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 3 #简介: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我们要背出来。以下是KaoNet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20道小题,每道2分,***40分)

1(2015?兰州)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纳米铜的性质B . B . C60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d .无人机的发展

2(2016?安徽)中国古代下列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谷物酿造b .棉纱编织c .火药应用d .瓷器烧制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的特点是形成其他物质。

C.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世界闻名,如制造火药和烧制瓷器。

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可以明确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

4(2016?山东潍坊)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A.谷物酿造b .钉子生锈c .酒精挥发d .蜡烛燃烧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A.盐溶于水,火药爆炸。镁带烧伤和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闪亮d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6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以下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产生火焰

B.散发出大量热量

C.火焰上方覆盖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将盖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置,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石灰水变浑浊。

李明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索性实验时,用一根火柴点燃了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他惊讶地发现蜡烛又能燃烧了。因此,他大胆地做出了一个推测,这个白烟是()

A.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花d .固体石蜡颗粒

8(2015?兰州)下列是化学性质的()

A.挥发性b .溶解性c .稳定性d .导电性

9“正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意思是氧气的()。

A.物理性质b .物理变化c .化学性质d .化学变化

10下列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量筒b .烧杯c .试管d .燃烧勺

11下列物质的使用利用了它们的物理特性()

A.日常生活中用镶有钻石的玻璃刀切割玻璃。

B.用石油制造合成纤维

C.用煤来燃烧取暖

D.燃烧蜡烛照明。

12下列关于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b .覆盖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滴。

C.蜡烛越来越短了。d .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13有些金属工艺品有银色的金属光泽。学生认为他们可能像铁一样有磁性。讨论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用磁铁吸引它”。“拿一块磁铁去吸引它”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A.提出假设b .交换评价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

14根据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的蓝色褪色的原理,通过右图的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橡胶尖滴管滴下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下的果汁滴数。

15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是()

A.玻璃仪器可以用作反应器。

B.加热试管内的固体药物时,应先加热均匀,然后在固定位置加热。

C.固体药物可以用勺子取,一些块状药物可以用镊子取。

d .立即用清水冲洗用过的滴管,禁止用未冲洗的滴管吸收其他试剂。

16的正确操作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直接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固体药物

B.加热试管内的药物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

为了节省药品,留在实验室的药品应该放回原来的瓶子里。

D.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时,向上或向下看读数。

17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当洒在桌子上的酒精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上。

B.当稀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抹3% ~ 5%的小苏打溶液。

c、碱液沾在皮肤上,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硫酸溶液。

D.少量酸滴到实验平台上,要用湿抹布擦拭,然后用水洗抹布。

18(2016?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闻气体b .加入酒精c .加热液体d .滴下液体。

19(2015?量筒里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部进行读数,则将体积读数与液体的实际体积进行比较()

A.太小b .太大c .不影响d .和人的身高有关

20(2016?天津)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cceleratedBusinessCollectionandDelivery(美国邮局采用的)加快收寄投递系统

二。填空(***38分)

21(4分)(1)要正确测量15mL液体,应选择下列_ _ _ _ _(填写序号)量筒。

①20毫升②50毫升③10毫升和5毫升。

(2)一个同学量盐水。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面上,面向刻度线。当视线向上看时,读数是

38mL,正确的体积应该是_ _ _ _ _(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22(12分)选择仪器下面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用于吸取和滴注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有:

(4)抽放集气法将使用的仪器是;

(5)测量液体时,需要;

(6)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使用。

23(6分)加热物质时,用酒精灯的火焰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用托盘天平称重时,将砝码放在盘子上;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砝码,砝码用_ _ _ _ _夹住;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应超过试管的体积;如果不小心碰倒了实验室的酒精灯,溅出的酒精在实验平台上燃烧,应立即使用盖子。

24(4分)从现在开始,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锻炼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洗碗的过程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判断是否清洗的标准是。

25(12)探索完蜡烛及其燃烧后,请填写下列空白:

(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时,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即内焰和焰心。在蜡烛的火焰上放一根火柴棒约1s,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杆先碳化了。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

(2)在蜡烛火焰上方盖上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露出。过一会儿,移开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三、实验探究题(***22分)

26(10分)一个同学探究蜡烛的燃烧:

(1)点燃一支蜡烛,用一个烧杯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如同实验1。

(2)再次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灯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点燃,和实验2一样。

(3)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加热后观察木条的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在运算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在操作②中,有同学对白烟的成分做了如下猜想:a .白烟是水蒸气;b .白烟是石蜡的小固体颗粒;c .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面的猜想合理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填序号),理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同学在做实验1的过程中,发现覆盖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觉得她下面的做法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A.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同样的现象。

B.搜索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会。

D.请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形成的原因。

(4)木条在外焰中的部分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 _ _ _ _ _ _ _ _ _。

27(12分)通过研究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空气的成分,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量,得出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1)用引流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2)在装有空气的气体容器和装有呼出气体的气体容器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3)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气瓶中。

(4)取两片干燥的玻璃板,对其中一片吹空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蒸气,并与另一片置于空气中的玻璃板进行比较。

1D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纳米铜的性质,C60的成分,单晶硅的结构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无人机的研发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2B解析:粮食酿造过程中产生酒精等其他物质,涉及化学变化;棉纱织造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物质,此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火药应用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涉及化学变化;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其他物质,这涉及到化学变化。

3D分析:物理变化也会有光和热的现象,比如开电灯;仅仅通过观察物质变化时的伴随现象,是不可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

4C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的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分子不断向空气中移动,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谷物酿造过程中产生酒精,指甲生锈过程中产生铁锈(Fe2O3),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化学变化。

5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他物质。A中,盐溶于水,只有该物质溶解,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粉爆是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中镁带烧伤,铁生锈,都属于化学变化。C中,食物腐烂产生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电灯的发光属于能量的转化,不产生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汽油在D中的挥发是分子间空间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6D分析:迅速将盖在火焰上方的烧杯翻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因为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所以可以解释汽油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7D

8C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没有化学变化时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性质。稳定性是指物质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可以不用化学变化来表示,属于物理性质。

9A

10C

11A解析:物理性质是一种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等。在A中,利用了金刚石硬度高的物理特性。

12D解析: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

13C

14D解析:控制变量法要求一次只能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本实验测定了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淀粉-碘溶液的用量是固定的,通过测量所需果汁的量就可以得到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所以滴数就是所需的量,不需要控制。

15A解析:量筒是玻璃仪器,但不能作为反应器。

16B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物前,应在每个托盘上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干净称量纸,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物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实验中剩余的药物不能放回原瓶中,应放入指定的容器中;用量筒测量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面液面最低的部分平齐,从上到下读数会产生误差。

17C解析:碱液接触皮肤时,应立即用更多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18B解析:闻毒品时要用手摇扇,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毒品,故A正确;使用酒精灯时,不能在燃烧的酒精灯中加入酒精,所以B是错误的;加热少量药液时,使用试管,将试管夹在距试管口1/3处,液体量不得超过试管体积的1/3。外部火焰加热用酒精灯,故C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挂在试管口上方,下端不得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壁,故D正确。

19A解析:量筒的正确读数是视线应与量筒内凹面液面最低的部分保持水平。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相当于低头读数,会使体积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故选项A正确。

20D解析: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用酒精灯的外焰,在距离试管口1/3处夹住试管。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体积的1/3,A不正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入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挂在试管口正上方,防止试剂污染,B不正确;向试管中倒入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塞应放在桌面上,标签应朝向手掌,试剂的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c不正确;点燃酒精灯需要一根火柴。d是正确的。

21(1)①(2)大于

分析: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被测液体体积。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应该是:首先将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最低凹面保持水平。如果读数太小,测得的液体体积就会大于读数;但是俯视图读数太大,测得的液体体积小于读数。

22(1)f(2)d(3)g(4)h(5)c(6)d

23外火焰右镊子1/3湿抹布

先用洗洁精刷,再用清水冲洗(合理)。附着在盘子表面的水既不会聚集成水滴,也不会流下来。

分析:清洗碗碟的标准与实验室玻璃清洗仪器的标准相同。

25(1)外部火焰一个外部火焰(2)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成混浊的二氧化碳和水。

26(1)烧杯中有一定量的空气(2)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可以燃烧。

(3)C(4)高

分析:(1)蜡烛之所以能燃烧片刻,是因为烧杯中有一定量的空气。(2)关于白烟的成分,因为白烟能燃烧,所以选择B,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石蜡能燃烧。

27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空气容器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空气容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含量少。

空气容器内木材燃烧无明显变化,有呼出气体的空气容器内木材灭火空气中氧气含量多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置于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吹制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少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解析:人在呼吸时,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水蒸气被带出体外,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是不同的。实验要根据这三种气体的性质来进行: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造成澄清石灰水浑浊,水蒸气冷却时凝结成小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