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公共政策建设?
本研究以社会建构和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以二孩政策为例,分析媒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本研究旨在阐释媒体在公共政策建构中的过程,并尝试分析媒体在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和不足,从而提高媒体建构的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发展迅速,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大众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它以交互性、开放性、低门槛和便捷性等优势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大众传媒与政治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大众传媒有必要在制定符合民意的科学严谨的公共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公众发起和讨论的潜在问题上升为明确的政策问题,与新闻报道的建构和推动密不可分。通过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过程的分析,抽象出媒体参与政策构建的一般模式。根据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公共政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政策输入、政策转化和政策输出。具体可分为提出政策问题;政策议题的确定、政策议程的设定、政策的规划与实施、政策的法律化,以及媒体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媒体镜像反映的政策类型,既有科学合理的政策,也有争议性的政策和无效的休眠政策。同时也呈现出很多问题,比如严肃问题的娱乐化,负面问题和戏谑的表达对主要问题的解构,从主要问题中衍生出很多微妙的问题。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一章提出了媒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局限性和改进建议。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不足,政治权威下的传媒控制和市场经济的诱导与控制是传媒公共性不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媒体建设的质量:一是提高大众媒体的公信力,增强议程设置的功能;其次,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参与型社会”,民意是公共政策决策的重要标准。最后,完善媒体监督制度和法律法规,为构建政府、媒体和公众的良性关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