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有哪些,有什么原则?
语文数学(文科或理科)综合(文学或理科)英语。各省市有差异。
考试原则:选择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普通高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每年6月7日在全国各地举行,根据各省情况持续2至3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是中国和中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专有名词。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考。
采用笔试。考试科目因个人选择而异。必修内容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他科目的考试方法有:
江苏: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
河南:采用“3+X”模式;
上海:使用“3+1+X”模式(2011之前)和“3+1”模式(2012起);
其他地区:使用必修科目+文科综合或必修科目+理科综合;
部分地区课程改革(2007年实施):采用必修科目+文/理整合+整体整合(包括音乐艺术等科目)。
“3+2”考试制度
“3”是指文科的“语文、数学、外语”,“2”是指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
“3+X”考试制度是基于“3+2”的改革。
“3+X”考试制度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验教育体制改革而进行的一项实验,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考试分为理工科和文史。理工类考生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综合测试;文史类考生综合考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理科综合测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文科综合测试包括政治、地理、历史。理工类和文史类的中英文试卷是一样的,文史类的数学试卷比理工类简单。
“4+X”考试制度
这是广东省新课标改革后使用的考试制度。(2010起,广东改革使用“3+X”考试制度)
考生分文理科,每个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到两个专业。其中,文科考生可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中的一两项(政治、地理不能同时选择),理科考生可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一两项(物理、生物不能同时选择)。每个考生都要考语文和英语,而文科考生和理科考生分别考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还有文科和理科基础考试,再加上X的一两门科目,就成了今天的“4+X”考试制度。
“3+1+X”和“3+1”考试制度
“3+1+X”是上海市推出综合科目后,一直实行到2011年的高考制度。2012起,系统改为“3+1”,取消“X”或“综合能力测试”,满分由630分降为600分。
“3”即“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
“1”表示“相关学科”,是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的六门学科之一: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相关科目录取本科院校时满分为150,录取高职院校时不计入总分。所以,如果考生认为本科无望,可以单独报文科(或理科),放弃相关科目的考试。
“X”表示“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文科卷和理科卷两种。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一门或只报考文科的考生使用文科卷,科学、文化、生物中选择一门或只报考理科的考生使用理科卷。综合能力测试,不考虑文科卷,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科学、文化、卫生”六科(文科卷第一册,文科题比理科题多,反之亦然;文理第二册一模一样)。综合能力测试满分为150,考生满分乘以0.2计入高考总分(即实际满分为30)。综合卷中的试题更侧重于测试考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对具体知识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科目并不高。
江苏省2002年实行的“3+1”制度与上海现行的“3+1”制度不同。除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单科外,考生还应参加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的综合学习,不分文理。
“3+2+X”考试制度
这是2003年江苏省实施的一项实验性高考制度(2004年仍在使用)。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
“2”是指“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两门课程。
“X”为“文理综合考试”,不计入总分,仅供高校招生时参考。
“3+X+1”考试制度
这是中国大陆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是每个考生的必修科目。
“X”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从文科和理科两个综合科目中自主选择一个考试科目。
“1”是指基础能力测试,包括高中毕业生适应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2007年高考,山东将首次实行这一考试制度。
/链接?URL = FEqIElXJNuTlK-xl4 xavyj _ 9 jegiy2q 139 bicyvbcdo 295 ivt 2 qrwfxv 5 voeapnqlhkzddaa 3 sydo 1 Sri 1 O3 ve 9t 0 zvr 4 JV 6 wpuy 0 _ _ h0 yjolfz-fpdaw 65d-5 lth tx2 k to zybs _ _ yiw vx0 g 9 qrpdbumd 2 l _ pygumcqhbysz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