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南宁中考文言文翻译解析
1,桃花源
2.陋室碑文
3.三峡
4.承天寺夜游
5.《送马晟东阳序》
6.小石塘的故事
7.岳阳楼的故事
8.醉亭
9.《陈涉家族》
10,《唐剧不负使命》
11,型号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我要的鱼”
曹刿辩论14
15,“邹忌讽刺王琦可教”
第二,翻译技巧
1,不看课文讲道理:认真理解原文,把单词放入句子中理解,把句子放入文章中理解。
《桃花源记》“引妻至此绝境”中的“绝境”,不能解读为“无路可走的境地”。从全文来看,“绝境”就是“孤立之地”。
2.落实关键词:“狼”前面坐着一只狗,“狗”是名词,在句中作状语,表示“像狗一样”。
3.补充省略的话:“再一次,它会失败,然后它会被耗尽”(曹刿辩论)。这里的“再”和“三”两个字要用“击鼓”的译法来补充。
4.以直译为主,不方便表达时,以意译为辅:如“我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应译为“我能看清很小的问题”。
5.有些词可以省略不译:助词一般只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大部分不可译;有些助词表示停顿,不需要翻译;有些单词只有辅音,无法翻译;有些词是连在一起的,或者没有翻译。比如“夫争者,勇也”,“夫”是动词性的词,不能翻译。
6.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皇帝号或古今意思相同的字,不用翻译也能抄。比如《尚书》时期的大史、殷珊(县)、郑德...不翻译也能抄。
7.语序:文言文有介词短语、介词宾语、动词倒装、定语后置,翻译时要注意现代语序。比如“宰怕了,丢骨头”(“狼”)应该翻译成“屠夫怕了,丢骨头给狼(啃)”。
8.语境:译文应保留原文的语境,如陈述和赞美。
2.对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1)按价格。
(2) K:赢。问题2: B问题3:管理人民(使其定居而不是迁居他处)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险阻,征服世界不能靠武力的强弱。
话题四:与天、地、君、臣九大家族的和谐话题五:实行仁政不要担心和害怕贫穷,而要努力达到“和谐”。问题1:试题分析:本题为“2014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
命题思路: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理解和记忆。方法:要求学生记忆关键词的解释。还要求学生熟悉文章,把书读一百遍,意思不言而喻。
注意“一”的含义,课后总结“一”字的用法和意义。我经常得到它。
问题二:试题分析:本题为“2014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出题思路:考察学生对文言文虚词词义的理解和记忆。方法:要求学生记忆关键词的解释。
还要求学生熟悉文章,把书读一百遍,意思不言而喻。A项中的“利益”解释为:有利;好处。
B项中的“之”字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儿”解释为:译为“确”,表示转折;表示服从。
D项中的“命”解释为:命;成长。问题三:试题分析:本题为“2014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
设问思路: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看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关键词的翻译。
翻译“域”、“同”、“固”、“力”。第四题:试题分析:本题为“2014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
设问思维: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让学生多看文章,掌握课文的意思。两篇文章都聚焦于“人和”。
第二篇,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看“和”字。第五题:试题分析:此题为“2014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
设问思维: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让学生多看文章,掌握课文的意思。两篇文章都聚焦于“人和”。
放“今惟穷耳;穷人不苦,和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