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哪个才是真正的英雄?

都是英雄,只是能力有一些差别。

1,先说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太好。客气点说,他是汉奸,不客气点说,他是汉奸甚至是卖国贼。但是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王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酒的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个英雄。虽然我不是曹操的当事人,但无论如何我总是很佩服他的。”

比较熟悉的评价是:“管理天下的能人臣,乱世的奸人”。

所谓“奸雄”,就是“奸雄”。像严嵩那样,偷偷摸摸,偷偷摸摸,做了汉奸却不是男的,只能叫“汉奸”;和董卓一样,霸道、无理、豪迈但不奸诈,才称得上“枭雄”。精益这个词也有很多解释。猫头鹰,本义是猫头鹰,引申为首领、冠军、男首领,如盐枭、毒枭;还引申为勇猛、豪迈、桀骜,如枭骑、枭将等。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枭雄”的定义是“一个坚韧而有野心的人物;一个有智慧和勇气的杰出人物;冠军。”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鲁肃传》),黄权说“刘备乃枭雄于天下”(《后汉书?《柳岩传》)表明刘备是一个“勇敢杰出的人物”,勇敢、豪迈、桀骜不驯;当我们把董卓看作一个枭雄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他“坚韧不拔,雄心勃勃”。枭雄是“彪悍有野心”,那么汉奸就是“奸诈缺德”,奸诈之人就是“奸诈有野心”。奸诈的人奸诈而英勇。那么,曹操是这样的人物吗?

是的。

曹操从小就狡猾。他是一个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表现不好的人。曹操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宦官家庭。我从小就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父母都不怎么管教他。不顾父母教诲,家境不错,曹操成了“问题少年”。《裴松之三国志》引用《曹臧传》,说曹操年轻时“好飞鹰走狗,浪迹天涯”。

十几岁的曹操就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诡计层出不穷,馊主意层出不穷。这是什么意思?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桀骜不驯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诈的人。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荒淫无度,不以其业待之”,所以很多人不理睬他(这在世人看来并不奇怪),甚至鄙视他(他是个男人)。比如南阳名士宗士林,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与他交往(见《世说新语?创始人”)。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看好曹操。当时他就是邱。乔玄认为曹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平定天下,所以信任妻子。乔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中注定天下之材,不可救也。谁能平安,是在君乎?”这个说法在《三国志》的文字中有记载,应该是可靠合理的,因为曹操不是一般的流氓,也不是纨绔子弟。孙胜的“异同”说,他是“才华横溢,强大,能够伤害别人,博览群书,特别擅长兵法”。有一次,当他刺杀太监张让时,他跳了一小段舞就逃脱了。这说明曹操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野心勃勃又狡猾,非常符合“奸夫”的定义。

那么,曹操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

曹操本人似乎也认同这个评价。这个评价是许绍给的,和许绍交朋友是乔轩的建议。徐绍,字将军,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是当时最著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每月初一,他经常发表对当时人物的评论,称之为“月旦评论”和“月南月旦评论”。不管是谁,一旦获奖,身价百倍,从此步入上流社会。曹操自然希望得到徐绍的称赞。但不知道是曹操太坏,还是秘密不能泄露。无论曹操怎么问,徐绍都不肯开口。最后,许绍被迫想出了这么一句话:你是一个“有能力管理天下的大臣,乱世的汉奸”。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离开了。

这是曹操。他慷慨,深沉,豁达,大方,洒脱,风趣,机警,随和,狡猾,冷酷,残忍。他真的是一个非常丰富、多面、高度个性化、极具戏剧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也有正直的一面。他的奸诈与真诚统一在“熊”身上,他的善与恶也是如此。曹操人性本恶,所以我不叫他英雄,叫他汉奸。

曹操是真的,是真的。包括他的奸诈、狡诈、残忍和暴虐,都表现出从容、雍容、真诚和冷静。这真的是一种“氛围”。一种不顾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的豁达,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豪迈。“只有英雄才能真实,名人风流才是真。”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操是英雄,是大英雄。(当然这个英雄很奸诈,所以也可以叫“奸雄”,也就是“奸雄”。)

2.刘备

刘备是英雄吗?没错。曹操曾说:“今日天下英雄只作君,操其耳!”,还说“刘备,我吃了一惊”(刘备,是我的对手!看来曹操是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对手,一个可以和自己抗衡的人物。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总结了“刘备有英雄志气,有英雄气概,有英雄灵魂,有英雄意义”。

看了《三国演义》,我一直以为刘备是个言而无信的窝囊废,其实不是。其实刘备也是一个英雄气质中人,有时候会生气,会发怒。比如“杜佑”是刘备演的,不是张飞。当然,由于他权力小,处境差,经常依赖别人,刘备不可能成为曹操那样的“笑傲江湖”。同样,由于性格的原因或者斗争的需要,刘备沉默寡言(语言很少),板着脸(不带感情),不像曹操那样高谈阔论,兴高采烈地跳舞,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英雄本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备不是英雄。在他沉默寡言甚至忍气吞声的背后,还有一波英雄主义。这种英雄主义不是表面的,而是骨子里的。

刘备的“英雄”表现在他的坚忍不拔。自从刘备起兵以来,日子一直不好过。可以说是“人不胆小”,他几乎没有过上舒服的日子。但我们见过他抑郁吗?我看到他屡败屡战。先是参加了对黄巾军的战争,当上了副县级公安局长安希伟,结果被自己用鞭子打了。后来因为在与黄巾军的战争中“力战立功”,终于得到了一个县级的高唐令(期间一度丢官),被黄巾军打败,只好投靠公孙瓒。偏偏陶谦死了,委托他代表徐州,却被吕布驱逐,只好投靠曹操。后来投靠了袁绍和刘表。可以说,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一直依赖他人,并频繁更换投靠对象,不断在朋友和敌人之间周旋。在别人,尤其是自称英雄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烦了,甚至自杀了。但是,刘备一直隐忍着。他甚至一度依附吕布。倒影?裴松之引用《祖师爷传》中舒威的话,说吕布的手下也看出刘备不是个省油的灯,于是对吕布说刘备“屡难养,宜趁早想清楚”。可惜吕布不听,后来真的死在了刘备手里。但是,从另一个立场来说,所谓“屡难不改”,不就是说刘备有英雄的志向和英雄的灵魂,所以不会愿意长期留在家族吗?

根据反映?裴松之引用狄咸的《春秋》,袁绍评价刘备:“刘玄德洪雅忠信。”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准确的。袁绍到底是不是袁绍,并不总是不清楚。但是这个评价和之前的说法是矛盾的。一个“屡难支撑”的人,能说是“洪雅有信仰”吗?其实要看谁对谁错。对于避难对象,刘备确实是“屡难养”;对于依赖的对象,刘备是“洪雅忠信”。为什么?就因为刘备是个有英雄志向的人。有了豪迈之志,就不会甘于活在别人之下,必须不断调整策略,寻找机会,所以“一次次难以支撑”。同样,有英雄志向,就要团结同志,凝聚力量,也要“风雅忠信”。其实我们只要指出一个事实就够了:关羽和张飞在当时都是一流的人才。而刘备呢?我不仅一无所有,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坎坷,几乎没有希望。但是,这两个人一直坚定不移的虔诚的跟着他,至死都不会后悔。关羽甚至来了个“一骑千里。”为什么?只因为刘备“洪雅有信仰”。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关羽、张飞同床共枕,是兄弟。关羽张飞,对刘备,称事为兄弟,实际事为王。可见,维系三人友谊的,是英雄的意义。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三个人睡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老婆在哪里。

3、能力的差异

应该说刘备的能力不如曹操,甚至差得很远。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伟大军事家。曹操的军事战略堪比韩信和田雷。所以有“论兵者与孙吴无关,用兵者与韩信、左贡无关”之说,而他自创兵法,撰写《孟德新书》,注解《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双全,理论与实战相结合。所以诸葛亮说“曹操的智慧为他人所独有,用兵如孙、吴”,“始皇帝称曹操有能力”,说“我心与曹操相通”,“他雄壮,豪爽,悲凉,是个真正的男子汉,豪爽”。

《三国志》中,陈寿评价刘备“机力不足,捉不到吴伟,是基于篇幅有限。”——刘备的能力不如曹操,所以他的基业更小。诸葛亮说“始皇帝称曹操有能力”,也证明刘备知道曹操能力太强,比不上自己。其实刘备一生只怕一个人,那就是曹操。刘备在徐州的时候,曹操去征服他。他说曹操不会来了。没关系。每个人都坐在这里。后来人家说你看到曹操来了,看到旗子了。刘备看到曹操的旗帜,掉头就跑,把老婆孩子丢在后面。他害怕曹操。

但是,“怕”能说刘备不是英雄吗?当然不是。古人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当然也不以能力论英雄。

所以曹操和刘备都是英雄,都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