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考题

2018 12我也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考研。那时候的我,人生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失败和挫折,眼高于顶,一心想着考上北师大。后来以3分之差错过了复试,郁闷了很久。我不止一次后悔。如果第一个简答题“谈谈你对‘诗与诗’的看法”没有浪费那么多时间,也许我后面的30分论述题也不会只来得及写一段。

事后看来,如何更好地回答“诗有魅力”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先说说这个概念的由来和内涵,然后给出一个是否认同的判断,再举一些具体的诗词作为例子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但当时太慌了,思路不清,答枝答枝。

今年4月,《读者》刊登了半小时漫画《宋词》,该漫画由陈雷带领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创作。本书以漫画、人物故事、知识讲解的形式,呈现了“词”这一文体从诞生之初到北宋兴盛阶段的历史。语言幽默,笑料频出,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体会到“词”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哪些著名诗人对其发展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他们的诗歌创作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们各自的创作风格如何,有哪些代表作?

如此全面的盘点词史,第一次看就想起了“诗有韵味”这个话题。

就是这样,什么是文字风格,“拍马屁的话”这种说法是否成立,要看若干个例子,等“定”了才知道。

1.“词”的诞生:花间派确立了“婉约”的正统风格

当我们想要认识和理解一个东西,知道它的特性时,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追溯它的诞生,看看它最初是什么样子,它的先天属性是什么。这样研究词,就要避开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

在这部半小时的连环画《宋词》中,作者用一章的篇幅介绍了词的诞生历史,重点介绍了新乐种“乐言”在词的诞生中的关键作用,然后列举了一系列为词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诗人,让读者对词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实“词”这种文体最早是在诞生之初就在民间流行起来的,也就是说当时的词人大部分来自民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早期的民间词叫做“敦煌曲子词”,收录在文集《云瑶杂曲》中。

后来到了唐末五代,一批人开始投身于词的创作。在西蜀,以文、韦庄为代表的“花间派”诗人把创作的目光投向了女性的美与生命,尤其是女性的内心世界。爱情离不开伤春和离别。场景无非是洞房,宋宴,方圆曲径。词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文采浓郁,温婉华丽,崇尚雕琢,追求谄媚,溢满脂粉之味。

后来,赵崇左把这些晚唐五代诗人创作的词编辑成书,命名为《花间集》。这部词集收录了18位诗人的500首屈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

这意味着这部集子中的词,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创作范本,初步确立了“婉约词”的正统地位。后来的词作大多沿着这一创作方向继续发展,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经典词。比如柳永写的《柳林钟》,浣溪沙,晏殊用优雅优美的语言写的《一个新词一杯酒》,欧阳修的《泪问无字花,红苍蝇过秋千》,颜、秦观的《伤心人的伤心话》,以及才女李清照后来的大部分词作。

可以说,“词美”的观点确实可以概括词诞生之初的文体风格,甚至可以兼容后世宋词中的大部分作品。

2.“豪放词”的出现,打破了词界只推崇“婉约”的局面

随着词创作在文人中的流行,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涵越来越广泛,有经验的词人开始将词引入表现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领域,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与婉约词风格迥异的新词类。

在半小时的漫画《宋词》中,作者* * *用了八章的篇幅介绍了八位重要诗人,包括晚唐五代的文、李煜,北宋的柳永、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可见,这八位著名诗人大多以婉约词著称,但其中有三位比较特殊,其代表作品表现出境界宽广、气势磅礴的风格特征。这三个人就是范仲淹、王安石、苏轼。

范仲淹曾经有过一次驻守边疆的经历。作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文官,范仲淹带兵平定了西夏挑起的战争。著名的《秋思渔夫的骄傲》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秋来风光塞下,衡阳雁来无人注意。四周,号角之声起,千里之外,长烟暮合。一杯浊酒是万里的家,而冉彦还没有回家。羌管覆霜,人不困。将军白发泪。”

这个词描写了荒凉的边塞风光和战士们艰苦的边塞生活。这种阴郁苍凉的风格后来成为豪放词的起源。

王安石的诗只有29首,但开创性的意义不容忽视。他的词也摆脱了五代以来的柔媚,具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反思意义。

苏轼是词史上的一个变数。继范仲淹的《渔父傲》之后,苏轼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新的词风。

具体来说,他第一次开始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过去深深的怀念之情。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壮美的自然景观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情怀和生活情怀;在《江城子·密州狩猎》中,他寄托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情怀;此外,苏轼的一些诗作表达了他顽强乐观的人生信念和超然适应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苏轼独特的旷达胸怀。大家耳熟能详的“丁风波,别听林中打叶声”就是这类词的代表。

词到了苏轼,其表现功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他创立了“婉约词”之外的另一个“豪放派”。从此,词突破了“彩学”的传统,成为刚柔并济、雅俗共赏的风格,词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苏轼之后,豪放词与婉约词平分秋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如南宋的辛弃疾,甚至影响到清代的诗人陈维崧。

这些诗人用自己的作品向我们证明,描绘重大主题和严肃崇高的感情不是诗歌的专利,文字也可以。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达范围和功能,客观上提高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韵”成为过时的片面假设。

3.一个反思:“诗韵”的验证只是进入“半小时漫画宋词”的路径之一

考研失败至今仍让我耿耿于怀,甚至后来看唐诗宋词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时,都会想起“诗词歌赋”这个话题,想通过阅读形成一个更完美的答案。

其实《半小时喜剧宋词》的写作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语言幽默,漫画现代,注重介绍诗人的生活经历。所以,不同的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收获。

比如,我们也可以通过寻找不同诗人对词的发展所做的不同贡献,来梳理出一条关于词的发展进程的线索,从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观察词从唐末五代到北宋的演变。

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人生经历、政治生活和他们的写作风格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某一类人是否一定会写出某一类文字,就像欧阳修提出诗歌“贫穷落后”的观点,意思是诗人越是失意,他的作品就越能写得细腻深刻。这是正确的吗?比如诗人颜姝,仕途亨通,又是宰相,但他的文字却优雅、干净、工整、富有哲理。这是个例外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阅读这本内容丰富但略显复杂的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通过这次带着问题看《半小时漫画宋词》,我发现了一个阅读类似书籍的技巧,就是在阅读前先问自己一个宏观的、全面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让“求解”贯穿阅读过程。

因为这类有一些* * *元素串联起来的书(比如这本书是* * *元素作为“诗人”,串联了各个诗人的相关经历和作品),内容相对丰富而杂。如果没有连贯的线索,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在一些细节中,而不是形成系统完整的印象。这样,随着

结论:

关于“什么是词”、“词有什么样的风格”这个问题,当然不能只看几个字就下结论。因为词史浩如烟海,名家辈出,经典作品浩如烟海。而想要真正对词有所了解,当然要沉入词史,阅读一些历史著作比如半小时漫画宋词,把词史上的名篇一一细数,仔细体会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种合理的对待知识的态度,也是一种实用的读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