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很听话,回到家开始不听话怎么办?
但一回家就“变成了捣蛋鬼”,生活自理能力经常下降。我无法想象这就是那个在幼儿园愿意承担更高难度活动的孩子。恶作剧防不胜防,就算刷牙也要找个机会往卫生间的镜子上喷水。很难想象你怎么能成为一个在学校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尤其是刚放学回家,什么都不愿意做,说几句话就呱呱叫。在窝里明显是横的。
我以为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杀熟食”,其实他是:在学校约束崩溃之后。
从表面上看,放学后自制力崩溃是一种发脾气,但儿童心理学家表示,这种情绪爆发与通常的发脾气不同。
孩子发脾气是为了试探自己的界限,或者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放学后自制力崩溃”是没有目的的,是纯粹的崩溃,孩子在情感上被彻底碾压,再也无法保持平和的心情。你肯定想问,孩子在幼儿园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会突然崩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介绍一下“有限自制力”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梅斯特在1998中提出:我们人类只有有限的意志力,如果过度使用意志力,我们就会失去意志力,所以控制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被称为“自我损耗”。比如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每喝一口,杯子里的水就少一点。
如果不补充,喝几次后,杯子里的水就没了。我们的自制力就像这杯水,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完全用完了,又没有新的动力补充,我们的自制力会大大减弱。我想补充一下,这个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已经流行了20年,有各种文献支持,但是现在有学者提出挑战,认为实验方法有问题,“自我耗竭”根本不存在。
目前“辩方”还在争论,没有定论。这一理论无论最终被证明还是被证伪,仍能给我们分析“放学后自制力崩溃”问题带来一些启发。孩子在学校的时候,会很努力,努力维持“好孩子”的形象。比如尝试分享,尝试融入群体,尝试做别人的好朋友,尝试做老师的好学生等等。
但是维持这个形象,特别消耗孩子的意志力。因为在集体生活中,你不能为所欲为,你可能需要做出让步,你可能需要做一些你不是特别愿意做的事情。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压力,孩子的负面情绪可以一整天慢慢积累。
但为了维持自己“好学生”的形象,他必须用意志力来抑制这些负面情绪。一旦他回到家,或者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他就不再需要背负“偶像包袱”了。他的心情就像一个充满了气体的气球,砰的一声完全爆炸了。这就是所谓的“放学后自制力崩溃”。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很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把类似的场景放在自己身上。
当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比如,有时候你看到同事做的工作质量跟你的要求差得很远,你总不能把文件往人家脸上一拍,说:“你看看你在搞什么狗屁!”(虽然我知道你很想这么做)你只能忍着,试着说:“我觉得这里还有提升的空间……”在朝九晚五的工作、开会、写报告之后,你可能会感到有点沮丧。但是在老板和同事面前,我们不得不打哈哈,尽力保持一个温柔、冷静、理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