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甘肃高考四大现象:首次出现几个新的转折点

2009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然而,首次实行网上阅卷,15以来报名人数首次下降,高考第一名首次落到临夏,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高考将成为3+X年后甘肃省的又一个“转折点”。

阅卷,第一次进入网络时代。

2003年6月,兰州大学文学院教师张正东正在一间教室里认真阅读高考语文试卷。与此同时,在2700公里外的广州,高考试卷已经率先实行网上阅卷。“我当时也没想明白,怎么在网上看论文?感觉很新鲜,想试试。”张正东回忆道。

这个小小的愿望,张正东等了六年。

2009年,甘肃省高考正式实行网上评卷。“08年看论文还是一纸论文,一个人负责一个大问题;网上阅卷,大家只负责一个小问题。”张正东说。

“分配给每个阅卷老师的任务总量其实更多,但题量却越来越少。”

高速扫描仪会将考生科目的答题卡扫描到数据库中,系统会自动评估客观分数,并自动保存考生答案的图像内容。扫描系统可自动检查是否存在重页、破损答题卡、信息不符缺失、空白答题卡、漏扫卡等情况。

“网上阅卷确实是一种进步。它更加保密、公正和客观。”2009年刚刚高考阅卷完毕的张正东感慨道。

保密!

2008年,阅卷时,一个阅卷老师可以看到整张纸。张正东清楚地记得,2008年,有一个关于读现代汉语的问题。他在批阅一篇论文时,无意中看到一位考生这样“调侃”:我读书太多太无知了!2008年,也成为所有高考阅卷老师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触试卷。网上阅卷,大家只能看到属于自己阅卷的题。

正义!

考生的试卷扫描后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随机发送给一个老师阅卷;同时会随机发给另一位老师阅卷,平均分计入考生成绩。如果评卷后两位老师的分数相差6分及以上,则将试卷送第三位老师评卷,评卷后相差最小的平均分为该考生的最终分数。评卷系统还对每个评卷人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评卷人员只能在许可的权限范围内进行评卷及相关操作,不能越权使用,防止抵赖和伪造篡改他人评卷数据,确保评卷数据的安全。

客观!

即使是同一个老师在阅卷,读到某个阶段时,系统会随机拿出老师之前看过的题,通过二次阅卷,观察同一个老师对同一个题的评分是否一致,这就是所谓的自评率。

“网上阅卷无疑对考生有利。如果有可能让一个老师在线复习20分的题和阅卷,那么每个人负责的题目越来越细,很可能只负责三四分。从20分到三四分,人的主观性评分的误差会越来越小。”张正东这样说。

当然,也有老师对网上阅卷的弊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雷同的卷子怎么处理?以前纸质试卷时代,相似率达到一定比例,可以认为是同卷;目前只能看出一个小问题。如何识别和处理相同的文件?

教材,改革后的第一场大考

目前甘肃省使用的中学教材基本都是2003年修订的。事实上,高中教材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从1978开始,高中语文教材已经修订了五次。

兰州二十七中化学老师陈俊来在谈到教材改革时直言:“教材改革是零星的、小规模的。大多数改革都是微调。这些改革对高考影响不大。因为高考的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其服务的教材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以高中文言文为例,“为了不使语文教材内容过于死板,给各地留出余地,可以在通用教材中互换其他课文或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作补充教材”,规定了所谓的“基本课文内容”作为高考必考范围。应该说,大纲编撰者的初衷是正确的。这样做,既保证了全国高考有统一的命题范围和统一的衡量尺度,又让各地大胆放开手脚,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教材,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高中三年,我在大量的课时里只学了二三十篇古文。而高考“魔杖”般的指点功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高考将古代汉语的考查限定为“文言文”,将题材限定为“人物传记”,将选材范围设定在课堂之外,从而失去了教科书的本义。由于教材目的的偏差,整合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在全国百万人考同一张试卷的激烈竞争下,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只删减了几篇“基础篇”,少得可怜。

基于此,改革中学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q版《语文》被视为传统语文教学逻辑的另类语文读本。

2005年从人教社普通高中全日制语文读物中选出了《卧虎藏龙八龙》两章,命名为《神武》。

2008年,姜堰市王根林的散文《敲钟人》被甘肃省列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材。

2003版中学英语教材在那年秋天的高一正式投入使用。与原教材相比,高中英语新教材在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和内容选择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致力于人文情怀。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摒弃了以往的知识实践,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文本。目的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逐步走向成熟。新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新教材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他们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他们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面对新教材,专家一致认为,调整知识结构,更加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注重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改革后,高考题基本上是各方认可的。以语文卷为例,很多老师认为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散文阅读中“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精神,也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一个方面。作文的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做生活中有良心的人,争取发展的机会。这些都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上对待生活的好材料。

考生人数、考试成绩、录取分数线都下降了。

6月26日,甘肃省高考考生本科志愿填报结束。7月10日,普通高校招生全面启动。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突出了两个特点:考生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均低于往年。从公布的甘肃省高考文理科前100名学生名单可以看出,今年理科考生的分数与往年相比有10-20分的差距。6月24日,甘肃省一本、二本高校录取分数线公布:第一批重点大学理工类、文史类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为521、516,分别比去年降低37、44分;第二批院校理工类、文史类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为470分和466分,分别比去年降低了37分和35分。

考生和老师普遍认为今年考试科目难度高于往年,这是今年高考成绩整体下滑的主要原因。

2009年高考还有一个显著变化:报名人数自15以来首次下降。今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28万多人,比2008年减少6000多人。从2009年文理科前100的名单中可以明显看出,应届考生的比例占到了68%以上。省招办相关部门回应: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初高中毕业生分流取得成效;“诚信体系”介入高考后,被录取考生的报名率明显上升,往届毕业生的沉淀减少。

文科庄媛花落临夏

自恢复高考以来,临夏州有两位值得铭记的考生:1980,考生曾干净利落地在高考物理试卷上取得了100的满分;2009年,考生梁获得全省文科一等奖——临夏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公布的当晚,梁立中所在的临夏中学的工作人员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他不停地问记者:“你确定?真的是冠军吗?”

这位工作人员的兴奋是可以理解的。与甘肃省其他地方相比,临夏教育相对落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

长期以来,临夏的教育资源也出现了分布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直接导致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生源不足甚至过剩。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硬件建设,满足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是大势所趋。目前,临夏州共有学校1497所,其中小学1212所,普通中学95所,电大分校1所,师范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职业技术学校7所,幼儿园4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4.48%。

正是通过几十年的磨砺,临夏这块人们记不得状元的土地,终于在2009年诞生了文科状元,这绝非偶然。今年高考,永靖县三所学校27名高考生进入全州前50名。这是当地政府多年关注教育的结果,更深一层分析是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实力提升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