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公式速记|一天一题|董仲舒教育思想

简答/论述题:考过的学校:

1.论董仲舒的教育思想。(16苏州大学)

2.简述董仲舒的德育思想。(11扬州大学17天津大学?19吉市师范大学)

知识点位置:《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第四节。

知识点的重要性:★★★☆☆

题目:讨论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回答:

董仲舒是西汉最著名的儒生,也被称为“汉代的孔子”。董仲舒博学,放宽五经。在他的作品中,《春秋繁露》和《贤人良策》影响最大。

(一)“良策为德”与三大文教政策(即汉代的文教政策,详见本章第一节)

董仲舒在《为德良策》中向汉武帝提出了三条文教政策建议: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第二,促进国子监培养学者。第三,重视选贤任能。董仲舒的三点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成为汉代三大文教政策,确定了整个封建社会沿袭儒家思想的文教局面。

(二)关于人性和教育的作用(简答)

论人性。

人性论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基础。

(1)董仲舒认为人性中有“仁与贪”。“仁”是指人性中有利于促进封建社会道德发展的先天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方面;“贪气”是指人性中与封建社会道德相冲突的先天因素,是从属方面。他们是人性的对立面。他的人性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有一定的联系,没有摆脱道德超验主义的影响。?

(2)董仲舒区分人性与善,善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人性与善的关系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人性是善的可能性和内在基础,善是人性在教育条件下转化为具有一定道德善的现实人格的结果。

(3)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论。

董仲舒明确地把人性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他提出了“人性三质”说:“有战斗之性,有人民之性,有圣人之性。”教育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1)“圣人之性”是一种“过于善良”的自然本性,这是常人所不可能的,也是后天所达不到的。

②“打架的本性”不是“善”,而是本性“恶”,教育他们也没用,只能用惩罚的手段来对付。

(3)“人民的本性”是指全体人民的本性,必须经过教育才能成为“善”。

2.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圣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欲望,注定向善的方向发展。打架的人情感欲望很强,很难控制自己。他们注定要向邪恶的方向发展,只有惩罚才能阻止他们作恶。具有“中国本性”的人是教育的主要对象。董仲舒的人性论破坏了先秦时期原始的、平等的人性论,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3)论德育(简答)?★★★☆☆

董仲舒的德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道德教育是董仲舒教育思想的核心。董仲舒主张教育与刑法并重,但强调道德教育为基础,刑法为目的和补充。

(2)德育内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德育内容。

董仲舒强调“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相结合的总体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3)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

(1)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体现封建国家利益原则的道德追求应该高于个人利益。

(2)提出“与人为善,与我为义”。“仁”突出了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权利的尊重,“义”突出了个体对社会和其他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③提倡“仁智”。在道德修养上,要做到“仁”与“智”,即道德修养中的情与知的统一。

333加油站原速记密码:原方(方圆)重仁智(3)

公式协会:方圆非常重视仁和智慧。

以上公式来自333加油站葵花宝典的公式笔记,章节可能与其他书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