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
考试和测试
考试和测验有一些区别。
测试的范围很广,比如心理测试,各种常识测试,时事小测验等。而考试一般是指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的测试,比如高考、自考等。有时候可以把它们等同起来,比如既有学年考又有学年考,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替代的,比如高考不能说是高考,心理考也不能叫心理考。
测试的目标一旦确定,测试的内容一般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测试可以使用相当一段时间并逐步达到标准化的过程,而测试是有目的性的,会受到时间、目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测试的标准化很难实现。
教育测量的基本问题(续)揭示教育评价理念的原则
首先,教育评价是评价的一个通用概念,要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必须将其置于更高层次概念的性质之中。
第二,教育评价是评价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评价、经济评价、技术评价等等。因此,要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揭示它在对象、内容等方面的特征或特殊性。'
第三,教育评价是一种认知活动,它不仅使用判断的思维形式,而且使用概念和推理的思维形式,它也是一种具有自身结构的理性思维活动。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应该涵盖教育评价结构的主要内容。
第四,教育评价活动是一种客观活动,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应反映评价对象的价值关系、价值意义和功能意义。
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在教育活动或行为中认识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价值实现的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客体对主体的价值意义。
教育评价概念的特征
首先肯定了教育评价是基于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主客体及其价值关系的认识,或者说是基于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主客体价值关系的认识这一事实。
其次,指出教育评价活动虽然不同于对事实的认知,但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思想建设活动。
再次,揭示了教育评价活动的基本结构,即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客体)和评价标准(需要和目标)。
第四,涵盖教育活动或行为的全过程,包括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或行为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以及对教育活动或行为的评价,即终结性评价。
第五,涵盖了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内容。教育评价活动既包括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事实的认识,也包括教育活动或行为中客体对主体价值及其实现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以及对评价功能意义的认识;
教育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理论和规律,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在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对教育现象的状态和价值的判断。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测量获得的客观信息为基础。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评价才有意义。
教育测量与评估的区别
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取,纯粹是对事物客观真相的认识。教育评价是判断教育现象对象的价值,认识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个纯粹的客观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教育评价有两个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测量的任务是认识事物的数量,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类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反映了活动的过程和终点,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1904之前(教育测量的萌芽阶段)
中国的科举制度(公元606年,杨迪大帝大业二年)
科举制度的特点是:考试渐进,体系完备,考场严密,命题规范。
科举制度的考试方法:口试、贴经、墨意、谋略、诗文。
起源于中国,发展于西方。
“笔试”由霍斯曼于1845年引入美国。
英国费希尔1864《家庭作业量表集》
1897美国大米的拼读实验
桑代克的巨著《心理和社会测量导论》出版了。它标志着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
桑代克在这部巨著中提出:凡是存在的,总是以量存在。
迈克尔认为任何以数量存在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
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有一个量;任何有量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
这两句话被视为构成所有测试和量化评价的公理。
1909年,桑代克根据“等距原理”发明了编制量表的单位,编制了标准化测验量表。
1915——1930年教育测量的盛世。
在桑代克的影响下,教育测量运动蓬勃开展。
考试种类3000多种,包括算术考试、书法考试、学科考试、智力考试、性格考试、兴趣考试。
标准化考试的出现
批评的理由是什么?
批评教育测量的原因
虽然教育测量可以使教育成果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但毕竟不能衡量人的学术能力和性格的全部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而人的综合性的重要因素,如社会公德、人的情感态度、动机兴趣、欣赏力等,是无法单独衡量的。
批评教育测量的原因
教育测量的弊端
为测量而测量,盲目追求量化,忽视教育服务对象的整体目标和价值。
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只有心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没有教育原理。
教育评价的社会背景。
1929—1933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大萧条。
社会和教育危机无处不在。
生产过剩,工厂倒闭,工人下岗
由于经济不景气,一些学校已经关闭,一些学校已经减少班级。
整个社会和教育都在自省。
教育评价的社会背景。
1930年,25%的美国人失业,近100%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1914-17岁,17%的年轻人上了大学,而在1938。
高中不想上大学的人也不少。当时美国高中开设课程是为学院服务的,所以中学的课程设置和失业青年的需求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教育评价的起源
美国进步联盟负责人艾勤领导了1933至1940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其中课程评价委员会由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担任主席。这就是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八年学习”,也是教育评估的开始。
八年研究的内容
泰勒教授选取了30名参与实验的高中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中学四年和大学四年的跟踪研究,历时“八年”,这也是“八年”研究的由来。
八年研究的内容
当时按照性别、年龄、种族、学业能力倾向、家庭、社会环境、专业兴趣爱好等基本原则,选取进步学校1475名学生和传统学校65438名学生进行比较。
八年研究的内容
评估是八年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泰勒认为,课程规划与编写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1.应该帮助学生实现什么目标?
2.为了实现目标,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哪些预期的知识?
3.如何组织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4.如何评价教案?
八年研究的内容
找到的结果
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每年都获得多一点的学术荣誉;
有较强的理性、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思维更加精准、系统、客观;
对教育的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
对新情况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有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参加有组织的学习小组;
获得更多的非学术荣誉;
对职业选择有更好的导向;
多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
新旧课程对比结论
教育评价的出现
经过八年的研究,泰勒等人得出结论:
旧的课程及其教育测试是教科书主义,测试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记忆教科书上的知识,这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
泰勒提出了两个相互依存的原则,即课程发展原则和评价活动原则,这两个原则都是基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即泰勒原则
教育评价的创始人泰勒
八年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估
这份报告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
宣告了教育评价的诞生
给出了教育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手段。
奠定了泰勒教育评价之父的地位。
同时也迎来了美国教育史上的“泰勒时期”。
评价的发展
教育评估的平稳期从1940到1957。
特点:
教育评价理论正在不断地被深入研究。
布鲁姆完成了教育目标的分类学。
教育评价活动不普及。
评价的发展
这和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有关。二战后,美国处于一个“规划和享受生活的时代”。
社会很少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评价的发展
1957 —— 1972批判泰勒模型时期
特点:
前苏联的人造卫星进入太空。
激起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开始批评泰勒的教育模式
评价的发展
1972-当前专业期间
特点:
高校教育评估有很多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项目。
各种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相继成立。
比如美国有西密歇根大学的评估中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中心。
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评价的专著和杂志。
如:评价研究、评价综述、评价信息等。
动词 (verb的缩写)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教育测量的政治性得到了加强。
教育测量的重点已经改变。
教育测量理论发展迅速。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考试的效率。
测验的统计模型为教育测量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更加重视测量结果的解释
教育测量内容的发展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评价方式从注重相对评价向注重绝对评价转变。
重视教育目标的研究
教育评价研究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
发展性教育的评价理念和被评价者的参与越来越受到关注。
越来越重视元评价。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全面解释和谨慎处理。
思考问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2.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3.八年研究的内容及其对教育评价的意义。
4.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