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省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拥有文、史、哲、理、工、管、教、法、经等多个学科门类。学院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市。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100多亩,南依秦岭,北依渭河,环境优雅。

学院的前身是1958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后停办)。在此基础上,1975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宝鸡师范学院。经1992原国家教委批准,宝鸡师范学院与1984新成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院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创优评弊最佳单位”称号。2008年被教育部授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6年被批准为“新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高校”。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全体师生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发扬“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潜心发展,立足宝鸡,服务地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使社会。

学院设有哲学(社科系)、政法、教育科技、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经济管理、音乐、美术、数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化学与化工、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体育、成人教育学院(。本科专业47个。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有资格招收外国学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600余人。

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人才作为办学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水平不断提高。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5人,副教授以上教师300余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30余人。3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基金奖、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选拔培养了100多名高层次人才。26名教授参加了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A&F大学6个学科8个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同时,65,438+0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受聘为我院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建设,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综合实力。目前有2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14572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3164台教学用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价值654380+亿元。新老校区各有一个图书馆,藏书654.38+0.76万册。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拥有近7000台信息终端。教学设施先进,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高等教育“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按照我院“宽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能力与发展个性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自2001以来,我院共获得10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主持或参与12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个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数学、应用数学)被评为省级名牌,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本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灾害监测与机制》。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团队”分别为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省级创新实验区。此外,我院还建设了40门精品课程、76门重点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双语课程。建成了140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坚持研究型学校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主导,通过整合学科团队、细化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院级重点学科10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理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有人文、秦州文化、教育科学、城乡经济、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非线性、应用化学、自动化、计算机软件、机电工程、陕西文学、陕西方言、哲学法律等14个研究所。“秦州民族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是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项目3项,其他各级项目456项。近五年来,共发表著作115篇,学术论文3204篇,其中权威、核心期刊618篇,SCI、EI、ISTP、新华文摘收录转载文章162篇,以及NPC抄袭的资料。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学报》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获陕西省优秀期刊、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其中《秦州文化与青铜器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期刊优秀栏目;西部论坛,成立于1999,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

学院大力弘扬“学而优则仕,敬德能人”的校训,以“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尊严、重导、求精、求新”的良好教风,“勤于思考、求实、务实”的浓厚学风,引导和激励师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2004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五年来,我院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在陕西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坚持走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道路。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学院与美国里奥格兰大学有着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每年互派留学生。同时,学院积极实施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秉承师范教育优良传统,全面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坚持以服务地方为根本导向,多层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

“十一五”期间,我院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的能力,力争到2016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师范教育特色明显、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学院。

2016年,我院计划在全国31省(市、区)招生4550人,其中本科3770人,高职(专科)780人。热烈欢迎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学生报考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