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真题100
全卷五大题,***100分。第一、二题为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多选题)。第三、四、五题是主观题。
第一题
某储运公司的仓储面积为300
M×300m,* * *有8个仓库,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三年前,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将1、4、6号仓库改为储存危险化学品。
2008年3月4日,12,18,仓储区4号仓库发生第一次爆炸。
继敏之后,6号仓库也发生了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随后又接连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防栓没水,消防蓄水池没水,然后在1。
找到千米外的取水点,立即展开灭火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仓库储存5t双氧水;4号仓库储存硫化钠10。
t、过硫酸铵40 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硫磺15t,甲苯4t,甲酸乙酯10t储存在铅仓。事故导致65,438+05人死亡,36人重伤,近10,000人疏散,39栋建筑被烧毁和炸毁。
000 m2和大量化学品,直接经济损失为654.38+0.2亿元。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以下问题(***14分,每题2分,1 ~ 3为选择题,4 ~ 7为选择题)。
1.根据《危险货物一览表》(GB 12268-2005),下列物质中,氧化剂是_ _ _ _。
A.硫化钠
B.高锰酸钾
C.甲酸乙酯
D.硫磺
2.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该储存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_ _ _。
1仓库构成重大危险源。
B.4号仓库构成重大危险源。
c . 6号仓库构成重大危险源。
D.存储区构成了一个主要的危险源
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_ _ _ _。
A.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反应。
B.仓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
C.硝酸铵的储存量达到130 t
D.高锰酸钾的储存量为10。
t
4.甲苯挥发性蒸汽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_ _ _ _。
A.甲苯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50%
C.空地
D.点火源
E.有限空间
5.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下列物质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A.高锰酸钾
B.硝酸铵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6.该储存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_ _ _ _。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检查措施
D.防爆、防火和泄爆措施
E.处理违法行为的措施
7.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各项应计入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包括_ _ _ _。
A.在火灾和爆炸中损坏的财产
B.火灾应急费用
C.治疗伤员的费用
D.事故引起的周边河流污染治理费用
E.仓库员工因工伤未上班的工资
第二个问题
8月6日18时,驾驶员A驾驶一辆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路段。晚上20时左右,槽罐车与司机B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漏,造成两车除司机A外的人员全部遇难。撞车事故发生后,司机A不顾罐车严重受损,液氯开始泄漏的危险情况,在没有发出警告,也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蒸发扩散,造成大面积污染,导致B56附近30名村民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许,急救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疏散,搜救氯气污染区域的伤亡人员,并对现场进行紧急处理。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以下问题(***16分,每题2分,1 ~ 4为选择题,5 ~ 8为选择题)。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_ _ _ _ _。
A.槽罐车与货车相撞,槽罐车破裂,液氯泄漏。
B.罐车设计不合理
C.对司机的教育和培训不足
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化学危险有害因素是_ _ _ _ _。
A.油罐车坏了
B.标志不清楚
C.有毒物质
D.恶劣的工作环境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的严重程度属于_ _ _ _。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一般事故
4.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事故的直接责任人是_ _ _ _ _。
A.司机甲
B.驾驶员B
C.村长
D.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人
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_ _ _ _。
A.邀请军队参与调查
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
C.对死伤者的赔偿
D.对司机a提出处理建议。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6.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_ _ _ _。
A.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
B.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C.慰问救援人员
D.拜访司机A
E.让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
7.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_ _ _ _。
A.中毒人员死亡的丧葬费和抚恤金
B.受伤住院村民的补助和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村民的费用
D.事故罚款或赔偿费用
E.减少罐车停运期间的收入损失。
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运输危险化学品时,运输单位需要是_ _ _ _。
A.确定资格
B.对司机A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C.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
D.办理夜间开车手续
E.配备押运人员
第三个问题
某企业有一个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三个主要工序:烧制熔融玻璃、吹塑成型和退火处理。烧制熔融玻璃的主要设备是玻璃熔窑。烧成时,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从炉顶侧人工加入,以重油和煤气为燃料烧至1 300℃ ~ 1 700℃,玻璃熔体从炉底侧排出。
玻璃器皿生产车间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车间内有1 46 t玻璃熔窑,高度6m。炉顶距车间钢梁17m,炉底距地面15 m。离炉膛出口3m处是自动玻璃器皿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燃气调压站与车间直线距离为15 m,重油储罐与车间直线距离为15 m,室内工作人员20人。
由于熔池炉超期服役,炉顶拱部耐火砖破损,火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耐火砖
也已经变形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塌炉。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向企业下达临时停炉停产指令。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以下问题(***24分):
1.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行使了哪些权力?
2.根据《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GB/T 13861-2009),指出该车间存在的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指出本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
4.根据本企业的现状,提出一些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
第四个问题
C市有一个化工园区,最大的企业是一家石油化工厂。在这个化工园区里,有B、C、D三个化工厂,与一个石化厂相邻。针对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我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下发后,该市在某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
模拟事故:某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附近的化工厂和行人构成威胁。如果发生爆炸,会损坏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
参加演练的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某石化厂相关人员及相关专家。
演习地点:石化一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2009年7月0日13: 55,第一石化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泄漏严重的报告后,启动第一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向市领导汇报,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和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伤者。在简要听取了某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市领导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为了减少影响,没有通知邻近的化工厂。16: 30,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做口头总结,宣布演练结束。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以下问题(***22分):
1.这次应急救援演练是什么样的演练?
2.说明在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说明此类事故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4.指出本次应急救援演练的主要不足。
第五个问题
某厂在厂区内有机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油库。机械加工车间包括7台机械加工机床,额定起重量为2.5t的1升降机,额定起重量为2M的1升降机,2台叉车。喷漆车间:调漆间、喷漆间、临时储漆间、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两台锅炉,出口压力0.4MPa(表压),额定出口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厂内油库有3t汽油储罐1及其配套加油设备。2005年2月3日65438,7:30(8:00正式开工),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准备吊装,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开始吊装。7点45分,陈骁进入机加工室,没有进入区域,进入了起重作业区。被吊起的钢片伤得很重,小李急忙停止起吊。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以下问题(***24分):
1.指出本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并说明爆炸的性质。
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述本厂使用特种设备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3.指出哪些成员应该组成事故调查组。
4.简述本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
第一题
1 2D 3 A 4 AD 5 ABCE 6 ABD 7 ABCE
第二个问题
1 a2 C3 a4 a5 CDE 6 AD 7 ABCD 8 ABCE
第三个问题
1(得分***3分,最多2分,回答正确2分,不足2分2分。)
(1)现场检查权(1);(2)当场办理权(1分);(3)应急处置权(1分)。
2(分值***6分,最高4分。回答正确的为4分,不足4分的累计计分。)
(1)设备设施缺陷:熔池炉老化,炉顶破损,两侧耐火砖变形,炉顶距炉顶钢梁1.7 m(太近)(1分钟);
(2)保护缺陷:熔池炉离煤气调压站和重油罐(1)太近;
(3)粉尘(石英砂或硅石)(1);
(4)高温(或热辐射)(1);
(5)有毒有害化学品(纯碱或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1);
(6)易燃易爆物质(重油和天然气)(1)。
3(分数***18,最高10;如果回答正确,则为10,如果低于10,则累计计分。)
(1)坍塌(1):横梁被大火烘烤,导致厂房坍塌;玻璃熔池炉耐火砖变形,熔池炉坍塌(1分)。
(2)消防(1):现场使用燃气和重油(1)。
(3)其他爆炸(1):现场使用了瓦斯(1)。
(4)机械伤害(1):现场使用成型机等设备(1)。
(5)焦烧(1):玻璃液达到1300—1 700℃ (1)的高温。
(6)高处坠落(1):炉高6m,顶侧(1)有加料作业。
(7)物体打击(1):炉高6m,顶侧有装料作业(1)。
(8)中毒窒息(1):现场使用时气体可能泄漏(1)。
(9)触电(1分):现场使用电气设备,如照明等(1分)。
4(得分***18,最高8分;如果回答正确,得8分;不足8分的,计入累计得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分)。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2分)。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2分)。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2分)。
(5)配备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分)。
(6)维护玻璃熔池炉使其处于良好状态(2分)。
(7)重油罐搬迁(2分)。
(8)现场安装燃气泄漏监测报警装置(2分)。
(9)屋面钢梁下加保温保护(2分)。
第四个问题
1(得分***3分,最多2分,回答正确2分,不足2分2分。)
本次应急演练的类型有:单项(1)、检验(1)、实战演练(1)。
2(得分***8分,最高5分;回答正确的为5分,不足5分的累计计分。)
在计划演习时,必须对演习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
(1)立即组织抢救受害者(1)并保护其他人员(1)。
(2)迅速控制局面(1),防止事故扩大(1)
(3)消除危害后果(1),进行场地恢复(1)。
(4)查明事故原因(1),评价危害程度(1)。
3(分数为***10,最高7分;如果回答正确,就是7分;不足7分的,累计计分。)
应急恢复始于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包括:
首先要把事故影响区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1),然后再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1)。
立即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1)、原因调查(1)、碎片清理(1)。
在短期恢复工作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突发事件(1分)。
长期恢复工作包括:工厂重建(1)和受灾地区重新规划开发(1)。在长期恢复工作中,要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教训,进一步开展预防工作(1)和减灾行动(1)。
4(得分***12,最高8分;如果回答正确,得8分;不足8分的,计入累计得分。)
本次应急救援演练的主要缺点:
(1)未进行应急预案相关培训(2分);
(2)无应急救援演练规划(2分);
(3)负责人向其他部门报告事故(2分);
(4)未通知受威胁的邻近化工厂(2分);
(5)未能控制和疏散周围行人和人群(2分);
(6)未组织应急演练效果评估并提交书面报告(2分)。
第五个问题
1(得分***8分,最高5分;回答正确的话,加5分,不足5分的话,累计计分)。
(1)涂装车间(调漆间、调漆间、暂存间)(3分),化学爆炸或气体爆炸或液体爆炸或其他爆炸(1分);
(2)锅炉(室)(1):物理爆炸或锅炉爆炸(1);
(3)油库或油罐(1):化学爆炸或气体爆炸或液体爆炸或其他爆炸(1)。
2(分数为***15,最高6分;如果回答正确,就是6分;不足6分的,累计计分)。
(1)特种设备安全使用(1)
(2)符合要求的特种设备(1分)
(三)报名(1分)
(4)建立档案(1分)
(5)维修(1分)
(6)检验(1)
(7)消除事故;(1) (8)报废和注销(1)
(9)应急救援或预案(1)
(l0)组织或人员(1分)
(11)调试或检查(1)
(12)使用证书(1)
(13)教育(1)
(14)宣传(1)
(15)培训(1分)
3(分值为6***,最高3分;答对3分以上,为3分;不足3分的,累计计分)。
本(厂)单位(1)安全(1)、生产(1)、技术(1)等有关人员和本单位(1)或有关部门的代表(2人)。
4(分数***13,最高10;如果回答正确,则为10,如果低于10,则累计计分。只答事故报告提纲,最多得6分)
(1)事故时间:65438+2005年2月3日(1)
(2)事故地点:机械加工车间(1)
(3)事故过程描述(1)
(4)事故受害者:陈骁(1)
(5)事故类别:重伤事故(1)
(6)事故类型:起重伤害(1分)
(7)事故性质:责任事故(1分)
(8)事故责任人:陈骁或小李或陈骁和小李(1)
(9)事故直接原因:(2分,65438+一个答案0分)
①机器启动和关闭时没有信号;
(2)在起吊物下工作和停留。
(10)事故间接原因:未按操作规程操作(1分)
(11)建议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分)
编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