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2013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综合历史试题。

12.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被破坏。新兴封建势力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政治改革,建立土地私有制,允许“百姓买卖土地”。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琅琊石雕上作出宣言:“六合之内,天子之地,无所不臣”(《史记》)。这种理解的错误之处在于

A.私有土地制度成为秦朝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秦朝的土地私有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

C.秦代土地私有制是以最高国家所有权为主导的私有土地制度。

D.秦始皇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13.有学者指出:“在古代,从秦始皇到清朝的宣彤,有200多位正统和偏激的人,他们真正了解政府的国家制度,并善用它来治理国家。国王不是诸侯,秦煌、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只是四个人。”这里的“国家政权”是指

A.王位世袭制b .家长制c .中央集权制d .郡县制

14.819年,刑部侍郎韩愈被贬潮州任刺史。历时八个月而来,对潮州文化影响深远,使得潮州山水都姓韩。从了解到的知识来看,韩愈被贬潮州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韩愈。

A.冒犯了他的系主任钟淑玲

B.信中痛斥皇帝派使臣迎佛骨,在北京掀起佛事狂潮。

C.带头提出复兴儒学

D.提倡“天下为主,王者为宾”

15.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的历史,这种转型运动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甲午战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那就是从‘四化’到‘五化’。没有‘五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往往是徒劳的。”这里多出来的“统一”是指

A.工业化b .科技现代化c .政治民主化d .国防现代化

16.侨批是潮州人寄回家乡支援亲人,报平安的一种特殊信件和私人汇款。它是潮汕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奇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有一批华侨是从泰国寄来的,该批支付的金额高达2亿元,是少有的巨额拨款的华侨批。结合所学知识的解读,侨批最有可能被派往

a 1935 b 1938 c 1945d 1948

17.任新民(1915 ~),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创始人之一,1949年7月决定从美国回国。他当时可能遇到的是

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盛情邀请

B.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

C.看电视闻到了美苏“冷战”的浓烈火药味

D.敌视中国的美国正试图阻挠它。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导致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是毛泽东说: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对当时世界政治形势的认识是正确的。

A.美苏处于劣势。b .多极格局的形成

C.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了。中苏关系有所缓和

19."...留在贵族手里、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和新的经济利益不相容了。”所以英国

A.1588打败无敌舰队B.1640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1689颁布权利法案D.1832进行议会改革。

20.一个班级历史学习小组探讨“工业文明的前奏”这个话题时,应该排除以下材料。

A.物种起源b .权利法案

C.哥伦布日志d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1.下图中,文学作品按照体裁的顺序排列,是正确的。

①《西风颂》。

②大卫·科波菲尔

(三)《十日谈》

(4)等待戈多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世界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实施可以命名为“子”或“社”,甚至具有更复杂的属性。以下可以反映“现代化的复杂性”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下图是20世纪美国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示意图,其中标注③的阶段发展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d .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38.(26分)十八大报告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阅读中国历史上四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相关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第一次:15—16世纪。随着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不仅带来了黄金和无限的梦想,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次:65438+1960年代到65438+1909。经过历史性的转变,欧洲达到了称霸世界的巅峰。65438+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连接世界。从65438+60年代开始,中国试图抓住历史机遇,赶上世界发展潮流,但最终失败了。

第三次: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冷战对抗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再次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当代中国虽然有“全新的机遇”,但不断犯错,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四次: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结构解体后...

请回答:

(1)第一个战略机遇意味着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发展。(6分)

(2)中欧第二次“历史性变革”意味着什么?清末中国“力图抓住历史机遇,赶上世界发展潮流”的表现是什么?尽量列举相关史实。(8分)

(3)第三次提到的中国“全新机遇”是什么?试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中国失去第三次机会的主要原因。(6分)

(4)试分析中国“第四次战略机遇”的宏观国际背景。(6分)

(26分)“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社会载体。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公民”和“公民社会”的问题:

物质公民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城邦”,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在古代社会中后期,“臣民”的概念取代了“公民”的概念。

材料2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民主”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学的史书中:“天道只求适时民主,而显于汤。”暴君夏杰配不上民主,但推翻夏杰的唐成才是民主。)

材料3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是在15世纪之后开始形成的。随着自由公民的出现,17-19世纪在维护公民利益的民族运动和争取公民政治权利的斗争的冲击下,终于受到了法国的影响。

材料4在中国,“公民”作为一个外来词,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从西方传入的,但“公民”这一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统一用于法律文件中的。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的材料和知识,分析古希腊“市民社会”形成的原因。并指出了“臣民”与“公民”的本质区别。(6分)

(2)根据第一、二份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中国和西方赋予“民主”一词的不同含义。(4分)

(3)根据第三份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公民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还列举了欧美在争取公民政治权利方面提出或颁布的两个文学成果。(8分)

(4)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实行了哪些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制度?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公民社会”的理解。(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