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可以从板块结构、标题效应、内容整合三个方面入手。

1.变线性结构为板状结构

线性结构是用直白的方式说明事件的开始,用稳健的方式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用直线推进剧情。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这个常见的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线性结构改成板状结构。

“板块”是指文章中的叙事“场景”,或论述中的材料安排。场景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景在于描述。描写是描述一个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的活动,从而展现一幅具体的生活图景。

材料指的是议论文中的论点。在文章中,叙事场景和讨论材料是情节结构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素材都像一个盘子,既独立又相关。多种素材和场景的转换、组合和提升,构成了全文的情节结构。这就是写文章板块结构的本质意义。

把线型改成板块,要学会描写和排列,要换一种文风。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个性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线性结构变成板块结构?

1.精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统一和连接各种场景和材料的纽带。体现了各种场景和素材的内在联系,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考。线索有四类:形体线、人物线、情感线、主题线。你在打算为一篇文章选择素材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安排一条贯穿素材的线索,将各种场景与它联系起来,将场景与素材结合成一篇文章的有机意境。

巧妙设置场景

一篇文章可以聚焦几个场景,但是这些场景如何剪辑组合,顺序如何安排,都要精心构思和设计。如果场景能设置在一个关键的地方或情感的地方,就能促进故事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所以场景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3.图像描述材料

写山水,议观点,问其穷;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求其表达;描述故事,阐述感悟,使之引人入胜。这一幕,人物,故事,事实,名言,构成了生动精彩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可以从很多角度写: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时间、空间或逻辑。

第二,把常规话题变成话题的效果

写作时,我们往往保持“文”与“题”的高度统一。而个性化的文章布局其实正好相反,给人一种新颖悬疑的感觉,产生话题的个性化效果。

1.“大问题”应该是小问题。

现在作文里有一些“习惯”、“愿望”、“生活”之类的“大题目”,很多同学看了写不出来。

正确的对策应该是什么?

“大题目小作品”的创新布局是对策之一。其方法是将题目具体化,增加题目的限制性词语,缩小选材和文章范围。如果有一个题目叫“变了”,那么解决这个“大题目”和“小作品”的办法就是在审题的时候加上限定词“谁的什么变了”,这样切口更小,更好写。

2.题目要突破

总的来说,在审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到题目字面定义的“框架”,这样写作才不会跑题,但光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字面上找出题目所隐含的信息,从而突破题目的含义,打开思路,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突破话题主要有两种方式:

赋予话题新的意义。

比如母爱,题目的本义就是母爱。如果仔细想想,老师、父亲、爷爷等长辈对自己的照顾很大,也是一种“母爱”,那么“母爱”就有了新的含义,范围比普通学生更广,内容也令人耳目一新。

(2)逆向思维试题

比如“人走茶凉”就是对人情冷漠的感叹。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演化出“人走茶不凉”或者“人不走茶凉”的新观点。这样可以达到题目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3.“稳定”的新要求

在写作中,经常会遇到自己非常熟悉甚至写过的题目,而在写这类题目的时候,为了“稳”,总是容易顺着老故事和众所周知的观点。如果你太“稳重”,就容易有老面孔,这是个人构图的大忌。所以文章要想进入“个性发展”的层面,就要力求“稳”和创新。

“稳”中求新必须做到三要;

(1)头脑要敏锐。

旧观念很难跳出旧框框,也很难写出创新的文章。只有思想敏锐的人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新的“泉水”往往在笔端喷涌而出。能否捕捉到新的素材,是衡量你思想敏感度的一把尺子。

②思维要多方位。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要多角度考虑思路,然后进行对比筛选,避免各种意见,“喜新厌旧”,想出新的思路。有时甚至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吸收新的思想或主题。

③挖掘要深入。

在总体构思的基础上,应从多个角度向纵深挖掘。这样,即使是老题也会有所创新。

例如,从四个角度(齐宣王、王启仪、南国处士、吹的伙伴)和两个方面(正面观点和负面观点)可以提出八个观点:①齐宣王的“合奏”政策具有值得称道的集体主义精神;(2)齐宣王的“合奏”是“大锅饭”的做法,是南国处士悲剧的滋生地;(3)齐王的“单干”是“改革精神”的体现,绝不“把法律放在国王面前”的做法值得大力提倡;(4)齐王听“独唱”不应赶走南国处士,而应留住南国处士进行训练,这才是真正的“改革”之路;(5)南国的处士能“有自知之明”,为没有才能的人让路,比现在少数不下岗的干部强多了;⑥南国处士什么也没学到,落得个可悲的下场,活该;⑦吹伙伴有强烈的同情心,使南国处士“合奏”多年;⑧没有批评、监督和帮助的精神,自吹自擂的伙伴们让南国处士得过且过。

4.对比要清晰。

鲜明对比,就是将两个不同的人或事物或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和比较,从而清晰地表现出差异,突出其特点,揭示其本质,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常,可以使用两种比较方法:

(1)与不同的人和事比较。

比如《龚宇一山》中智作和龚宇的态度比较;胡艾莲理论中的荷花、菊花、牡丹之比较。

②对比同样的人和事。

比如《故乡》中青年闰土的外貌和语言比较;《卖蟹》中卖蟹女对“过滤嘴”和“干烟袋”不同态度的比较。

要做到“鲜明对比”,就要注意寻找相似点和尖锐矛盾。做到这两点,作文就有了“创新意识”。这种技巧可用于各种文体,如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

第三,变思维紊乱为内容整合

文章的概念布局是指写作前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整体设计,是写作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思维活动。然后是材料的具体运用,修饰打磨,结构是一块。

有的同学总是匆匆扫一眼题目,在一片迷茫的状态下,就随便记下来。结果往往就像挤牙膏一样。挤一点,写一点,去哪都可以。所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精心布局自己的个性。

如何做个性布局?

首先要搞清楚题目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之门,搜索出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验、知识、情感等。)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扩大联想和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选择最佳角度来表达中心;全文的布局要有序、有目的、有特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细写什么、略写什么都要想清楚;个性化的概念布局要力求新颖精致。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布局:

1.片段组合方法

这种构思方法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取几个生动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事件情节或景物描写,有机地组合起来,表达一个主题。这样写人物笔记,可以在很短的篇幅里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描写事件、描写风景。片段组合的思路,可以给作者留下相当广阔的天地,让作者自由创作,让他的思路得以拓宽,得以驰骋。值得注意的是,碎片的组合绝不是一个大拼盘。选取的片段要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写出来的片段要始终围绕中心。同时,这些片段要反映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片段要有自己的情态和侧重点,以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片段的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本身要有感染力;要注意叙事有主有次,时间有第一次。

2.信息提取方法

写作时,思路一时受阻,要广泛联想,搜索记忆中的信息。身处考场,我们的心与社会相连,我们的记忆仓库里有很多东西,比如新闻媒体、影视作品、我们自己的经历、亲友的生活...世界上那些闪光的东西,都或多或少在我们的脑壁上刻下了痕迹。你要让自己的头脑和精神回到广阔的社会,抓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然后按道理介绍作文。

3.这个那个。

从这个到那个,是对一个事物的感知或记忆引起与这个事物有一定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一种思维方式。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从一个事物(这个)出发,按照审题的要求,把它和其他相关的事物(那个)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服务于表达的主题。这就是“从这里到那里”的构思方法。从这个到那个,文章可以自由开合,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从一件事到人,从某个场景到某个思想,感悟等等。这种“一物一景一人”的概念,并不局限于一件事。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多次使用:by A和B,by B和C,by C和d,只要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采用这个概念。当然,这里的“这个”和“那个”之间必然有某种联系,我们不能主观地、刻板地把它们对应起来。

4.角度选择方法

角度,有体裁角度,题材角度,选材角度,结构角度,人物角度等等。在有限的作文时间和空间里,能否快速选择角度,关系到文章的成败。选择角度的总原则应该是:你选择的角度有利于用熟悉的材料和娴熟的技巧写出新颖和相关的文章。

5.纵横对比法

纵横对比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中要表达的人物、事件、景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写人物的时候,可以写一个人的前世今生(竖比),也可以写两个人的优缺点(横比)。写风景的时候,可以写城乡今昔的变化(纵比),也可以写南北风景的不同(横比)。还可以用对比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者从对比中产生某种人生哲理,比如用冷清荒凉的景色来烘托欢乐愉悦的心情;与外面嘈杂的氛围形成对比的是内心的孤独。

6.“帧镶嵌”法

“框架马赛克”的思路是将一个人或一件事放大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可以是自然风光,也可以是社会背景,让要表现的人或事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除了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框架,讨论也可以作为叙事的框架。通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论述框架,突出了叙事部分的主题。还有叙事框架,即以某人或某事为中心的人和事的框架。

7.情感爆破方法

情感激射是一种以情感为辐射端点和射线的文章立意三维网络方法。也就是说,作者对某样东西、某个物体、某个场景产生强烈的感情,使他的感情纵横激荡,形成汹涌澎湃的情感浪潮,或像波浪一样向纵深推进,或波浪漫溢,向不同方向呼应。

这种立意能感染读者强烈的感情,适合抒情叙事。

在这样构思的文章中,情感是文章的主线,维系着整篇文章。这种情绪因个人的心情、处境、修养、兴趣爱好而异,形成的情绪差异很大。这个思路可以形成很多不同风格的文章,同样的素材,同样的主题,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感受。

值得提醒的是,写这类文章要“情动口动”,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真情实感,才能“布拉斯”。“情感爆破手”只是一个想法,情感的具体体现还得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完成。如果不塑造具体的形象,而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文章就“空洞”了,也达不到感人的效果;在带着情绪构思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片段或者一系列的“特写”来做文章。所以在构思的时候,要注意情绪的一致性,使文章的基调和谐统一。