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考试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作为测试英语爱好者或相关工作人员口译能力的一种手段,口译测试的成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多次承担英语中级口译的工作,对考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译错误做了一些总结和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因素。下面以考生在之前的口译考试中的表现为例(两次英汉互译,两次汉英互译,各分四段,***16,每段后有约15秒的停顿供考生口译),分析考生出错的原因,说明对口译教学实践的启示。
第一,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造成的误译来自语音、语义、句法和语篇等多个层面。
(一)听力辨别错误
例1:中国的支持是我们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过程中不断冒险的源泉?(?支持?段落1 .3)
误译:有些考生把支持这个词误听成体育,背后的目标自然理解成和体育有关?目标?这样,由于对句子主语的错误理解,造成了全节主题的误译。
原因分析:由于原语言的形式是预制的标准语音材料,给考生输入的语言信息基本不受地方口音干扰。听错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考生被动接收,即孤立地听单词或句子,没有任何语境提供线索,过于注重信息的语言形式。这是反对吗?口译员在接收时要主动监听?也就是解释者在听的时候非常注重信息的含义[1]。
(二)对词语含义的误解
非常感谢你盛情邀请我访问你们伟大的国家。尽管我们两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我们有许多共同点。(善意的邀请?地理上相距甚远。有很多相似之处。段落1.1)
谢谢你的热情款待。
虽然我们两国在地理上相距不远,但我很高兴访问贵国。但我们仍然是友好的邻居。
虽然我们两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我们两国人民非常友好。
例3:?我相信这次访问将是有益的。(相信这次访问一定会有所收获。段落1.4)
误译:有益的,有益的,有帮助的,有益的和令人愉快的
例4:在今天的知识经济中,没有一个固定的、经过检验的成功公式...(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中,任何一个局部领域都没有固定的、经过验证的成功模式。段落2.1)
误译1: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知识社会,快速变化的社会。
误译②:设计考试无一成功。
原因分析:语义误解是英汉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上面的例子中,考生误译的词组盛情邀请,地理位置远的部分,有很多共同点,说明他们没有精通词义,没有储存足够的这种文体中经常出现的语言板块,或者这些板块没有被激活,不能及时提取;
奖励说?有用的,值得的,满足的,可喜的?考生的误译大多受到名词奖励(奖励、奖赏、奖赏)词义的干扰,翻译过于生硬,拘泥于词的词典意义,有明显的词对应痕迹,翻译没有体现动态背景下选择词义的技巧;
知识经济的结构类似于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考生之所以误译,除了不认识这种结构的词组外,也说明汉语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或者对一些流行词语不够敏感。但是,没有设置和测试成功的公式的误译主要是误解了测试的单词的语法功能和这个背景下的单词的含义,没有理解测试作为过去分词来修改公式,对不对?确认了吗?意义,而是基于另一个熟悉的意义?一次测试,一次考试?把这句话翻译成?没有设计考试成功的?。
(三)句法结构理解错误
例5:由于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几乎相似的政治和文化交往,我们欢迎中国对小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和立场的关注和理解。(我们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传统基本相同。因此,我们欢迎中国对小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和立场的关注和理解。?段落1.2)
我们许多人传统上都有类似的政策。
误译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小国或弱势群体的民族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原因分析:英汉句法差异巨大?英语句子主谓宾结构鲜明,语法要求严格,而汉语句子复杂多变,显得松散。英语句子讲究形合,先搭配主语和谓语构建主框架;汉语句子是并列的,整个句子都是围绕要表达的思想来展开的[2]。在英语中,与主语或宾语相关的定语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如果定语的有限成分是很少的词,属于固定模式的短语或句子,通常采取介词形式;如果定语的字数比较多,而且大部分属于主谓搭配,就经常使用后置形式。而且后置形式也有分类,一是使用定语从句,二是使用各种相关手段——不定式动词、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等。至于状语成分,无论是介词还是后置,都是根据需要在其位[3]。
考生对句子的理解取决于对英语句子主谓宾结构的把握。在这个长句中,主谓宾结构在于我们欢迎兴趣和理解,并作为引出原因的状语从句。从句中政治文化交易几乎相似的介词短语是发展中国家的后置定语。在主句中,中国表示也是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宾语利益和理解,而调节小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和立场是一个介词短语,因其字数较多而用作利益和理解的定语。考生熟悉各种书面句子结构和句型的分析,但没有扎实的语法基础,在临场发挥时无法很好地理解这种稍纵即逝的长句话语信息。他们只捕捉零星的单词和短语,对整个句子结构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更不用说做什么语法分析了。他们断章取义后出现上述误译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话语失误分析
例6: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任何地方都没有成功的既定和经过检验的公式。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的员工需要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频繁的变化。此外,我们需要能够为自己创造新的机会。在大学里,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大胆梦想和敢于冒险的信心。一个大学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带领他的学生在通往学术成就的漫漫长路上前进。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道下一步在哪里。通过建议一种新的前进方式,教师创造了一种冒险的感觉,并允许学生瞥见知识的前沿。这就是教和学变得令人兴奋的地方。(第二段)
原因分析: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人类认知活动的目标总是在认知过程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4]。解释通常围绕一个主题。由于时间限制,口译员更容易专注于最相关的信息。从言语辨别、语法分析等语言学方面,到根据源语的主题、背景和相关知识发起背景假设,都是在寻求和实现背景假设与话语本身的关联,从而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然而,如果解释者将错误的预测与他所听到的联系起来,就会导致误解和信息搜索的偏差。
以上分析的都是影响考生的语言因素。此外,许多非语言因素,如考试焦虑、物理噪音和生理噪音、受众因素、文化差异、记忆和笔记能力、考生的百科知识等综合素质也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分析,而是从考试焦虑、物理噪音和生理噪音、观众因素三个方面着重探讨非语言因素在口译考试中的作用。
第二,非语言因素
(一)考试焦虑
Ellis将考试焦虑归为情境焦虑的一部分[5]。一般来说,?中度焦虑?会调动自身生理心理的各种积极因素来应对突发事件,但是如果呢?过度焦虑?自我调节会失控,身心受到压抑甚至完全紊乱,出现知觉、记忆、思维的错误,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影响考试成绩。?过度焦虑?许多考生在考试时怯场。害怕?在意文字,过于注重个人表现,导致心烦意乱,翻译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思想负担重,信心不足,导致的过度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还可以表现在听原文,因为记忆力差,笔记不当,使翻译内容有缺陷,导致当场毫无准备。缺乏自信让考生被动或担心,或担心词汇量不足,表达不正确,还是会在翻译过程中卡住,导致大脑暂时出现问题?空白?这种状态下的翻译无法保证连续性和正确性。个别候选人非常紧张,他们说今天我的名字正在进行个人信息确认。不合理的自我介绍,以及考生出汗、声音、身体颤抖等剧烈的生理反应。
(2)物理噪声和生理噪声
作为语言学术语,噪音是指?传输信息时发生的所有恼人的干扰,这些干扰不是来自信息源[6]。噪声可分为物理噪声(外界干扰、扬声器故障等。)、生理噪声(听力障碍、疲劳等。)和心理噪音(语言因素分析中提到的)。口译考试严格的考试工作安排要求考场尽量减少物理噪音。但个别临街的考场,电脑控制的上课铃声和不时传来的过往车辆噪音,还是会对本就紧张的考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受生理噪音影响严重的主要是各个考场中排在后面的考生。长时间在等候室等候(每个考场约18名考生,每人考试15分钟)使他们身心疲惫,坐立不安,在耐心中耗尽。在考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忘记之前说过的话,遇到难以听清、理解和表达的地方,容易情绪波动或干脆放弃。
(三)受众因素
口译考试不同于现场口译,它面对的受众不是普通观众(出现在宴会、礼仪庆典、演讲报告、宣传推广等场合的人。)、专业观众(出现在大型国际会议、研讨会、讲座、报告、谈判、工厂、实验室等场所的人员,包括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员)或特殊观众(领导嘉宾、双语观众或考试期间,禁止以任何方式对考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但两位考官应及时对考生的每一部分表现进行评分。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回音和反馈的口译氛围中,考生很难对自己的翻译进行修正,只能按照个人理解来表达,心理压力很大。
以上实例分析表明,在口译考试过程中,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都会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针对性分析对口译教学实践有以下启示。
1.巩固语言基本功,筛选口译教学对象。
扎实的基本语言技能是成功口译的先决条件。高校的口译课程一般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开设。理论上,他们有比较好的语言基础,有较好的语音听力、语法层次分析、语义和语篇分析等语言技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没有经过筛选的学生,智力水平和语言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个别学生对口译毫无兴趣,也不具备接受口译训练的其他条件,这无疑为接下来的学习设置了先天障碍,结果得不偿失[7]。一些考生考试失败的明显原因是不具备口译员的基本素质和潜力。
2.排除心理噪音的干扰,正确识别预测题目。
掌握主题识别的技巧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噪音的影响,训练他们结合与各种主题和背景相关的语言内和语言外知识,预测原说话人将要说的话,并将这些预测的信息应用到听力理解中,从而对话的意思进行筛选和吸收。比如可以采取主题演讲的方式,训练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揣摩演讲人的心理,总结演讲人的想法,预测演讲的内容。另外,广泛阅读,熟悉各种文体,对科学预测主题大有裨益。
3.大脑笔记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减轻记忆负担。
在口译过程中,笔记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没有良好的心智记忆能力,只有笔记是不行的。所以在口译中把大脑记忆和笔记有机结合起来,以大脑记忆为主,笔记为辅,始终是做笔记的基本原则。数字翻译和专有名词给口译带来很大的信息量和记忆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笔记可以先着重记录数字和专有名词,再加上关键词、连词、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录音不全,因为口译笔记不是速记,可以用在表达上;笔记不多,但能在表达时激活被动记忆。所以,用你最容易辨认的方式做笔记,中英文都可以,能唤起短期记忆。记录的目的不是在表达的时候看笔记,而是让笔记起到提示作用[8]。
4.记忆大量固定表达,积极寻找语言智能板块。
利用语言智能模块记忆,坐对位置,是高效准确口译的方式之一。斯卡汉[ 9]在他的书《语言学习的认知方法》中提到,许多语言的产生是基于冗余的组织记忆系统。而且,说话者经常需要通过使用记忆的语言块来避免进行分句内部处理(要求实时),口译中语言板块的使用是在承认双语者之间差异的前提下跨越双语者之间的桥梁,并寻找目标语言和源语言的相应成分,这些成分以单词、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平日记忆大量的语言板块,尤其是政治评论、时事新闻、外交接待等具体内容、文体以及具有重复词语和结构的成语。造句时,这些板块可以根据语法规则移动到自己的位置。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还可以增强对课文主题的预见性,缩短口译时间,提高口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5.注重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口译活动中的心态与环境、休息、身体状况、翻译主题和译前准备密切相关。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训练学生在口译考场或现场浓厚紧张的气氛中流利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帮助学生摆脱思想包袱,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保证充沛的精力,克服心理焦虑,端正考试动机,建立自信,培养抗压、抗干扰能力贯穿口译教学始终。公开演讲和口译模拟训练都是有效的训练方法。
口译是一项高度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译员需要快速分析和整合从源语言接收到的信息,然后用流利的翻译语言表达出来。对考生在口译考试中的错误进行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口译训练,提高口译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口译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