.越高,越高。
3.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
二、选择题
1、B 2、B 3、B 4、BCD 5、C 6、AB 7、AD
第三,看图分析
1,(1)商品住宅工业农业
(2)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递减的地价是形成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价格低的最重要因素是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便利性。
(3)D越靠近市中心,商业用地效益越大。a农用地土地利用效益最低,只能分布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不适合布局的最外围城市。
2.(1)拓展中央商务区。
(2)中心城区有多个区域中心。
(3)C
3.(1)A多位于城市建成区,B多位于道路两侧,C多远离道路。多位于城市建成区和道路两侧。
(2)CBADO
(3)省略
(4)越高越高。
4、(1)
(2)改善HGF路口的交通状况
四、简答题
鞍山:有很多巨大的工业区,工业用地面积大;保定:围绕中心城市均匀扩张。
十堰:城市延伸至山谷;宜昌:长江沿线,铁路沿线。
主题20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填空
1,高很多
2.长三角和珠三角
二、选择题
1、A 2、C 3、AD 4、AC 5、AD 6、AB
第三,看图分析
1 、( 1)DFEACB
(2)工商银行
(3)北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沿海地区。
(4)南亚城市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
2,(1)省略
(2)上海、杭州、南京、上海、杭州、沪宁
(3)农业基础好(鱼米之乡);上海的中心地位发展迅速;广阔的市场;发达的交通网络(铁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
(4)引导学生在网上发现问题(如城市和产业布局凌乱,土地利用率不高,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核心城市规模和功能水平仍不够突出,影响辐射能力增强,部分地方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不合理,区域一体化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简答题
1,不正确,分析要根据。
(3)黄土高原的窑洞
(4)川味文化湿辣。
(5)DF
四、简答
五、在线查询
省略
话题21城市化
填空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1.7%。
2.农村城市
3.中国
4.郊区化与反城市化
二、选择题
1、C 2、B 3、C 4、BD 5、6、AC 7、BD 8、BC
第三,看图分析
1和(1)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2)10% 14% 18%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二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3)城市规模继续扩大。
2、(1)
(2)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工业革命城市
(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主流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3.(1)郊区化向城市郊区转移,扩大郊区。
(2)由于逆城市化和向周边中小城市或农村迁移,从事非农生产的人口增加。
(3)郊区化人口过度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导致环境恶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而迁往郊区;随着城市信心的转变,原来的居住用地被商业和公共设施所取代,主要新建的房屋位于城市边缘的郊区。反城市化大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摆脱城市的喧嚣,青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悠闲的农村。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农村生活物质条件大大改善,生活便利程度提高;私家车的高度普及和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每天四个人开车往返于城乡之间成为可能。
4.(1)住在高级住宅区和中级住宅区。
(2)发达和发展中
(3)未违反
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大城市的居民希望摆脱城市的喧嚣。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悠闲的农村,地价因为需求而上涨,而农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缩小了城乡差距,大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的物质条件,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
四、简答
基于自己的观点,分析要以证据为基础。
五、在线查询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