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印度著名数学家巴什加罗在著作中提出了如何求解。

莲花问题<莲花问题>

又称莲花问题,意思是:“一朵莲花(荷花)花1/4肘高出水面(古代长度单位),刚好浸入水中,距离原来的地方2肘。求莲花之高,求水之深。”这个题目也叫莲花问题。它最初记录在大约公元600年一位古印度数学家写的第一本书《阿雅巴塔年鉴注释》中。到了12世纪,另一位著名的印度数学家普什卡尔在其代表作《利罗瓦提》中第二次重新阐述了这个问题。仅高出水面1/4英尺改为1/2英尺,并以歌谣的形式记录下来,使莲花问题成为几何定理应用中的典型问题之一。14世纪印度的另一位数学家纳拉亚纳也在著作中描述了类似的问题。

事实上,《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前后,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这类问题的古代算术书。其中第九章第六题是这样描述的:“今天有一个一尺高的水池,一尺的高度从它的中心升起。引它上岸,它就适合上岸。水深和水深的几何形状是什么?所以数学史家认为这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结果。中国后来的古籍也有很多类似的题目,比如张秋俭的《计算》(5-6世纪)、《思源遇见》第六卷(1303)、《算术统一》第八卷(1593)。而中国算术中的“生于池中”问题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印度莲花问题是圆内相交弦性质的应用问题。此外,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在《算术规则》(1427)中给出了类似的问题,在6438+06世纪的英语算术书籍中也有类似的问题。

萍萍湖水清澈,荷花露出水面半尺。突然,刮起了大风,把荷花吹落。湖面上已经看不到了,渔民只在秋天才发现。这朵花离原来的花有两英尺远。有多深?

如果湖是x英尺深,莲花的高度是(x+0.5)英尺,可以根据问题的意思列出来:

x^2+2^2=(x+0.5^)2

x^2+4=x^2+x+1/4

4=x+1/4

x=15/4=3.75

这个湖有3.75英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