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大臣曾国藩,我们普通人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曾国藩被称为清朝第一完人。毛泽东主席、蒋介石和梁启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憨厚又平易近人,我一个人伺候曾文正,看着他收拾洪阳之战,太完美了。如果和今天的人换个位置,能有那么完美吗?

梁启超:我叫曾文正集,一天要重复三遍。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童年

据说有一天,一个小贼溜进曾国藩家,想偷点东西,就藏在房梁上。小偷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底下看背书,就想,等书后面看完了,再下来偷东西。然而,几个小时后,曾国藩仍在底下背书。小偷等不下去了,从房梁上跳下来,轻蔑地说:没见过你这么笨的,我会背。于是,小偷在曾国藩面前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一模一样。曾国藩目瞪口呆地看着那贼,那贼却不以为然,走了。

曾国藩的智商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第二,少年就学阶段

在曾国藩之前,老曾家没有一个读书的,都是农民。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曾国藩爷爷那一代得到了稳固的家业,但依然存在。

一个严重的问题,家里没有秀才。打破魔咒的是曾国藩的父亲。然而,曾国藩的父亲在参加了16省考后,仍然没能拿到奖学金,只拿到了17省考。

可以说智商一般。作为儿子,曾国藩与父亲有着相似的经历。我参加了六次乡试,还是没有考中秀才。大家都劝曾国,他不是读书的料。

考官真的很讨厌曾国藩,考官斥责曾国藩的文章无理取闹。有人曾把曾国藩的卷子贴在考试院的墙上,作为反面教材,警示后人不要效仿。

第七次参加乡试的曾国藩终于考上了秀才。从此曾国藩如有神助,考试生涯从此异常顺利!我考了一次,第二年考了进士。这一年曾国藩才27岁。

第三,北京的官方舞台

曾国藩考上进士后被分配到国子监。入京前,曾国藩从家里带了很多钱,因为曾国藩的工资不够日常开销。

曾国藩受到咸丰帝的赏识。通过七年的努力,他从七品小官晋升为二品大官,但曾国藩依然没有摆脱贫困。帝国政府

给自己发工资根本不够,只能等当地官员来北京要求给自己工作的时候收点象征性的小费,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在北京为官的日子里,曾国藩虽然特别思念家乡和亲人,但因为经济紧张,不能回家。

可见曾国藩做官还是比较干净的。虽然生活并不好,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曾国藩的人生信条是:谦虚敬业。

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功臣。

清政府被太平天国压着的时候,曾国藩自告奋勇,创建了湘军。但是,这支部队的经费属于地方武装。

清朝的正规军由八旗和绿营组成,被太平军打败。

曾国藩的湘军采用了“打硬营,打暗战”的笨办法。每天行军四十里,然后让士兵挖又深又宽的壕沟,筑起城墙保护营地。赢之前保护好自己。就靠这种笨办法,把太平军围困住了,洪秀全的天京终于被打破了。

五、洋务运动时期

安庆内军械所在安庆成立,试图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新式枪支弹药。这是清朝第一个手工制造现代化武器的军事作坊。

以上简单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那么我们普通人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呢?

1,奖惩分明,人与人相连,不为自己的缺点辩解,不嫉妒别人。

曾国藩早期抗太平军时,认为道德可以激励他人。后来我发现,虽然“申请者云集”,但当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于是我问赵烈文,“大家都离开我了,为什么要都去公户呢?”

赵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利。如果他不能做官,不能发财,不走怎么办?”曾说:“我该怎么办?”赵曰:“聚多人之私,可成一人之公!”我听得很清楚。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余过去在军营里,对此并不关心。他没有乱花钱,但也不在乎。”

后来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有功的下属进行奖励,并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了“军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政策。

曾国藩在湖南的军饷远高于绿营,士兵除自用外,还能养家糊口。官方工资不仅更高,还可以“公费滋润”。他还明确制定了赏银的规范,用赏银来“鼓好胜之心”。

此外,他对战争中的抢劫行为“不闻不问”,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湘军攻陷南京后,城内财物全部被抢,无一上交朝廷。

曾国藩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赞助幕僚做官。

很多情商高的人,为人豪爽大方,赢得了广泛的人脉。人脉不是说你用了多少人,你叫了多少人在身边,多少人为你尽心尽力,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记住这句古老的格言:“当你通过一个狭窄的地方时,与行人保持一步之遥;味道浓的时候,减三分让人吃。“努力吧,莫问的未来。

2、拙而巧,勤而巧。

曾国藩不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对于他的智商,有很多评论认为他应该是“中国人的首都”。

但曾国藩的胜利在于他不懂得耍手段,他愿意“努力”。曾国藩用笨功夫学习:上一句不懂,下一句不读;这本书不看完,不碰下一本书;一天的学习没有完成,第二天就永远不会刷新书本。利用这些笨办法,曾国藩打下了坚实的儒学基础,为以后的升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学习曾国藩的自我反省和长期进取的毅力。

李波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说,曾国藩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剿灭太平天国,二是发动洋务运动。普通人应该学习曾国藩的自省和毅力。正是他坚持不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使他完成了从普通人到“晚清名臣之首”的蜕变。

李博评价说:“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你是否聪明没有必然联系。”曾国藩和小偷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那么,是什么让曾国藩完成了“立德、建功、立言”——这个封建社会最推崇的成就呢?依然是他坚持不懈的自我修正和自我否定。

曾国藩写日记,丘缺斋的日记写了一辈子。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即使一只眼睛看不见了,他仍坚持写日记。他最引以为豪的是,无论多忙、情况多危急,他都能“天天学习”。荔波评价说,曾国藩最大的优点只有一个,就是他一生都能不断反思和学习;在反思、自省、学习中不断进步,真正做到“三省吾身”?。

曾国藩写了一副对联,第一部分是:不是圣人,就是禽兽。从中可以看出他严于律己,立志成贤的决心。今天,我们普通人学习曾国藩,是因为我们要学习他的智慧和具有普遍启蒙价值的思想。这种智慧就是“自我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最大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自我教育。曾国藩资质一般,也有常人常见的性格缺陷,一生做了很多错事。但他有一个常人最难具备的优点,那就是敢于反思和自省任何事情,任何错误和缺点,以一种崇高的信念要求和审视自己。这种崇高的信仰,就是儒家“养气平天下”的理想,是“仁、忠、恕”的道德精神。

曾国藩传:天下最拙,可得天下。

曾经读书的曾国藩,也是亲朋好友眼中的“傻孩子”。他没有天赋和禀赋,连偷他家东西的小偷都嘲笑他愚蠢。但他能达到圣贤的境界,靠的就是四个字:勤奋,恒心。读曾国藩文集,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知道,年轻时的曾国藩,在仕途的追求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屈辱、失败甚至生死考验之后,才慢慢成就了曾国藩传奇的一生。

4,还是求稳。

曾国藩自己也曾说过:“世上最笨拙的人也能打败世上最聪明的人。”因为曾国藩艰难的科举经历,塑造了他“拙中有道”的处世哲学,并终生践行,培养了他不同于常人的勤奋、吃苦、脚踏实地的精神。他这一辈子,不走弯路,不走捷径。他总是用在别人眼里最蠢的方式去做,比如读书,考科举。他在带兵打仗的时候,也是“硬扎营盘,打了一场持久战”,从来不靠巧妙的招数,而是靠韧劲把敌人打到底。人际交往中讲究“诚”,待人真诚,不玩心眼。就是这样一种“笨拙”的精神基础,促使他达到了日后建功立业、立德立言的“三仙”境界。

5.实验精神和开放态度。

曾国藩虽然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并不像一般儒生那样墨守成规。他总是愿意尝试,并且努力尝试。即使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也愿意尝试一个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在国家危难之时建立一支军队。这该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没有资金,他到处筹钱;没有人员,他到处招聘;没有经验,他翻来覆去。就这样,他建立了著名的湘军!

面对外来侵略,他不会盲目排斥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他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治国理念,把国际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在现在看来很正常,但在当时,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观点!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在清末动乱之时,他创建了湘军,发起了洋务运动,培养了左、李鸿章等晚清名臣。对当时的他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荡涤国家动乱,找到复兴之路,才是他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6.学习曾国藩的务实态度。

一句话学曾国藩,就学会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眼大局:一个成功的人在经营企业的时候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计较琐事,胸怀宽广。从小处着手:有些事情必须从小处着手,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成就大事。我们要做生意,要学习,要教育孩子。

后人用一副对联概括了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三不朽言,为人师表,为人第一。”

作为一个普通人,学习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道,对他的事业发展、家庭兴旺、子女教育都会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记住,勤奋可以弥补错误,谦虚是最好的处世和待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