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主观题有什么答题技巧吗?

在回答地理主观题的时候,要回答要点。要点要完整,要有逻辑,这样才能得高分,又不丢分。请注意以下几点:

1.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评价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往往是利用新材料提供的信息(文字、图像、数据、图表等。)来设问。这些材料和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思考问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解读有效信息的方法。关键是有效地提取和解释材料和图表信息,并将其用于提问。

例题(2005年高考):根据图4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汉书)记载:祁连山“张掖与酒泉交界,有松柏、荚、水五树,冬暖夏凉,宜牧。”匈奴谣曰:“祁连山之死,使我六畜不得繁衍。”

(1)根据图4,简要分析了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能力,分析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解析】:(1)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日温差、年温差大,降水少,风大。沙漠分布广泛;是季节性河流,还是内陆河;由于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形成许多绿洲,相互连接,形成绿色走廊;结合物质信息,确定主导自然条件为水。(2)干旱地区农业的过度开发必然导致对水资源的争夺,必然导致水资源的相对短缺,耕地的短缺,以及由于前期气候干燥和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

2.关于地理的主观题有很多,涉及到对地理现象和原因的分析,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解释。要做好这一切,就要懂“理”,在此基础上学会使用地理术语,提高准确表达地理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意源于教材和固化的描述性语言。力求“学会说话,有话可说。”比如地震波传播是“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背斜地形在地质构造上之所以经常倒转(即背斜谷),是因为“背斜顶部容易受张力侵蚀成谷”;在气候类型中,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或干热”。2002年全国高考第39题第四子题考察了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泛滥的原因。答案是“沉积物沉积、地面河流形成和集中降水”。2004年高考36题第四子题考察了中亚咸海沿岸围垦时大量利用河流进行灌溉,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合理灌溉对该地区土壤的影响,并解释了其发生过程。答案是:“引起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发生过程:当地下水位上升到土层时,水中的矿物质(或盐类)因强烈蒸发而堆积在土壤表层。”

3.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即思维图),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地理逻辑推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例句:冰岛南部气候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正确组合是[D]

A.苔原气候-太阳辐射b .冰盖气候-纬度位置

C.温带海洋性气候-暖流d .温带海洋性气候-大气环流

主观地理题是在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能力考试的学习导向。

高考地理主观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科内的综合题(常以区域问题为切入点,以区域地图为背景材料,考察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另一类是学科间的综合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传递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遇到有历史事实或社会热点的现场新问题时独立编答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