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平面

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与规划、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及景区规划设计等。

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景观设计的内容也大相径庭。大规模的流域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大多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在中型主题公园的设计中,街道景观设计往往从规划和造园的角度出发;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小区院落,都是从详细规划和建筑的角度;但毫无疑问,这些项目都涉及到景观因素,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据我所知,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乔木、座椅、灯光、垃圾箱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

基本过程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

与其他行业相比,植物景观配置在艺术和技术方面是一个相对落后的领域: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缺乏完整系统的设计理论指导;从技术角度来说,缺乏明确的设计标准和结果评价标准。再加上独特的生态问题和植物景观配置的时空变化。它们无疑增加了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难度,也增加了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有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甚至设计程序,可以用来减少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的可判定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设计工作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系统质量保证能力。

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解决以下问题:

1.你选择哪种植物?

2.我应该选择多大的植物?

3.你选择多少种植物?

4.在地面上如何搭配和排列?

5.是什么样的植物景观?

1-4涉及到单株的选择和布局;5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种群为元素的选择和布局问题。

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流程。从结果来看,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的;但是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看,确实是倒退了。先解决第五个问题,再解决1-4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设计阶段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和布局,

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单株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3.系统的检查和评估,即质量保证过程。

应该注意的是,这三个步骤的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相互穿插,有时互为前提。

类型选择和布局

简单来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类群搭配在一起的外在表征类型。比如:密林、线性路边林、孤立的树木、灌木丛林、树篱、地被、草坪、老花镜等等。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是以密林、线性街林、孤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植物景观类型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者需要整体考虑在哪里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

景观铺装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和布局首先来自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通常称为结构景观布局。结构景观布局主要决定设计区域的整体景观框架。主要是基于顾客整体景观意向的需求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求来构建景观框架。结构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景观框架分区。

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和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通常称为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性需求,比如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密林遮挡外界视线或者隔离噪音,林荫路,广场遮荫等。,是景观类型的基本选择和布局。

再次是源于景观设计的需要,比如景观线的整体布局,景观点,某个角度需要柔化,有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者层次变化。有时也来自于其他特殊或景观布局的过渡需求。

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也具有色彩、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基本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和布局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本质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单个植物的本质特征,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描述的设计原则和创作手法。植物景观类型由多种植物组成。虽然它们的元素特征与单个元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于单个植物的元素特征或多个单个植物元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单个植物完全不同的本质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本质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的内部植物组成有关,还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有关。此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是整体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受审美创造的影响。相对来说,是一个习惯性的工作,比程序更费力气。完成此过程后,通常会生成以下数据:

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包括部分节点立面图)

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

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

植物配置就像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和布局类似于文章写作中的文章构思和文章提纲起草阶段。写文章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写什么样的文体,如何安排段落结构,如何表达中心主题等等,而不是先用什么词、词或句子。同样,在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和布局,而不是单个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个人选择和布局

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图设计,也就是解决单个植物的选择和布局问题。单株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主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植物品种的选择,

2.植物大小的确定,

3.植物数量的确定,

4.单个植物在结构中的位置等。

单个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更注重美学设计知识,其他的都倾向于解决生态和技术问题。因此,解决单株选择和布局的问题往往是一项程序化的工作。

1.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

(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

(2)分析确定拟建场地的气候耐寒面积和主要环境限制因素。

(3)根据立地气候耐寒面积、主要环境限制因子、植物类型和所需工作表,配对检索植物数据库数据,确定大致选择的植物品种。

(4)根据景观功能和美学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

(5)确定各株型的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用于维持统一性,是植物景观类型的主要框架品种。一般来说,主栽品种数量少(如20%),相似度高,但株数多(如80%)。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水平必须比立地气候耐寒区高一个等级,同时能对立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受力。

主要品种分为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的主要品种,设计区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内优势景观类型(区域或空间)的主要品种。

(6)确定各株型的二级品种。

二级品种是用来增加变异性的品种,品种多(80%),植株少(20%)。必要时,次生植物品种的耐寒水平可以不高于该立地气候耐寒区的耐寒水平。如果条件允许或者费用不高,可以选择一些对立地主要限制因子耐受力不足的植物。

根据各景观类型计算并分配主次品种比例。

(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

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不是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东拼西凑。

总的来说,15-20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和15-20宿根或草花品种足以满足生态要求。当然,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2.植物初始种植规模的确定

在中国,植物的初始种植大小没有具体的标准。更多的是根据客户的喜好和设计师的习惯来确定。

有经验的设计师可以熟练运用一些美学和生态学的方法来综合判定。

以乔木为例,国外常用的乔木层一般是直径6-8 cm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习俗,建议乔木层直径尺度约为10-12 cm,一般不超过14-15 cm。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 cm -250 cm),增加覆盖度对比等。在树尺度的处理上,要尽可能缩短最大株和最小株的大小差距。

3.植物数量的确定

准确地说,确定植株数量的问题与种植间距高度相关。一般来说,植物的种植间距是由植物的成熟大小决定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速度进行调整,但一定不能随意增加种植密度。

4.植物景观类型在结构中的位置

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植物的特点,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更多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

从个体出发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借用一些景观类型组成模块,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该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和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来获得。模块入库前必须经过美学或生态学的测试和论证。模块就像工业产品中经过系统检验并保证质量的零件或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