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怎么做
本文介绍了逻辑判断题的一些常用解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讲解,希望能给考生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概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必然性推理题目少,方法论强,涉及理论多。可能的推理题目数量多,难度大,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也逐渐增多。
必然推理,也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必然能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前提为真,结论必然为真。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连体推理、假设推理、选择推理、模态推理。可能性推理,也称概率推理,与必然性推理相对。是指前提和结论没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见的解题方法有维恩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换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对立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 *变异法、残数法、找因果关系、找逻辑漏洞。下面我们将选择最重要、最实用的方法向考生讲解。
二、替代法
替换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当主题信息复杂或对主题的答案没有想法时,可以使用替换法。替代法既可以用于必然推理(一个结论必须由前提推导出来),也可以用于可能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理关系)。
1,必然性推理
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到常用的由多个条件推断结论的代入法时,一般采用正向代入法,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相矛盾,则为假。
例1:有人问甲、乙、丙的年龄,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乙说:“我不是最小的。C比我晚三年,C 25岁。”c说:“我比A小,A 23岁,B比A大3岁。”
上面三句话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你知道这三个人的年龄吗?( )
A.甲22岁,乙25岁,丙21岁。
B.甲23岁,乙22岁,丙25岁。
C.甲22岁,乙23岁,丙21岁。
d A 23岁,B 25岁,C 22岁。
解题分析:用换元法解决这个问题比较方便。如果A项代入,A项只有一个错误,B项有两个错误,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错误;B项代入,A中有两处错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如果C项代入,A只有一个错误,而B有两个错误,与题意不符,所以C项错误;如果代入D项,甲、乙、丙三方各有一个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答案是d。
2.可能性推理
在可能性推理中,解决预设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个选项可以支持题干的结论或者四个选项似乎都不是前提条件的情况。这时候考生可以通过反向代入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把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如果不能推导出题干的结论,选项就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另一方面,如果不影响题干的结论,那么这个选项就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例2:新春音乐颁奖礼打破了以往只有一首最佳金曲的评选方式,按照摇滚、爵士等几种音乐风格来评选最佳金曲。这样音乐人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公平的对待,听众和音乐爱好者才能对音乐的质量有更多的发言权。
根据以上信息,这种选择方法的变化所隐含的假设是()。
A.划分音乐风格可以促进音乐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每一首歌都可以按照这个分类,没有遗漏。
C.无论是听众还是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风格。
D.选拔方式的改变,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解题分析:题目的论点是,根据摇滚和爵士的风格选择最好的金曲,可以让音乐人得到更公平的对待。四个选项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题干。为了给题干的论证找到必不可少的假设,可以把选项的反命题代入其中。如果不能在题干中得出结论,这个选项就是必要的隐含假设。B项的反命题是“不是每首歌都可以这样分类”,导致部分歌曲没有出现在分类的类别中,因此无法参与最佳金曲的评选,从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所以B项是得出结论的必备假设,A、C、D三个选项的反向替代不会影响结论的引入,所以这三个选项没有必要。所以,正确答案是b。
第三,排除法
排除法在几乎所有的选择题中都很常见,在逻辑判断题中也不例外,但排除法在逻辑判断题中的应用不同于其他题型。
1,必然性推理
在必然性推理中,如果题目中有多个条件,可以先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排除法也可以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比如在直接求导的过程中或者用其他方法求导的过程中,可以在求导的同时排除错误选项。有些题目,可以先排除所有错误选项,再导出正确选项。使用这种方法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正确率。
在一次聚会上,玛吉遇到了汤姆、卡尔和乔治。他想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但他们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一个是律师,一个是推销员,一个是医生;乔治比医生年长,汤姆不同于推销员,推销员比卡尔年轻。
根据以上信息,麦琪可以得出()的结论。
A.汤姆是律师,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医生。
汤姆是推销员,卡尔是医生,乔治是律师。
汤姆是医生,卡尔是律师,乔治是推销员。
汤姆是医生,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律师。
解题分析: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判断题目中三个人的职业并不容易。这时候用排除法更容易解决问题。根据“汤姆和推销员年龄不同,推销员比卡尔年轻”这两个条件,汤姆和卡尔都不是推销员,所以只有乔治是推销员。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B、D,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出答案是c .所以,正确答案是c。
2.可能性推理
在可能性推理中,寻找强化、弱化、解释和前提条件时,可以先排除与题干论点无关的选项;在寻找题干论点的结论时,除了排除无关项,还可以排除与题干论点相矛盾的选项。另外,有些选项过于绝对时,往往不是论证的结论,可以排除。
例2:保健品名义下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帮助不大。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所谓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人体缺的是营养,核酸不能缺。有些广告说人老了生病了,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这就更扯淡了。
由此可以推导出()。
A.人们因营养不良而生病。
B.人体内的核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C.所有关于保健品的广告都缺乏科学依据。
D.吃保健品不一定能改善健康。
解题分析:此题为结论性问题,直接使用排除法可以减少解题时间。由于题目中没有提及疾病与营养的关系,A项无关,排除;题干中明确指出不能缺少核酸,故B项为错误选项,排除;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将话题讨论的内容扩大到所有保健品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排除。所以只能从题干推导出D项。所以,正确答案是d。
四。矛盾定律
当一个题目有很多句子,告诉我们有多真假时,可以试着找到矛盾的关系,用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必然有一个真一个假。常见的矛盾如下:
显性命题:“所有的s都是p”“有些s不是p”;
“不是所有的s都是p”和“有些s是p”;
“安s是p”和“安s不是p”
复杂命题:“p与q”与“非p或非q”;
“或p,或q”和“非p非q”;
“若P,则Q”和“P不是Q”;
“只P,只Q”和“不P不Q”。
例: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道,出身豪门的女孩鲍西娅,既有姣好的容貌,又有姣好的容貌,她的贵族和儿子、孙子纷纷向她求婚。根据他父亲的遗嘱,鲍西娅被求婚者订婚了。波西亚有金银铅三盒,分别刻有三句话。只有一个盒子里装着鲍西娅的画像。通过这三句话猜出鲍西娅的画像先放在哪个盒子里的求婚者可以娶鲍西娅。金盒子上写着:“画像不在这个盒子里。”银盒上写着:“画像在铅盒里。”铅盒上写着:“画像不在这个盒子里。”
波西亚告诉求婚者,上面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鲍西娅的画像在哪个盒子里?( )
A.金色盒子
B.银色盒子
C.铅盒
D.不确定
解题分析:题目中指出三句话最多有一句是对的,所以可以用矛盾来解题。我们先找出两个矛盾的盒子,那么除了这两个盒子,第三个就是说假话的盒子。题目中,银盘说“画像在铅盒里”,铅盒说画像不在铅盒里,构成矛盾关系,必然有一真一假。由此可以确认,金盒子的其余部分是假的,即“画像在金盒子里。”
所以,正确答案是a。
五、违反法律
当一个题目有很多句子,告诉我们只有一个真或一个假,又找不到矛盾关系时,可以尝试找到对立关系或对立关系,用对立的方法解决问题。相互对立的两个命题必然是假的,常见的对立关系如下:
“所有的s都是p”和“所有的s都不是p”;
“所有的s都是p”“一个s不是p”;
“所有的s都不是p”和“一个s是p”
相互对立的两个命题之间必然有一个真理,共同的对立如下:
“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
“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
“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
在公务员考试中,反对关系比反对关系更常见。
一家公司包括总经理在内有20名员工。关于这20名员工,以下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有人投资了这家公司。
二。有人没有分享公司的股份。
三。总经理没有分享公司的股份。
根据以上事实,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所有A.20的员工都加入了股市。
B.B.20的员工都没有入股。
C.只有一个人加入了股市。
D.只有一个人没分一杯羹。
解题分析:在找不到矛盾关系的时候,如果能找到具有对立关系或者更低对立关系的命题,也能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在题目中,肯定命题“有人对公司进行了投资”和否定命题“有人没有对公司进行投资”构成了一对对立。这两个命题不能是假的,但必须有一个真理。因为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是真的,所以“总经理没有给公司投资”是个伪命题,由此可以得出“总经理给公司投资了”然后可以得出“有人给公司投资了”是真的,那么“有人没有给公司投资”这个命题就是假的,所以可以得出“20个员工都给公司投资了”,也就是A项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