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项目内容

基于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基地的现状,该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三世界文化研究;

3)全球交流中东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作为东方主义对象的异质文明——“非西方世界”与中国:从泰戈尔、鲁迅到马尔克斯和赛义德(“非西方世界”的跨文化比较):

4)多元文化主义和边缘批评;

5)从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接受的角度看20世纪“西方文论在中国”;

6)本土传统与比较诗学:文化殖民主义还是文化相对主义;

7)求* * *同源: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学派。

C.翻译研究与中西文学和文化的关系

中西文学和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全球化”的进程是迅速的。但无论是“流”还是“文化”,都有不可或缺的路径、桥梁和媒介——以语言为媒介的翻译。在"刘"、"华"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我们应该打破翻译理论仅停留在语言学范畴的局限,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层面上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拓宽中国传统翻译研究的视野,在巩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基础的同时,建立21世纪具有新意义的翻译研究。交流不是单行道,但流向总是由有关各方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西学东渐”说了一个世纪,但历史更悠久的中学西学广播却长期被忽视。本文以确凿的事实和丰富的史料记载为依据,从路径、桥梁和媒介即翻译的考察入手,梳理中学广播西学的历史脉络,总结其经验、教训和规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西部学者一直是中学西部广播的主力军。

对西方中国学的历史、流派、机构、人物、成就和现状的研究自然成为翻译研究与中西文学和文化关系研究的结合。采用传统的实证方法,引入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文艺学、解释学、接受美学的观点,以历史时代为经典,以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为内容,本文以此为纬度,对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方面——中学西传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和描述。

适应现有的人员构成和以往成果的基础,以中学西播问题研究为突破口,力争在3至5年内完成一部多卷、系统、全面、翔实的中学西播史稿。在这一过程中,国外的翻译研究和中国研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