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问题自测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取决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更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能焕发出怎样的精神来引领思潮、凝聚知识、攻坚克难?在追求中国梦的伟大斗争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勒出一个国家的价值核心、一个社会的理想、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出强烈的* * *声。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经过发展,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精神信仰、伦理道德和社会习俗,对主流价值观和共同信仰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倒地老人“扶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惜和焦虑;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显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待;建设现代文明国家的理念,体现了为国民创造坚实的幸福感,使国家铸造更强大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生活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知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在这三个层面上对应了时代的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热议、产生认同、深入人心的原因。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贫穷、弱小、落后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理想信念丧失,内心无约束,行为无顾忌,再多的外在诉求,也会出现“法纪多贼”;失去了主导价值,没有明确的准则,突破了道德底线,物质生活再怎么丰富,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现代,寻求国家的价值核心,实现社会团结的理想,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梦想的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发掘蕴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美好道德意志和情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从而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相衔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就能不断形成更广泛的价值认同,既助力国家发展,又为民族进步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