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上半年真题及答案:儿童知识与能力保障教育[已发表]

#教师资格证#简介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结束。以下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育儿教育知识与能力已发布,仅供参考。

(来自网络)

一、多项选择题

1.关于学前教育的任务最准确的说法是()

A.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B.促进儿童身心的快速发展

C.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D.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正确答案:d .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教师在中班组织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

A.让孩子用胸部结合呼吸来唱歌。

B.鼓励孩子用最大的声音唱歌。

C.鼓励孩子在八度以上的音域唱歌。

D.请孩子们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正确答案:d .要求孩子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婴儿时期的基本情绪体验()

A.羞愧

B.悲哀的

C.害怕

D.生气

正确答案:a .羞耻

4.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协商处理玩伴,主要考察()。

A.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B.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C.儿童的规则意识

D.儿童思维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b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的人格品质是()

A.信任感

B.倡议

C.自治

D.自我认同

正确答案:c .自主权

6.老师把各种发声的玩具放在小区的角落里,小班的孩子们在玩这些玩具()

A.能总结出不同声音的条件。

B.对声音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

c可以描述玩具是如何发声的。

D.能描述不同玩具的特点。

正确答案:b .对声音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

7.在引导儿童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

A.引导孩子感知常见的大小、身高、粗细等。

B.引导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形状

C.和孩子们一起数物体的手和嘴,并说出总数。

D.给孩子提供根据数字拿东西的机会

正确答案:a .引导孩子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度、粗细。

8.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发展儿童的艺术技能

B.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表达能力

C.丰富儿童的艺术知识

D.拓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正确答案:b .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表达能力。

9.陶行知培养幼儿教师的方法是()

A.教学系统

B.五指活动

C.感官教育

D.艺术友谊系统

正确答案:d .艺术友谊系统

10.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考察了()

A.儿童对深度的感知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

D.儿童的保护能力

正确答案:c .儿童的自我中心

二、简答题

婴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正确答案:(1)教师应在原则上满足孩子的需求,采取包容的态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提供发泄的场合,再现情景,营造乐观的家庭氛围,树立良好的情绪榜样,帮助孩子学会表达积极的情绪,发展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反思、自我说服、想象。

12.简述幼儿园教师的职责

正确答案:(1)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并实施教育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合理安排幼儿的日常生活。(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当的教育活动。(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和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的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家庭的教育环境,讨论符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措施,互相配合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保护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总结和评估教学保障的成效,接受主任的指导和检查。

三、论述题

13.孩子为什么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请分别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在实施指南时,应了解儿童的学习风格和特点。

(1)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和游戏,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不同的体验。情境教学法是儿童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法,是儿童基于直接经验学习的有力体现。小班幼儿的认知情绪特征明显,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身情绪支配。良好的情境必然会导致小班儿童积极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小班幼儿喜欢的教学情境,如主题标记鲜明的故事情境、生动的生活情境、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等。,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愉快地投入学习。

(2)幼儿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的具体思维。认识世界主要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比如教孩子学习数学中的加减法时,孩子不能直接给出答案,需要通过头脑中的表象或者教具的操作来计算。

(3)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应体现教育的能动性和直觉性。比如小班社会“我会说你好”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老师创设了表演游戏情境,准备了头套,通过动物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角色,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礼貌问候。孩子们沉浸在充满童趣的愉快游戏中。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老师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从事活动、交流、分享、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引发了孩子在群体中交流的欲望。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和经验。

(4)幼儿园教育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特点。比如大班的科学活动“转啊转”,结尾部分围绕“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让孩子实践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同伴一起思考、交谈、观看,最终在“绕着电影屋转”的情境中自然结束,增强体验,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索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兴趣。总之,要珍惜游戏和生命的独特价值,营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求,严禁“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四、材料分析问题

14.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课。她发现,中产阶级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更喜欢抱怨。在教研活动中,大班的老师告诉她,中班的孩子确实比较喜欢抱怨,但是到了大班,抱怨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产阶级的孩子喜欢抱怨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打扮孩子投诉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1)中班的孩子因为道德感的发展,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语言发育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经常抱怨。①道德感是儿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的内心体验。儿童“抱怨”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中产阶级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产阶级的孩子已经能够明显地掌握一些广义的道德标准,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因为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快乐。在这个阶段,孩子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当孩子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就会出现材料中提到的“抱怨”行为。(2)中班的孩子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可能会抱怨。在幼儿园,幼儿通常通过抱怨的方式向老师传达信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想要某种结果。(3)中班的孩子大多在4-5岁左右。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遇到事情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同龄人友好的交谈,解决矛盾,往往是通过抱怨。

(2)大班幼儿抱怨行为减少的原因有几个: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与坏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在这个年龄,对孩子的爱,对集体的爱等情绪,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大班幼儿的抱怨行为相对于中小学班级的幼儿有所减少。(2)儿童的羞耻感或罪恶感也开始发展,尤其是罪恶感从童年中期开始明显发展,儿童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耻,导致“抱怨”行为减少;(3)大班幼儿的独立性发展了,不再单纯依靠老师解决问题,可以和同伴协商解决问题;综上所述,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培养孩子判断和评价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孩子的违纪行为,各种抱怨自然会减少。

15.在主题活动中,中产阶级的孩子们对画汽车产生了兴趣。为了提高孩子的对话能力,郭老师提供了一张面包车的绘制步骤图,鼓励每个孩子按照步骤来绘制汽车。

301.png

(1)郭先生要不要放一个绘制步骤图?(2分)为什么?(8分)

(2)如果你是郭老师,你会怎么做(10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中,郭先生应该没有放入“面包车”步骤图。《指南》中指出,儿童绘画能力的主要目的在于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孩子画画时,不宜提供模板画,尤其不应该要求孩子完全按照模板画来画,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不利于拓展幼儿绘画想象空间,也不利于活动的趣味性发展和启发性引导。因此,不应提供“步骤图”。

(2)教育建议:要按照《指南》和《大纲》的相关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让孩子在绘画前回到生活中来,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和素材。例如观察货车的形状和类型。(2)在绘画过程中,还可以欣赏作品,让孩子主动寻找创作途径,同时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料,如书籍、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让孩子自主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模仿或创作,大人不要提出太多要求。(3)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一起* * *确定艺术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想象,进行艺术表现。④创作后,肯定孩子作品的优点,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改进。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模仿和学习也是一种提高创造能力的隐性方式。比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色,感觉像过年一样喜庆”“你的车有四个轮子,太神奇了”等等。总之,幼儿在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萌发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创造美。中学生的绘画能力正处于符号化发展阶段,要尊重他们自发的表达和创造,引导他们多角度感受艺术,鼓励他们自由创作艺术。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设计问题

16.请在春季前后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主题活动,该活动应包括3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体目标。(8分)

(2)利用诗歌春风(附诗暂不在)设计具体的语言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主要环节等。(14分)

(3) .....写下其他两个子活动的摘要,包括名称和目标。(每项活动4分,***8分)

正确答案:

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春天”

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情感目标: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技能目标:积极参与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认知目标:知道一年分为不同的季节,了解春天的典型特征。

子活动一大类诗歌活动在语言领域“春风”

一、活动的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诗歌的活动,在诗歌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诗歌句型模仿诗歌。认知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歌中春天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体验准备:我感受过温暖的春风,观察过春天的景象。材料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引入——引入儿歌,激发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老师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并引导孩子用儿歌讲述四季——春天老师总结:春天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五彩缤纷,芳香四溢;诗人把春天编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基础部分1。老师带着感情读诗,帮助孩子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艺术美(1)老师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怎麽知道?(2)让孩子试着谈谈他们在诗中听到的内容。(柳、燕、蛙等。) 2.带领孩子用图片学习诗歌,整体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句式特点(1)老师背诵诗歌。在朗读的同时,根据诗的内容安排画面,指出画面上的景物,带领孩子从头到尾读完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通过同时阅读和表演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引导孩子理解“吹绿”、“吹进去”、“吹起来”这些词。(3)孩子背诗,初步学会读诗有节奏。3.欣赏诗歌,调动经验,尝试模仿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孩子带着感情背诵诗歌内容;(2)引导孩子讲述春天的其他情景,并尝试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春风一吹,桃花开;吹天蓝吹草绿;吹冰吹鸟;吹得孩子蹦蹦跳跳。

(3)结论部分

老师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春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四,活动延伸

春风,轻柔的脚步,给我们带来了春天。让我们出去寻找春天。

次级活动2

大课堂科学领域的“认识春天的花”活动,以情感为目的:观察和感受春天的天气与植物的关系,萌发对自然植物的兴趣。技能目标: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春天的美,认识春天的花,提高观察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春天不同花的种类和特点,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次级活动3

大班绘画活动《春姑娘》的情感目标是主动画春,体验画春的乐趣。技能目标:在观察春天的基础上,画出你想象中美丽的春姑娘。

认知目标:懂得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春天的景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