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提炼古诗词的例子

古人写诗词歌赋,很注重炼词。古人非常重视炼词,如“为人性而写美句,不出奇字,永无止境”,“一唱一字,断几茎须”,“诗文一字,见拙作”。古人写诗填词,讲究锤炼字面。让整个句子游龙飞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所谓的“诗之眼”和“言之眼”。我们只举几个宋代的例子来看看古代人对汉字的提炼。

1.《春风与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登瓜州》)。传说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在手稿上改了很多字。他先是用了“到”,然后改成“过”,再改成“进”,再改成“满”,不尽如人意。他修改了很多次,最后选择了“绿色”这个词。“绿色”这个词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江南的春风,写得惟妙惟肖,给人以动人的感觉。这首诗是对景物的描写,触景生情,为下一句的抒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云破月花影”(宋?张喜安?仙女)。这个词意义缺,意义满。“云、月、花、影”四个字描写三物四景,中间写着“破、来、得”三个连续的走向:云破有月来,月来有花影,花影引出“得”字,得”。就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上,云开得亮堂堂,风在玩花,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朦胧的画面,将云、月、花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也让宁静的画面飞了起来。

3.“风老幼,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曼·方婷)。我们古人习惯灵活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以做动词,一写就形象生动。我觉得黄嘴雏鸟从昂着头长羽毛,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对待父母的辛苦,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后,它只有“老”字,真的让人陶醉。我们的思绪在“老”字里徘徊,不经意间已经过了几个月。又是一场雨“胖”梅子,又经历了多少场雨?应该是从“小雨晴,风和日丽”到“杨柳醉春烟”,再到“安杏出墙”,再到“花谢红杏小”,最后才是雨水丰沛。写动态,写形式,觉得梅子从微微的羞涩到醇厚的黄膘,黄膘的饱满不令人垂涎!

4.相传,苏东坡曾与妹妹苏小妹、诗友黄谷谷讨论诗歌,互相切磋。妹妹说了“清风柳”和“苍月梅花”后,让哥哥给它们各加一个词,说诗。苏东坡当即表示:前一句“摇”,后一句“映”,即“清风摇柳,明月映梅花”。没想到,苏小妹称之为“劣等”。苏东坡仔细一想,得意地说:“是啊,‘清风细柳共舞,月色藏梅花’。" "小姐姐笑着说:"不错,但还是不上档次。"黄姑忍不住问道:“你有什么看法?”苏小妹读之:“清风助柳,梅花败在明月。”苏东坡和黄谷谷在一边吟诵,一边玩味,不禁说妙不可言。

这样的改变有何妙处?我们不妨找点乐子。“清风”徐来,“柳”不动,怎么配得上“摇”“舞”这样露骨的动词?只有“福”字恰到好处,适合“轻”与“细”,和谐一致,将风拟人化,生动地刻画了清风徐来,柳摇枝摇的柔美状态,给人以女人味。下一句加上“英”“阴”也不合适。试想,宁静的月亮已经填满了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下,它会黯然失色。就这样,一个好字“失”勾勒出了月色与梅花交相辉映的景象,增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真的很出彩。

5.诗人戚迹写了一首诗《早梅》,有一句:“深雪前村,昨夜几枝开。”郑谷将“数”字改为“一”,因为题的是“早梅”。如果开了几枝,说明花开了很久了,所以不能算“早梅”。戚迹很欣赏郑谷,称他为“字师”。

6.王甲写过一首诗《艳阳天》:“雨前见花,雨后叶底无花。蜜蜂蝴蝶飞过墙头,却嫌春色在邻居家。”王安石把“飞进”改成了“纷纷飞来”,因为只有忙碌的蝴蝶轮廓的灵动之笔,才能真正感受到晚春雨后的独特美。

7.一只鸟太轻了。

北宋时,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版杜甫诗集,他是个宝。但由于这本书保存不佳,很多诗里的字都脱落了。有一次,陈老师读《送蔡校尉诗》时,发现“一鸟轻,一枪急千人唤”这句话中的“鸟”字后少了一个字。仔细考虑之后,他始终说不出那是什么。有一天,他在和几个诗友谈论诗歌的时候,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编一个最贴切的词。有人写了“疾”字,认为是对蔡快速而轻快的纵跳的最好表达。有人觉得不好,因为上一句的“病”字和下一句的“急”字读音和意义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还有人写了“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这里太生硬,没有表现出轻如鸟的特点。甚至有人建议用“降”、“升”、“降”这些词,但大家都不满意。后来,陈先生在别处找到一部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诗》,原来那句是“一鸟更轻”用“郭”字来形容蔡队长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来飞去,确实贴切。

8.1957 1,毛泽东请袁水排邀请臧克家与他谈话。席间,我谈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臧克家问毛泽东如何读“雪”中的“拉”字,并说现在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毛泽东听了,谦虚而怀疑地询问他的意见:“你怎么看?”臧克家回答说,“蜡”这个字不好说,就改成“蜡”吧,“蜡象”和它上面的“银蛇”正好相反。毛泽东欣然接受:“那你给我补一下。”

9.唐代,任凡夜宿台州金子峰寺,在寺壁上题诗“新秋极爽,鹤转松露落衣。前峰映一江,僧开翠微竹楼。”他走了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条河”比“一条河”更贴切、更现实。忙返回殿中修改,但到了殿中,却发现有人把“一”字改成了“半”。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10.北宋范仲淹曾写道“云山苍苍。这条河很大。君子之德,山高水长。”记录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朋友李泰伯看后,称赞《云山》、《姜水》等句子构思宏大,气势非凡。不过“德”字有点局促,换个“风”字会更协调。范仲淹反复念叨,实在模棱两可,就欢天喜地地改了。

11.张继《秋思》赏析

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向洛阳城,在洛阳城漂泊的儿子,不知故乡的亲人如何;给和平写一封信,要说的太多,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信写好了,担心自己想说的话没写完;当信使开始时,他打开信封,把它给了他。

王安石题为《张》的诗说:“看似最不凡,实则易如反掌。”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辛酸。诗随秋风起,这是《诗经》以来常见的手法。随着秋风,大雁北飞南飞,它们在外地旅行,很容易接触和思考。比如刘禹锡的《秋风》曾说:“秋风来处,萧萧送雁。来到庭树,孤客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这使人想起人张的故事。《晋书·汉书·张传》载:“见秋风起,怀念吴中韭、汤、鲈鱼,曰:‘命贵而不志,何以拘千里而成名!’“然后我开车回家。”和汉斯·张代同里,与所有官员前往北方。汉斯·张预言齐王司马彤要作乱,于是决定退位。张继可能没有任何政治原因,但当他看到秋风时,他对家乡的思念是非常相似的。虽然他不能像汉斯·张那样马上“开车回家”,但他把思乡之情倒在了纸上。这种感物感物的创作冲动,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虽然用的是传统的“上升”的方法,但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

第二句“对一个作家的渴望,意味深长”,其中“渴望”二字与“看秋风”关系密切。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清澈的水。秋风吹起他的情感涟漪。文笔流畅,但是到了句尾“意重”二字突然又回来了,就像书法一样。所以诗人在这里的感情并没有顺流而下,而是更深了。这个技术,看似普通,实则极高。我们小心翼翼地玩起了诗歌:诗人思乡看秋风,想写一本书,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意为重”,但用虚拟现实。刘禹锡《刀戒之歌》中说:“今相望,脉满重心。”“一万个重心”“一万个意思”都是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理解其中有多少用心。这本书怎么写,因为它“充满意义”是你写的吗?作者没有说清楚让读者去想象,那叫寓意无穷,发人深省。

三四句话,又一个转折。虽然“意义太重”,我写不出来,但从意义上来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是我赶着写,意犹未尽。“急”字生动如画,既描述了自己的一面,也反映了寄信人的一面。从下面可以看出,使者在行程中立刻遇到了他:他可能正要上马登船。即使不像岑参在北京搞“马上开会”那么急,也不能急得停很久。由于送信人如此匆忙,写信人不得不赶紧写信。由于写得匆忙,很难一下子把万中的想法表达清楚。在这种合乎逻辑的描述中,诗人的急切和匆忙就像现在一样生动。“取之不尽”一词也与上述“意重”紧密呼应,因为“意重”,所以是“取之不尽”而“意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思乡之情有关黄树灿《唐诗注疏》说:“首句之意已大体见,公函之言不尽。”行人来了,开封开”,更是妙不可言。试想想这首歌的后半段怎么接,就知道第一句难写了。”说明诗后半段的开头和全诗的开头是紧密相连的。

句子的结论更是别出心裁,堪称警告策略。附近的余碧云评论说:“我写了一本书,但是我不能讲很久。马上要开了,很想家。”他补充道:“这类诗歌都是关于性的。”所谓“终极语言”,就是写出人类最真挚的感情,达到极致。结构上,上一句说“我不能急着谈”,下一句说“我马上要打开了”,让“急”的气氛满满的。

12.“长相思”纳兰兴德

山是一段旅程,水是一段旅程。我要去关羽。夜灯。

风一变,雪一变,伤国之心的梦想落空。我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山是一段旅程,水是一段旅程。“好像亲戚们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还有亲戚给我送行。”去关羽(这里指山海关)“是赶时间的使命。”“子夜灯火”是康熙皇帝一行在夜间扎营的独特壮观景象,许多帐篷的灯光映衬着漆黑的夜晚《山中之旅,水上之旅》寄托了亲人的离别之情;去关羽那边”是被“万里去荣基,飞穿山野”的飒飒英姿所激荡;《夜灯》催生了感情浓烈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这种情感的三级跳,既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他建功立业的志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值壮年,出身书香门第,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眼界开阔,见解不凡,建功立业的野心也会比别人强。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形成了他谨慎内向的性格。如果他有话要说,他就得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方法来反映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灯》不仅是上阙情感酝酿的高潮,也是上阙与下阙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正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更大雪更大。”这是个雪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你可以在塞外很远的地方露营,夜深人静,有雪有雪,心情很不一样。路途遥远,难以诉说,辗转反侧,睡不着。“故乡梦断不了”的俏皮话可谓水到渠成。

“山是一程,水是一程”和“风多雪多”的两相辉映,也寓意着诗人对人生道路历经风雨的深刻体验。旅途越长,暴风雪越大,越需要亲人的爱的鼓励。因为她是对抗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不怕千难万险,一定会迎来重逢的那一天。从《夜千灯》到《故乡无声》的委婉意境,既是诗人个人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其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加以创造和表现的敏锐而高超的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